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中國海軍的三艘軍艦於清晨5時許,從太平洋海域通過沖繩縣宮古島與沖繩本島之間的宮古海峽,駛往東海海域——這是日本新聞網2月13日發出的一則報道。當天,該媒體援引日本防衛省發佈的消息說,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了護衛艦和P—3C警戒飛機對中國艦隊進行跟蹤監視。防衛省宣稱,自衛隊從事的是正常的監視態勢。
連日來,日方緊盯中國海軍編隊動向,直到2月16日,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日本政府決定不對外公佈自衛隊「所搜集的、就中方艦船使用火控雷達進行照射的相關證據」,至此,日本政府自編自導的所謂「雷達照射事件」才告一段落。
然而,儘管如此,在中國近海至印度洋的廣闊海域上,日本艦機對中國海軍編隊的跟蹤、監視、騷擾甚至危險挑釁行動卻仍在延續,甚至已成常態,中日海空安全的紅色警報未曾間斷。
抵近偵察呈現頻密化態勢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穿越第一島鏈執行任務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附近,就經常會出現日本自衛隊艦機鬼魅般的身影。它們時而遠遠跟在中國編隊身後「偷窺」,時而緊貼編隊近距離監視。對於初入大洋的中國海軍艦艇,日本艦機還時常不顧國際慣例,多次採取危險方式騷擾中國海軍艦艇編隊。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遠航力度與規模的不斷加大,在第一島鏈附近海域,中日艦機之間監視與反監視、偵察與反偵察的鬥爭日趨頻密,日方已經將一些危險的挑釁動作作為給中國海軍的固定「見面禮」。日本艦機對中國海軍編隊的高頻率跟蹤騷擾,不僅嚴重干擾中方的軍事訓練活動,還危害中方艦艇的自身安全。特別是2008年以來,中國海軍遠海訓練和亞丁灣護航行動實現常態化,各艦隊編隊遠海機動能力獲得很大提升,訓練編隊規模逐步擴大,日本自衛隊艦機更加頻繁地採取抵近偵察、低空盤旋等方式監視甚至騷擾中國艦艇編隊的正常航行訓練,並多次發生過日本艦機對中國海軍編隊採取高危挑釁舉動的事件。
如2012年上半年,在某公海海域,中國艦艇編隊實施艦潛合同訓練任務期間,日本自衛隊不僅派出數艘驅逐艦抵近跟蹤干擾,其P—3C反潛機還不顧中方多次警告,在中國艦艇編隊附近以50米的高度低空飛行,並強行投下數枚偵測中國潛艇位置的聲吶浮標。在別國有水面艦艇護航的情況下,向其正在進行訓練演習的潛艇抵近投擲反潛聲吶,無疑是十分具有挑釁性的行為。
可以說,30餘年來,日本艦機對中國海軍編隊的敵視性跟蹤騷擾始終沒有停止過。不同的是,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利用中國海軍遠海經驗不足、艦艇機動性相對較弱,多次佔了便宜。而隨著中國海軍艦艇裝備不斷更新換代,遠海訓練和反制能力迅速提升,日本艦機在海上跟蹤與反跟蹤、騷擾與反騷擾的對峙中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優越感」,甚至表現出了高度緊張的恐慌心態,這恐怕也是最近日方一反常態不斷「爆料」聲稱在海上「受中國海軍欺負」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監視背後盡顯挑釁面目
從法律層面而言,各國實施海空監視行為應以嚴格遵守《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等國際法規為前提,不影響他國艦艇海上航行安全,與他國海上軍事訓練或演習區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通常,各國海軍艦機之間的此類活動,一是巡邏查證,即通過派出艦艇飛機對途經本國周邊海域的他國艦艇編隊進行目標與航線確認,並判明其是否具有敵對性,以達到掌握周邊海空情況,確保本國領海及領空安全的目的,這類行動一般為各國所普遍認可;二是跟蹤監視,即在一定距離上對他國艦艇編隊實施尾隨和偵察。這類行動具有較為明顯的軍事偵察性質,有可能影響到對方艦機的正常航行或訓練,也會招致對方的反偵察與反監視。
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經常對中國海軍編隊進行的「第三類做法」,即海空騷擾挑釁,且這一行為已遠遠超出了國際慣例範疇。
潛在危險遠超「擦槍走火」
事實上,海空騷擾挑釁的做法極不可取,它不僅可能威脅雙方航行和飛越安全,更可能在特定情況下造成艦機相撞、使用武器等嚴重後果。日方的危險行徑不僅僅會造成雙方艦機之間的摩擦或「擦槍走火」,還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由於中日之間的海上對抗蘊含著過多的歷史、地緣及現實因素。延續百年的海軍仇怨、釣魚島主權歸屬、東海海域劃界以及日本軍事干涉台灣問題、干預南海問題的可能,使得中日海上對抗具有更多的現實性。
特別是隨著日本不斷「加強周邊海空域警戒監視」,以及西南島嶼方向一系列軍力部署動作的落實,中日在海上方向已經進入「主權爭奪公開化」、「海上對峙常態化」、「油氣爭端危機化」的危險境地。
中國海監、漁政執法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在釣魚島海域的長期對峙已經存在迅速升級的可能。而日本軍方對中國海軍編隊的不斷跟蹤、騷擾和挑釁,只會加劇雙方軍隊的敵對情緒,中日之間很有可能陷入「安全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