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報道,春節期間,不少市民和民營企業都會到銀行去換新錢、封紅包,市民換、取新鈔的需求量很大。
事實上,每年春節假期都會出現現鈔需求量增加的情況。由於電子支付未完全普及,市民春節需要大量的現鈔購買商品、封紅包、發獎金……中國傳統習俗中,紅包最好用新鈔,又由此引發了銀行年年節前新鈔一票難求的現象。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副局長劉文通最近的研究也證實了我國現金投放回籠具有顯著的春節效應。
近日有網友發現,今年收到的紅包中,新錢的比例比以往有所上升。新鈔的增加引來了網友的疑慮:新錢發多了,是否意味著央行多印了鈔票,會否再次引來通脹上升。
有專家表示,即便撇開央行同時回收現鈔的行為,也不能以此斷定新鈔多發就是貨幣供應增加了。日常生活中,不少老百姓一直誤解一個重要概念,其實現鈔並不等於全部貨幣。
流通現鈔貨幣總量
有5萬元銀行存款,提取了1萬元現金,手上現金多了,賬戶餘額少了,這是一個結構變化的問題,新鈔現象亦如此
「央行春節期間增加新鈔發行量主要是針對市民的需求,央行會根據每個金融機構對現鈔的需求量進行估算,動態發放和回籠現金。」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陸軍分析表示,由於流通中的鈔票在使用過程中會有殘損,在發行新鈔的同時,央行同時也在回收舊鈔。
「每年春節快到之時,分行會讓下面各支行上報新鈔的需求量,並綜合往年的情況向人行支取新鈔。一般每年需要的量都會有微略上升。」某銀行廣州分行資財部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人行在提供新鈔的同時,每年也會向銀行下達回收舊鈔的任務。
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人民銀行也曾增加了32%的人民幣新鈔供應量,通過投放新鈔回收舊鈔方式,提高流通人民幣鈔券整潔度。
如果有人問:「你有多少貨幣?」您可能會掏出自己的錢包說你有多少鈔票。實際上,不止鈔票是貨幣,銀行存款甚至短期國庫券都可以說是「貨幣」。鈔票隨時可以購買商品,當款項數額比較大時,銀行存款可以開出支票結算,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用短期國庫券直接支付,對社會購買力產生影響。
每天都會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因此商業銀行必須時刻準備足夠的現金以滿足存款者提現的需要。而只有超額法定準備金存款和銀行自己的庫存現金,才是銀行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資產。當銀行從央行提取現鈔再支付給到個人,現鈔M0上升了,與此同時活期存款也下降了,狹義貨幣M1總體保持平衡。
「雖然現金是最安全也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但是銀行金庫裡躺著的現金並不能自動錢生錢,活錢留少了不夠用,留多了又造成資金浪費。這些資產利息很低甚至沒有利息,商業銀行自然希望現金準備越少越好。」陸軍分析表示,一般而言,現鈔在整個貨幣總量中的占比很少而且相對穩定。隨著電子支付的逐步普及,未來鈔票只會越來越少。
央行2012年四季度貨幣執行報告中顯示,2012年末,廣義貨幣(M2)餘額97.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8%,狹義貨幣(M1)餘額30.87萬億元,同比增長6.5%,流通中貨幣(M0)餘額5.47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全年淨投放現金3910億元,同比少投放2251億元。不難發現,流通中的貨幣只佔M2總量的5%左右。
「這就好比我們有5萬元銀行存款,後來提取了1萬元現金。對個人而言,手上現金多了,但同時存款賬戶上餘額也減少了,這是一個結構變化的問題而已,新鈔現象亦如此。」陸軍表示。
央行超發貨幣了嗎?
貨幣總量「更多是一個內生變量」,預計2013年流動性狀況會延續去年狀態,適度寬鬆,但貨幣流通速度在減慢
眾所周知,發行貨幣不能憑空印票子,紙幣發行的數量也不能不顧經濟實際需要。那麼央行根據什麼來確定流通中所需要的紙幣發行量的呢?我國貨幣到底有沒有超發?
國際上一條較為簡單的通用等式:流通中所需要的紙幣發行量=全社會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全社會商品價格總額就是全社會買賣的所有的商品數量乘以他們各自的價格,貨幣流通速度就是紙幣在買賣者手中平均轉手次數。比如,一年內買賣的商品價格總額是100億元,一年內紙幣平均還手4次,那麼就需要發行25億元紙幣。
如果貨幣發行過多,老百姓手中的錢大大超過社會上可供銷售的商品價值,商品價格就會大幅度上漲,產生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嚴重時,物價會飛漲。但若貨幣發行過少,老百姓手中的錢大大少於社會上可供銷售的商品的價值,則有可能帶來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跌,企業虧損裁員,工人失業,消費萎靡,人們的生活也會陷入困境。
CPI從2012年初的4.5%回落到當前的2%,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以來從緊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發行的基礎貨幣餘額為2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3%,比年初增加2.8萬億元。貨幣乘數為3.86,比上年末高0.07。人民銀行在貨幣執行報告中指出,「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3.3%,比上年末高1.0個百分點。」
除了與商品價格進行對比,一般國際上還會採用M2增速/GDP增速(超額流動性指標)來衡量市場流動性狀況。「理論上生產總值和貨幣供應應該匹配,但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是超發的。」一位長期研究貨幣銀行的學者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有市場人士指出,我國這一比例似乎比美國還要高。不過,不少學者認為,貨幣供應過程很複雜,既涉及央行的發行量,又關係到銀行貸款發放和個人貨幣需求,因此貨幣總量「更多是一個內生變量」,並非完全能由央行「外生」精準控制。加上各國貨幣流通速度(貨幣乘數)不同,統計的量綱不一樣,不能簡單地進行對比。「我預計2013年流動性狀況會延續2012年狀態,適度寬鬆,但貨幣流通速度在減慢。」李稻葵表示。
貨幣供應量家族「三兄弟」
金融小知識
為了測算掌握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的情況,更有效地調控貨幣供應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貨幣涵蓋範圍的大小和流動性差別,把貨幣供應量家族劃分成為「三兄弟」現鈔M0、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
現鈔M0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也就是居民和企業手中的現鈔,M0最機靈,流動性最強,有最強的購買力。M1叫狹義貨幣,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M0)和銀行的活期存款構成,其中活期存款由於隨時可以變現(提取),所以流動性和購買力不亞於現鈔。M1代表了國家經濟的現實購買力。最後,M2是廣義貨幣,由現鈔加上活期存款,再加上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構成。M2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我們一般狹義所說的貨幣,通常主要指M1,即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