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解放軍首派戰機赴釣島 強硬回應日攔截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1-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效果圖。

【文匯網訊】據京華時報綜合日本新聞網昨天報道稱,日本防衛省透露,當天上午,中國10餘架戰鬥機飛近日本的所謂「防空識別圈」,但是沒有「侵犯領空」。日本防衛省的消息還稱,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出動了多架F-15戰鬥機實施空中攔截,但雙方沒有發生空中摩擦。消息沒有說明雙方的戰鬥機從何處起飛。

日本富士電視台的報道稱,昨天下午,多架中國戰機從釣魚島以北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圈」內。部署在那霸的航空自衛隊F-15戰鬥機緊急升空應對。此次接近釣魚島的中國軍機有兩種型號。報道說,截至北京時間昨天18時,中國軍機仍在巡邏中。

據日本電視台報道,昨天下午進入釣魚島附近空域的中國軍機,數量超過10架,共分為多個編隊,三次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圈」。另外,日本媒體還提到,與去年12月海監運-12接近不同,此次不僅數量很多,而且還包含有戰鬥機。

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日本防衛省幹部透露,進入「防空識別圈」的中國戰鬥機有J-7及J-10等。

有分析指出,過去,中國軍機接近釣魚島的僅為單架次的運-8電子偵察機或巡邏機。此次派出多架作戰飛機,包括戰鬥機接近釣魚島,可以說是歷史上首次。可以看做是中國對日本戰機多次攔截赴中國海監運-12的回應。

此外,據央視消息,有報道稱,日本自衛隊正在探討對接近釣魚島的中國飛機進行警告射擊,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昨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對此表示否定。他表示,「日本不願緊張局勢升級」。

新聞背景:防空識別圈≠領空

現行的國際法體系中對「防空識別圈」沒有做出任何強制性規定,迄今為止,全世界近百個沿海國家中,只有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十餘個國家建立了這種「防空識別圈」。因此,「防空識別圈」根本不屬於國際法中的主權範疇,是與「領空」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自衛隊法》第84條規定,在有不明國籍的飛機進入「防空識別圈」時,防衛廳長官授權航空自衛隊航空總隊司令下達戰機緊急起飛的命令。戰機起飛後,將向對方發出警告,如果對方不聽從警告而入侵日本領空,戰機飛行員可採取措施將其趕走,或者強行迫降。1972年,日本將釣魚島空域納入「防空識別圈」。

權威發佈:繼續常態化巡航釣魚島

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昨天在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後海洋維權鬥爭將面臨更加尖銳複雜的局面,中國要繼續有效制止日、菲、越等國的侵權活動。他強調,2013年中國將繼續堅持在釣魚島海域進行常態化維權巡航。

2012年,菲律賓、越南、日本等國紛紛在領土主權問題上對中國發起挑釁,中國打出「組合拳」應對。劉賜貴梳理了中國2012年的海洋維權工作,並評價「取得重大勝利」。

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初步實現在釣魚島海域的常態化存在。2012年9月日本非法「購島」以來,中國先後公佈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點基線、地理坐標、島嶼名稱,播發該海區海洋環境預報,並展開不間斷維權巡航,組織海空立體巡航。

2012年末,中國向聯合國正式提交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案。針對日本利用沖之鳥礁攫取管轄海域的非法圖謀,中國向國際社會重申了中國東海大陸架延伸至沖繩海槽的一貫主張。

劉賜貴強調,2013年,中國將繼續堅持在釣魚島海域進行常態化維權巡航,對南海中國管轄海域巡航,修復受損領海基點,完善南海海域地名管理,研究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問題,繼續開展海底地形命名工作。

中日空軍釣魚島實力對比

據鄭州晚報統計稱,中國在面朝東海的方向有16座軍用機場,蘇-30、殲-11、殲-10數量超過180架。

日本航空自衛隊僅在沖繩有一處機場,最多部署40架F-15J。F-15J為日本航空自衛隊主戰飛機,係引進美國專利製造,共採購213架。由於機體老化,近年來F-15J戰機事故頻出,即便日本能增兵沖繩,中國空軍仍有4︰1的數量優勢。

保衛釣魚島
      責任編輯:曾曉
日媒稱中國海監船駛入釣島海域 飛機飛臨上空      [2013-01-15]
環時:中國和平30年後思考打仗      [2013-01-15]
日防衛省隱瞞中國軍機飛臨釣島      [2013-01-15]
日本官方首次明確表態將對中國飛機警告射擊      [2013-01-15]
日刊:中日軍機對抗是不祥之兆      [2013-01-15]
日本F-15戰機部署更接近釣魚島      [2013-01-15]
媒體析釣島戰機:中日勢均力敵      [2013-01-15]
人民網:中國打仗須有理有節      [2013-01-15]
少將:日本索釣島 聯合國應擔責      [2013-01-15]
專家:派兵佔領釣魚島意義不大      [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