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許桂麗、實習記者李彤 青島8日電】2012年頻繁的輪胎出口貿易摩擦和國內不斷凸顯的成本壓力給國內輪胎產銷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壓力。如何在各類貿易壁壘的衝擊下,突出重圍,成為擺在外向型企業面前的首要問題。
近期,賽輪越南公司一期廠房封頂,即將投產,有望成為我國第一家在海外投產的輪胎企業,開創了國內輪胎企業繞過貿易「壁壘」,直達海外的新紀元。
賽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輪胎信息化生產示範基地,是山東省橡膠行業技術中心依托單位和青島市製造業信息化示範單位,是中國輪胎業迅速崛起的新銳力。
早佈局 早受益
由於近年來輪胎國際貿易摩擦不斷,並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與之對應的,東南亞各國的貿易環境相對較好,海外生產,海外銷售,可以有效規避風險。同時,賽輪的輪胎產品以出口為主,出口收入占輪胎總收入的半數以上。基於這一背景,賽輪作出了在越南建廠的決定。
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包括賽輪股份、杭州中策、山東三角集團、玲瓏輪胎在內,我國已有5家輪胎企業在東南亞等地建設輪胎廠。而賽輪因為出手早,也有望成為第一個在海外形成產能的中國企業。
在東南亞建廠的有利因素
靠近原材料產地,節省生產成本。東南亞是橡膠產地,賽輪在東南亞建廠,可以加強與天然橡膠產地的聯繫,東南亞擁有全球70%的天然橡膠,橡膠供應充足而且運輸成本低,價格相對穩定。
目前,賽輪在泰國、越南、緬甸已經與當地的大型天然橡膠生產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並且在泰國建立了年產6萬噸的天然膠加工廠。從供貨源頭上建立起自己的渠道,使得賽輪成功規避了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人力成本是企業的一大開支。相比於國內的招工難和人力成本上升,東南亞擁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在這裡建廠,可以節省人力成本的開支。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平均用工成本比柬埔寨高224.8%,比越南高195.3%,比印度尼西亞高206.6%。同樣水平的員工,在中國支付的月薪幾乎是越南的3倍。
打造海外銷售團隊,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
據悉,早在2005年,賽輪就與北美最大的汽車輪胎銷售商美國TBC公司合作,沒有自己的銷售團隊,在國際市場上就要受制於人。
要想在國際市場上不受制於人,還需要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當國內其它輪胎生產廠商還在考慮如何加強與國外銷售商的關係時,賽輪在北美的銷售網絡已經擴展到市一級的倉儲環節,他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建立自己的終端銷售中心,直接面對客戶。
面對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先試先行,佈局全球,是賽輪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