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真實清晰世界」網站2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珍珠鏈?
一直以來,印度洋沿岸的一連串港口被稱為中國的「珍珠鏈」。懷疑這種說法的人認為,中國並無意願或能力在這些地方建海軍基地。但珍珠鏈本來就不是用作海軍基地的。筆者去瓜達爾、漢班托塔和中國人活躍的其他印度洋港口實地調查時就曾說過,那些可能是集商業、政治、戰略及軍事於一體的工程,且這些因素缺一不可。
除了日益依賴中東能源,中國越來越深地介入中東和非洲大陸的貿易、發展和資源開發,而印度洋是21世紀歐亞的海上指針。從這個意義上講,瓜達爾、漢班托塔等港口,可以是中東與東亞之間的商業出貨和倉儲中轉站。從戰略上講,它們為中國的新興商業帝國提供了類似於19世紀加煤站的作用。
北京明白,使用這些港口,要靠與東道國的良好政治和經貿關係,因此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積極主動幫助巴基斯坦、緬甸、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中國可以說是巴最可靠的盟友,也幫助斯里蘭卡打贏內戰,還與印度競相援助孟加拉國。
考慮到北京與這些(印度洋)沿岸國家政經關係密切,協助修建並資助這些港口建設,若今後數年和數十年中國軍艦及商船停靠或使用這些深水港口,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中國肯定無需為進入印度洋而主導西太平洋。它已有軍艦遠航至非洲之角打擊海盜,且隨著在較近海域的權力增加,中國升級行動進入印度洋也將是順理成章的事。
目前,中國正擴充核動力和柴電潛艇,核動力艦船正是像中國這樣具有藍水雄心的國家想要的。據筆者所知,華盛頓無人認為中國人會主導兩大洋、甚至其中一個,但不少人預料,今後幾十年中國會成為西太和印度洋的一支重要海軍力量但會在一個複雜、多極的軍事環境下受到美國和別國制衡。
中國向印度洋的商貿和戰略擴展也面臨若干障礙,如距離、當地安全等問題。但最重要的障礙是中國自身的能力。該國經濟如今遇到麻煩,若國內長期動盪,其海外活動將受累。
與此同時,港口項目在不斷進展。在北京,有人對筆者說,所謂珍珠鏈的概念,無非是中國一些公司看中印度洋沿海的商機,自發採取行動的產物。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沒錯。但也有中共官員表示中國有權進入印度洋。正如筆者說的,所謂的珍珠鏈說法確實沒錯,但與通常所說存在一定差異。中國人自己可能並無針對印度洋的大計劃或大戰略,(但)他們一直在摸索前進,按自己的方式突破限制。(作者羅伯特卡普蘭為美國戰略預測公司首席地緣政治分析家,喬恆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