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18個集團軍15個曾赴朝作戰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2-2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瞭望東方週刊》報道,隨著番號披露,中國軍隊的主要力量——18個集團軍面貌更加清晰。

「集團軍」這個詞誕生於19世紀初的法俄戰爭。在人們的印象中,它象徵著強大的作戰能力。

解放軍集團軍的出現和編成,源自上世紀80年代窘迫條件下的改革——一方面希望縮減軍隊規模,另一方面又希望保留並提升戰鬥力。而30年後,當中國軍隊踏上更高水準的強軍之路時,集團軍的面貌與實力都已改觀。

「合成軍」試驗

在解放軍的詞典中,集團軍執行戰役任務。

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在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後、提出裁軍百萬之前,就醞釀組建集團軍。

1980年3月,他在軍委常委擴大會上指出:要根據軍隊裝備不斷改進的情況,搞些合成軍、合成師,便於合成訓練,便於指揮員熟悉特種兵的指揮,把平時訓練和戰時使用結合起來。這些問題都要當作制度問題、體制問題進一步研究。

不久,在一個關於未來作戰的研討會上,鄧小平又指出:有的同志提出來,過去我們也設想過,比如一個軍,組成一個合成軍,有炮、有坦克、有導彈,炮包括防空的,實際上就是一個集團軍。

後來,鄧小平提出可以先搞一些軍作為試驗。這樣,一些部隊開始進行合成集團軍的嘗試。

解放軍集團軍的另一位推動者是張愛萍。1982年11月,他被任命為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傳記說,他上任僅25天就以某軍為試點,進行機械化合成集團軍試驗。

根據中央軍委辦公廳原主任、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李際均回憶,這個軍被稱為「萬歲軍」,試點正是在他擔任軍長時完成的。眾所周知,「萬歲軍」就是陸軍第38軍。

解放軍集團軍的出現有著複雜的背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蘇聯進一步發展了機械化集團軍縱深突擊的理論。作為應對,中國軍隊提出了在戰爭初期,以堅固陣地的防禦戰為主要作戰樣式的戰略指導思想。

這種提法最早在50年代由彭德懷提出,得到了鄧小平、粟裕等人的贊同。

《張愛萍傳》中寫道,1982年新一屆軍委成立後,軍隊領導人慢慢意識到,這個以蘇聯二戰模式為框架的對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宏觀構想,將會給各個領域帶來諸多挑戰。

比如,訓練部門提出在8個重要方向上陸續組織大演習,每次演習都要耗費數億元。構築縱深防禦陣地的國防工程費用大得驚人。而且,要在各個可能的作戰方向上囤積強大的反突擊預備兵團,「這就使武器裝備的生產和國防工業面臨一個更為嚇人的數字,要儲備上千萬人份的武器裝備,不用說新武器的研究了,就是把幾年的裝備費都給它,恐怕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在後來討論裁軍問題的軍委擴大會議上,雖然也有人提出裁減地方部隊,但張愛萍仍主張裁減野戰軍。

在中國,一些部隊歸地方軍分區管理,如邊防部隊等。野戰部隊由大軍區直接管轄,作為機動作戰、戰略決戰的主要力量。

張愛萍設想中新型軍團的數量不像過去步兵軍那樣多,但是將成為「精英中的精英」,這就是機械化集團軍的嘗試。

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的誕生

這些集團軍,其實就是步兵軍加上其他兵種,組成合成部隊。

據李際均回憶,1985年1月他由師長調任「萬歲軍」軍長時,該部隊正是全軍組建集團軍的試點單位。

上任前,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秦基偉對他說,試點不僅是編製調整,還有內部工作程序的建立、新裝備的熟悉等,「特別是由高級戰術兵團上升為戰役軍團的作戰指導等問題。」

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則指示,試點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此前,從1983年初到1985年10月,38軍先後進行了三次整編。第一次是按照摩托化步兵軍暫行編製整編;第二次是根據「陸軍合成集團軍編制試點方案」整編;最後一次就是根據中央軍委對全軍精簡整編的部署和北京軍區的命令,實行「機械化集團軍試驗編製」。38軍作為北京軍區的先行單位,在第三次整編中,進行擴編與縮編、撤銷與新建、調入與調出、改建與轉隸的單位達數百個。到1985年11月1日,38軍正式執行機械化集團軍新編製。

