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法制日報報道,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發生幾起法院、檢察院、公安干警跳樓自殺事件,引發全社會對政法干警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法制日報》記者採訪多地政法機關後發現,當前,在多種因素疊加下,不少政法干警存在心理壓力過大問題,多措並舉給予干警人性關懷、打造干警陽光心態,越來越成為各地政法機關的共識。
自殺不能簡單歸因於職業
長期從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淑和表示,引起政法干警自殺的原因非常複雜,有工作壓力,有家庭矛盾,也有心理疾病,不一而足。自殺與職業特點有關係,但不能簡單加以捆綁,把職業因素作為自殺的直接原因過於牽強。
「在社會轉型期,個體面臨著較以往更多的壓力與誘惑,更大的不確定性,使得這幾年我國的自殺率呈上升趨勢。這是整體現象,政法隊伍自殺率不見得就高於社會整體水平,或者整個公務員隊伍的水平。」王淑和說。
但結合多年對公安民警的心理輔導經歷,王淑和承認,當前不少公安民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是客觀事實。
「近些年來,政法隊伍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多,責任越來越大,執法司法環境日益複雜,群眾期待和要求也愈來愈高。而政法隊伍警力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很多地方,干警加班加點已成家常便飯,不少人長期處於身心俱疲的狀態。」王淑和說,以公安機關為例,我國警力配置比例為萬分之十二左右,僅為西方國家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政法干警心理壓力過大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一問題在各地政法機關均不同程度存在。
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通過對全區政法干警進行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發現干警心理壓力指數明顯高於一般人群,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有50%至60%的干警存在心理問題。
據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董永格介紹,近年來,該院公訴部門招錄了很多年輕干警。「面對那麼多積壓案件,高工作強度和快節奏,一些年輕干警不適應,表現出急躁、疑慮甚至有抑鬱傾向。」
而國家法官學院重慶分院副院長黃朝軍向記者表示,不久前,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法院對該院87名一線法官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2.3%的法官具有明顯強迫症狀,25.3%具有明顯抑鬱症狀,20.7%具有明顯焦慮症狀;還有些法官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疲勞、心理壓抑、擔憂、不安、情緒低落。
「心理問題需要排遣、發洩渠道。如果干警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神經鬆弛失去平衡,淤積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心理疾病。」王淑和說。
心理健康教育逐漸鋪開
一邊是日益繁重的辦案任務,一邊是基層干警「鴨梨山大」的切身感受,在這樣的形勢下,關愛干警心理健康被各級政法機關擺上重要議題。
多年來,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中央政法領導機關,多次以會議、通知等形式要求各級政法機關關心愛護干警工作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豐富業餘精神文化生活,樹立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
2004年,王淑和主持創辦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網」,這在當時還是個稀罕事。而如今,各地各級公安機關均設立了相關網站或專欄。
「現在,3000人以上公安機關,也就是地級市以上公安局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機構,並配備了專職工作者。」王淑和說,公安機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全面鋪開,機構設置、專業隊伍建設、培訓力度等方面在政府機關中均走在前列。
據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隊伍建設處教育訓練科科長潘曙亮介紹,蘇州市公安局在市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保護服務中心」,建立民警心理行為訓練、拓展訓練中心,強化對學員的心理訓練,目前全市公安機關共有三級心理咨詢師34人、二級心理咨詢師22人。
蘇州工業園區公安分局還建立了重大應激情況及時減壓機制。該局政治處主任馮煒煒說,這一機制就是針對民警在工作中涉及到的惡性現場、處置突發事件等較嚴重心理應激行為,為當事民警提供心理減壓服務,幫助解除緊張和焦慮心理情緒。「如今,民警出惡性案件現場,回來後都要進行心理疏導。」
在東城區檢察院,已經有30餘名干警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具備心理咨詢師資格和能力。「自2008年,我們就在檢察工作中引進了系統心理咨詢師課程培訓,運用心理測量學增強幹部管理工作科學性,效果比較明顯。」董永格說。
從2011年開始,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聯合西南大學每年開設心理咨詢師培訓班,對一線法官進行心理咨詢培訓,打造精通法律、諳熟心理的雙技能型司法人才。黃朝軍說:「參加過心理咨詢師培訓的法官們普遍反映,人更開朗了,性格更豁達了,心胸更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視角也更開放,對待一時一事的成敗得失也更坦然。」
但在王淑和看來,政法機關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處於比較粗淺的階段,各項措施尚不夠深入。「如何結合崗位職責要求,使這些措施更貼近民警實際,取得更實在的效果,仍然有待大力探索。畢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新生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