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的洞庭湖平原,究竟是蠻荒之地,還是有了文明的火種?日前,湖南省益陽市文物處考古人員揭開了這個謎底。
益陽自古以來就是洞庭湖平原南部的中心城市。記者從湖南省文物局獲悉,益陽市文物處的考古專家在對該市赫山區鐵鋪嶺古城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發現了眾多的板瓦、筒瓦以及少量瓦當和生活用具殘片,該遺存的年代最早可追溯到東周時期。考古人員稱,像這樣的古城遺址在湖南省都極為罕見。
由於該城址規模較大,文化含量極為豐富,對研究洞庭湖平原的城市發展史和湖湘文化史及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資料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益陽市文物管理處考古人員介紹,此次搶救性考古發掘主要是為了配合城市建設,發掘面積百餘平方米,共開五個探方。此次考古發掘出土的陶、瓷器物殘件主要為生活用具,器形為東周時期的陶豆、陶鬲、陶紡輪,六朝時期(公元222—589年,先後為東吳、東晉、宋、齊、梁、陳6個朝代)的青瓷斂口甕、青瓷雙沿罐和隋唐時期(公元581—907年)的青瓷缽、碗等。此外,還發現一條寬約兩米的碎瓦片堆積層,考古人員初步判斷,這可能是六朝時期鋪設的一條道路遺跡。
據瞭解,鐵鋪嶺古城遺址是益陽古城所在地,約形成於春秋晚期,是當地唯一一處保存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古文化城址。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先後兩次對其進行了調查、試掘,試掘結果表明,鐵鋪嶺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線寬200米、南北線長300米,原有護城河,文化堆積厚約1至5米。從出土的文化遺物來看,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春秋、戰國、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物。同時也說明此處是一處比秦時置縣更早,形成於春秋晚期,並一直延續至今的古城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