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法治週末報道,劉禮寧,一邊是國有廣西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廣西糧油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處級幹部,掌控著國家下撥的物資出口配額;一邊又是21傢俬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直接參與這些企業的經營管理或資本運作。
「劉禮寧,我交給你好端端的廣西糧油公司哪去了?」韋振英老人攤開雙手,兩眼含淚向法治週末記者訴說。
2013年1月,在廣西南寧市某賓館,記者見到了韋振英、陳喜等廣西壯族自治區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退休幹部。韋振英年近七旬,曾經擔任廣西糧油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998年底,是他親自將廣西糧油公司交給劉禮寧。
「廣西糧油公司及12家下屬公司,還有一家控股公司和一家參股公司,資產總值達十幾億元,而在劉禮寧接手的10年間,廣西糧油公司變成了沒有任何資產的空殼國企,下屬公司大部分成為劉禮寧名下的私營企業或徹底消亡。」
他們交給記者一套數百頁的舉報材料,「看著辛辛苦苦創下的國有企業被侵佔,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如此「改制」
一份、兩份、三份,法治週末記者根據舉報人提供的公司名單,從南寧、北海等地的工商管理部門調取了劉禮寧擔任法定代表人的21份企業咨詢單,從咨詢單中可以看到,劉禮寧除入主國企廣西糧油公司外,還掌控著大大小小20家民營企業。
仔細劃分,劉禮寧名下的這些私營企業包括三大類:
一是原糧油食品業務類。如廣西豐潤公司、北海綠豐食品有限公司、北海外冷食品有限公司、廣西桂寧種豬有限公司,這些公司全部接納了廣西糧油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業務,並租用或買斷了原單位的場地。
第二是百貨類。1995年,廣西糧油公司為了擴大經營範圍,投資3300萬元成立了夢之島購物中心,屬於純國有企業,2005年國有股份被置換,之後發展起來的9家全部屬於民營企業。
三是房地產等開發投資類。有5家企業,據廣西糧油公司老職工反映,這一板塊成立較晚,全部由劉禮寧從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抽取資金籌建。
「劉禮寧始終打著體制改革的幌子,員工們也都這麼認為,但誰都不清楚劉禮寧使用了什麼手段。」老幹部們告訴記者,廠子還是那個廠子,樓還是那座樓,業務還是那些業務,他們只看到劉禮寧像變戲法一樣,把原企業掏空,取而代之的是劉禮寧名下的私營企業。
據瞭解,廣西糧油公司1953年成立,原為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下屬分公司,1988年下放到地方,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
1998年12月,劉禮寧由廣西化工進出口公司調入廣西糧油公司,接替韋振英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
與韋振英一同退下來的副總經理陳喜表示,在交接時,廣西糧油公司及其下屬的12家子公司運營一切正常。1998年11月的財務報表中,公司本身固定資產為1.5億元,另外,還有直屬二級公司、廠站和子公司等12家企業,以及在深圳、廣州、北海、梧州、南寧擁有大量的房產、地產、倉庫,其資產總和不低於12億元。這些資產最初全部由中糧油投資,屬於完全的國有資產。
2000年,廣西豐潤公司成立,當時的註冊資本1000萬元,股東結構為:19名自然人投資49.5萬元,占4.95%;廣西北流市罐頭廠投資60萬元,占6%;而其餘全部由廣西糧油公司投入,占89.05%。
成立之初,豐潤公司屬於絕對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名正言順地佔據了廣西糧油公司兩層樓辦公,並接管了其全部業務職能。同時,廣西糧油公司全體職工被「一刀切」買斷工齡,整個公司的花名冊僅剩下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劉禮寧和書記蔣懷亮二人。
此後3年間,豐潤公司註冊資本增加到1678萬元,廣西糧油公司的國有投資部分被不斷稀釋攤薄,股權變為43.09%。2004年,法院的一紙裁定書,廣西糧油公司的43.09%股份轉給劉禮寧名下的夢之島購物中心,豐潤公司成為純民營企業。
「這不叫改制,稱作改制是錯誤的。」廣西商務廳企改辦主任吳晉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企業改制是指所有權的變更,而廣西糧油公司所有權並沒有發生改變,放在那裡沒有動。這叫「分立重組」,目的是為了甩掉兩億多元的銀行貸款,輕裝上陣,完成國家下達的出口任務,這是當時政策允許的。
廣西糧油公司每年從國家外貿主管部門獲得出口配額,韋振英告訴記者,僅此一項,就可以給公司帶來1400多萬元的純利潤,劉禮寧把這塊大蛋糕分給了他名下的諸多私企共享。
「我們要不要這個配額都無所謂。」劉禮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搞不好還要賠錢,以去年為例,僅賺了170多萬元,還要拿出七八十萬元作為廣西糧油公司離退休人員的補貼費用。」
細腰蜂現象
「如果分組重立是政策允許的,那麼重立完成後劉禮寧就不宜再擔任國企的老總。」
退休幹部們認為,劉禮寧一方面是廣西糧油公司總經理,管轄10多家子公司,掌握著大量的資產和資源,另一方面又是私企的老總,致力發展私有經濟。事實證明,劉禮寧名下的所有企業,都是靠廣西糧油這塊肥沃土地長成的參天大樹,「是上級領導給了劉禮寧侵佔國有資產的便利」。
廣西糧油下屬的效益一般或勉強維持的企業,劉禮寧便重新起一套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依然是他,以租賃形式植入這家國企,債務由國企來承擔,新的私企無償佔用國企資源,包括廠房設備、辦公場所等。
他們更形象地把劉禮寧比作「細腰蜂」,把卵產在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螟蛉體內,卵在孵化過程中蠶食螟蛉的軀體,伴隨著細腰蜂幼蟲的長大,螟蛉只剩下空殼或徹底消亡。
「不要看表象,很多國有資產到了劉禮寧名下的企業,就籠統地認為是侵佔。」除了商務廳企改辦主任的職務,吳晉華還兼任監察室主任。他強調,劉禮寧是否侵佔國有資產,要從具體的個案來分析,看他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得的,有無違法現象?