楊尚昆與時任總政治部主任余秋裡、國防部長張愛萍等都曾親臨38集團軍視察指導。

據李際均回憶,作為試點單位,當時的研究重點是「集團軍怎樣作戰」。

進行集團軍作戰能力論證和戰役行動研究是一項龐雜的工作,既要有總體論證,又要有集團軍和各種類型師旅、各兵種作戰能力的論證,以及各種戰鬥保障、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的論證等。具體而言,通過以往作戰經驗、各種演習的實驗數據等,運用各種方法計算最終得出結論,使集團軍及下級部隊協同作戰。

試點論證持續了整整一年。在最緊張的階段,李際均每天只睡4個小時:白天抓部隊工作,晚上修改下級報告的論證材料。為了怕睡過頭,他把鐵啞鈴當成枕頭,睡4個小時就硌醒了。

大量數據來自實彈演習。比如組織高射炮、高射機槍與武裝直升機進行對抗演習。到1986年4月,38集團軍完成了5本約150萬字的研究成果,轉發全北京軍區的部隊。

1986年夏季,38集團軍又赴內蒙古朱日和進行機械化集團軍實兵檢驗性演習,驗收試點成果。

當時正逢裁軍百萬,以保證集中力量投入經濟建設。對於這樣一次對解放軍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演習,事先並沒有下撥專項經費,要從38集團軍內部調劑。

演習持續了6晝夜,前3天李際均一直沒有睡覺。據他自述,那種情況只有在抗美援朝和1955年遼東抗登陸演習時經歷過。

這次演習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動用坦克和裝甲車輛最多的一次實兵實彈對抗檢驗性演習,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消失的集團軍

蛻變總是令人痛苦。在38軍向機械化集團軍轉型的同時,高達百萬解放軍解甲歸田,8個軍被撤銷,11個軍區減並為7個軍區。

根據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趙功德、張明金所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個軍》,解放軍番號自1開始至70,曾編有67個軍,其中56、57、59軍並未組建過,但是在70個番號之外還編有西北獨立第1軍、第2軍、第3軍。

新華社記者曾在《黨史博覽》刊文說,自1949年至1982年9月,解放軍共進行了7次大裁軍,共撤銷和改編了38個軍。其中有15個軍的番號被撤銷,23個軍改編成軍兵種部隊和經濟建設部隊。僅1952年一年就有6個軍的番號被撤銷。

不過此間許多軍在撤銷番號後轉為其他軍種。到1956年,有10個軍轉為海空軍,3個改編為公安部隊,3個軍轉為炮兵。

有7個軍轉為農墾建設兵團、建築工程部隊和石油部隊。1982年撤銷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新華社資料說有超過50萬官兵因此轉業。

據總參軍務部原部長邢智勇回憶,到1985年解放軍軍費僅為美軍的2%,兵員卻是美軍的兩倍。「像徐州這樣一個駐軍較多的中等城市,星期天、節假日滿大街都是穿軍裝的。」

軍隊體制改革、減少員額的研究論證工作自1984年2月啟動,至11月提出了三種方案報時任軍委主席鄧小平審閱。

結果,他認為這三種方案「還是有些保守,思想上沒有完全放開」。最終的結果是裁軍100萬。其後又用了半年時間,裁軍方案提交到1985年5月的軍委擴大會議討論通過。

到1985年7月,38軍開始進行機械化集團軍試點的時候,軍隊精簡整編方案下達,百萬大裁軍正式啟動。



12下一頁

      責任編輯:glory
人民日報:解讀中國集團軍番號      [2013-01-27]
中國公開集團軍番號 外媒大讚      [2013-01-20]
外媒讚解放軍公開集團軍番號      [2013-01-19]
教授:我集團軍番號公開無玄機      [2013-01-18]
陸軍18個集團軍 8個拱衛北京      [2013-01-17]
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番號公開 不再以「某」替代      [2013-01-16]
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番號今起解密      [2013-01-15]
紀寶成:市長書記孩子不上職校      [2013-04-15]
武漢城管為防誤會與小販「對跪」      [2013-04-15]
人民日報:改作風不能做表面文章      [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