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連日來,近半個中國籠罩在嚴重的霧霾之中。境外輿論從解讀「霧霾」的成因和經濟發展模式,逐漸轉為關注中國官方、媒體和民眾積極應對霧霾污染的層面。
霧霾引發高層關注 民眾不再口水問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5日表示,治理環境問題必須「有所作為、公開透明」,需要「全民參與、共同治理」。民眾在應對霧霾污染時,更多的是不忘自身參與來解決危機。這種自省,迥異於以往將矛頭對準政府、官方的作為。
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指出,近期籠罩中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污染引起中共高層的關注。未來五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如何推動「健康的城鎮化」,把對環境的傷害降至最低,勢將成一大挑戰。
美國《僑報》15日的社論指出,近年來,中國官方也曾多次提及保護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八大報告中多次提及生態文明,更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
文章說,這次中國遭遇的十面「霾」伏,讓這些美麗願景的實現變得更為迫切。當然,這將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長期堅持並落到實處。
法國《歐洲時報》15日刊出評論說,近來,紅遍網絡的《北京,北京》改編大霧版本,調侃表達著人們對現實的無奈。但我們看到中國民眾更多的是不忘自身參與來解決危機。這種自省,迥異於以往將矛頭對準政府、官方的作為。
文章說,一方面,發佈PM2.5數據之爭已經以官方發佈終結,政府在環境、空氣預警中的漏洞已經補上;另一方面,民眾的公民意識提升,從問責政府到反省自身,用自身行動參與到公共問題的改善之中,而不是口水問政。
香港《大公報》15日的社論指出,與其說這是大自然敲響警鐘的一種報複性提醒,不如說這是政府與公眾共同面臨的一場大考。
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關注到近期中國官媒密集報道空氣污染問題。連美聯社15日的報道都稱,儘管北京空氣污染已經不是新聞,但這波空氣污染卻有點不一樣,就是中國一些主管部門不再把它當成一件隱晦的事,它們願意公開談論這個問題。
告別「環保基本靠風」 經濟轉型迫在眉睫
台灣《工商時報》16日稱,若要霧霾盡速散去,經濟轉型迫在眉睫。
香港《文匯報》16日指出,一股超強的西伯利亞冷空氣自北向南襲來,讓霧霾中的北京人稍微鬆了口氣,再次印証了「環保基本靠風、降塵基本靠雨」不虛。霧霾瀰漫,何人能「自強不吸」?環境失守,誰可獨善其身?是告別「環保基本靠風」的時候了!
台灣《旺報》也指出,有專家認為,只治理PM 2.5是治標不治本;這些問題短期難以解決,未來只要天氣「允許」,這樣的髒霧天氣還會常發生。
香港《星島日報》指出,內地多個省市陰霾天氣持續,催化環保概念股上揚,有私募股權公司正尋找在投資清潔技術公司的機會,有助減少空氣污染的環保公司被外界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