「據我所知,劉禮寧私企獲得廣西糧油公司的資產,都是通過法院走的法律途徑,很多情況,我們商務廳並不知情。」
吳晉華對記者講了一個案例,法院要處置廣西糧油公司三層辦公樓,因為涉及外資,按規定需要經過商務廳同意,我們有異議拒絕簽字,結果被法院罰了30000元,最後不得不同意。
記者從舉報材料中看到吳主任所說的「賣樓事件」,2004年4月,夢之島購物中心將廣西糧油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償還2450萬元借款,因為原、被告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劉禮寧,法院很快簽發支付令,在執行環節中,把廣西糧油公司三層辦公樓以1130萬元處置給原告。
老幹部們對此很有意見,原總經濟師陳世耀告訴記者,廣西糧油公司的辦公樓購於1995年,同屬於外經貿廳辦公大樓,每層500萬元,3層就是1500萬元,時隔9年後,在樓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至少價值2000多萬元,卻只抵了1130萬元,「國有資產被賤賣,也只有劉禮寧可以提出異議」。
「我為什麼要提出異議?我認為價格是合適的,我不提異議,商務廳也沒有權力提異議,因為他不是當事人。」劉禮寧對這一案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重申,所有案件都是委託律師辦的,「我從不去法院,也不認識法官。」
談到國有資產被賤賣,不能不提及廣西糧油公司北海水產公司和水產冷凍加工廠,這兩家企業鄰近海邊,佔地100多畝。2005年,劉禮寧投資100萬元註冊了北海外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海外冷公司),租賃這兩家公司的廠地生產經營。2006年,由於債務糾紛,企業財產被拍賣,記者從相關法律文書中看到,資產評估為585.77萬元(不含土地,土地為劃撥),北海外冷公司以586萬元競買成功,在繳納一定的土地出讓金後,順理成章地將98畝地過戶到名下。
老幹部們說當時這兩家企業市值最少5000萬元,根據地理位置,土地的升值空間巨大。而劉禮寧告訴記者,即便這個價格,也沒有他人舉牌,因為還要附帶五六百名老職工的安置,都望而生畏。
記者曾到北海實地察看,北海外冷食品公司在正常運營,據帶路的老職工介紹,需要安置的職工只有200名左右,且安置費用根本不是北海外冷公司支出的。
南寧市一位老幹部認為,劉禮寧的這種雙重身份,在他看好準備買下自己管理的國有資產時,絕對不會捍衛國家的利益,從而使國有資產變成任其宰割的羔羊。
名下多少私企自己不清楚
2013年1月14日,法治週末記者在廣西商務廳綜合辦公樓12層豐潤公司董事長辦公室內,見到了58歲的劉禮寧。
您兼任多少家民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這些企業是否擁有管理權?為什麼會兼任這麼多?
面對法治週末記者的問題,他想了想答道:「一下數目搞不清楚,大概有十幾家吧,因為這些企業都由豐潤公司或我個人投資,我又是豐潤公司的董事長,由此派生的企業當然我當法定代表人。」他表示,各企業的日常管理放手總經理負責,但大事還得由他來拍板。
記者在工商部門查詢企業信息時,發現劉禮寧及妻子左平、女兒劉莎在很多企業都有註冊資本投資、佔有股份,粗算一下,竟有1300多萬元。
對此,劉禮寧解釋說,只記起來有七八百萬元,「都是我的錢,有的以我愛人名義入股,她並不知情」,「我每年分紅有幾百萬元,再加上工資獎金,錢的來路沒有問題」。
據劉禮寧企業的一位高管透露,表面上劉禮寧在豐潤公司的股份只佔6%多一點,但實際還有他人代持了43%的股份,劉禮寧全家資產加上在所有企業的股份價值達10億元。劉禮寧對此予以否定,沒那麼多,「自己擁有的不過10億元的1%」。
老幹部們認為,劉禮寧所有企業的發展與攫取的每分財富,莫不與他國企老總的身份有關。
吳晉華表示,他也認為劉禮寧的雙重身份不妥,「我曾經向領導提出過,但我說了不算」,「有些事情就是這樣,這個領導要辦的事,還沒辦就調走了,來了新領導再從頭查,效率很低」。
關於對劉禮寧涉嫌侵佔國有資產的舉報,吳晉華說起初並不瞭解,是自治區紀委轉下來信函後才知道的,從去年起區紀委一直在查,目前沒有結果。
本來是廣西商務廳辦公室白主任帶記者到監察室,由吳晉華主任負責回答有關問題,但在採訪結束時,吳主任卻強調他所說的是一己之言,不代表商務廳,希望記者不要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