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科技部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3-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科技部部長萬鋼向大家招手致意。

【文匯網訊】下午3時,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祝壽臣]:由於時間關係,本場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五位嘉賓,謝謝各位記者,再見。[17:07]

[萬鋼]:現在平板電腦的銷售已經超過了PC機,他帶動的變革有多大?然而這還不過是剛剛開始。當第四代移動通訊到來的時候,我們的網購現在已經是1萬3千多億元的規模,現在網商和電商爭奪,電子商務實際上已經超過1萬7千多億了,包括企業間的採購。所以,國務院確定的七個發展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環保產業、新能源汽車。對我們來說巨大的挑戰就是這些都是新的產業,運用的都是新的技術,就需要我們大幅度提高我們的原始創新的能力。我們解決的問題是人家還沒碰到的問題,創造的產品是過去還沒有的產品,就需要我們大幅度提高我們的原創能力。量子通訊對於今後解決高速度的傳播、計算,以及保密的問題會作出很大的貢獻。很多東西要從基礎研究,要從前沿探索,要從共性關鍵技術上做起。謝謝。[17:06]

[萬鋼]:科技革命引發產業變革,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改善我們的生活。實際上,我記得在08年的時候,溫總理就提出了這個問題,要求科技界高度重視。我想簡單一點回答。我們回想三年以前,我們使用的手機大多數還是功能型手機,三年以後我們使用的手機已經可以上網、看電視、採購等。我在這裡說,我們講的科技革命帶動產業變革這麼重大課題就發生在我們身邊。[17:03]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記者]:謝謝主持人。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關鍵問題是什麼?金融危機催生新科技產業革命,對我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您認為目前機遇是否大於挑戰?謝謝。[17:02]

[祝壽臣]:時間已經到了,最後一個問題。[17:01]

[萬鋼]:您剛才說得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現在是公共使用得多,個人使用得少。這有一個實際情況,因為我們是按照公交優先來實施的。從09年開始推廣的時候就是公交領域,比如公共汽車、出租車,再比如城市各類的公務車。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要基礎設施的建設,充電樁的建設等等,個人使用可能增長要慢一些。但是我僅看了近兩年的比例,前兩年基本上還沒有個人應用,這兩年倒是快了,現在已經有4400多個人使用,而且今後的發展會更快。到去年12月份的時候大概全國有27800多輛,其中80%是公交車。按照各地發展的規劃,到今年3月底的時候將達到39000輛左右,但還是以公交為主。今後我們堅持以公交推廣為主,因為一輛公交車要抵40輛小轎車的發展,所以解決公交的問題,特別是城市內的公交問題,還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同時我們要推動新能源汽車在私人領域的應用。[17:00]

[萬鋼]:城市群的發展是一個發展的新趨勢,比如長三角、京津冀。此外,湖北、江西、安徽都有很重要的創新基地。在省部會商當中,我們也瞭解到各個省市有自己重點、也有自己的優勢。促進城市群的互補發展,科技部也進行過嘗試,比如在長三角、京津冀,一些好的經驗要運用到中部城市群發展的過程當中。特別要關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特別要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特別要關注環境的保護、資源的節約,特別要關注民生的發展,這些方面科技都會發揮出支撐和引領作用。[16:59]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都市報記者]:謝謝主持人給我這個寶貴的機會。剛才提到武漢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現在正在進行一系列的先行先試、科技創新。我的問題是去年12月,李克強副總理在江西九江主持召開區域發展改革座談會,部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構建。我們注意到近一年來包括湖北在內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長江中游四個省已經展開了一系列的、全方位的合作,包括科技方面。比如先進製造業、環境保護等一系列科研方面的合作研發以及產業的合作。我想請問一下萬部長,您對於這種珠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這種區域間合作怎麼看待?有哪些具體的建議?剛才您也提到國家將致力於科技體制改革,在下一步的科技體制改革過程當中,有沒有可能在珠三角設立改革的試驗區,進行先行先試?剛才您提到今天是開新能源汽車來的,我們也關注到,特別是有的城市,國產新能源的汽車已經開發有兩三年了,但是政府買得多,民眾買得少。我想請問一下,接下來科技部有哪些具體的措施,讓老百姓以更優惠的價格,更方便的使用這些新能源汽車?謝謝。[16:57]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6:54]

[萬鋼]:今後我們可以更多的促進兩岸科研人員合作。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農業,其實大陸與台灣在農業方面的合作是方興未艾,特別是在福建,我們農業科技特派員的發源地,雙方的合作搞得很好。我有一個建議,我希望台灣的科技型企業更多的考慮向內地發展,向中部、西部地區發展,現在這些地區都是很好的發展區域。[16:54]

[萬鋼]:兩岸創新論壇可圈可點,從政府層面上說,推動了兩岸在技術標準上面的合作,特別是在半導體照明、光伏應用方面。大家知道半導體照明是一個新的技術,需要新的標準,這方面台灣起步很早,產業發展也很好。大陸這塊也是從十多年前就開始做,兩岸產業的融合發展也做得相當好,這是很重要的一點。還有就是談的一些創新形式值得我們共同研究。我自己過去當大學校長的時候去考察過,兩岸大學的合作也是未來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式。[16:49]

[萬鋼]:兩岸科技創新論壇到現在已經是第三屆了,我們第一屆是在福州,第二屆是在東莞,去年是在昆山。我很高興工研院的院長江丙坤先生也參加了我們的兩岸科技創新論壇。兩岸科技創新論壇談的問題很多,大家共同探討兩岸的發展,從我舉的這三個地方就可以看到,這是台資企業在大陸最重要的幾個地點。現在其他的省市,比如山東、浙江等都很積極,要舉辦兩岸創新論壇。[16:47]

[台灣工商時報記者]:想請教萬部長,我們知道您在支持兩岸科技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去年也出席了昆山的科技論壇。想請教現在兩岸科技產業已經交流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您個人認為在目前的新的局勢下,在科技產業領域下我們的合作有哪些重大的新突破的案例?在哪些領域上可以這麼做?如果在這些方面要有新突破的話,有哪些具體落實的方法?比如企業間的合資或參股是不是途徑之一?或者還有其他的方法?謝謝。[16:47]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6:47]

[萬鋼]:這還不夠,還要實現全社會的科學技術的信息化管理,使每一個人需要新的知識的時候,能夠查詢,能夠看到別人做了什麼東西。最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寬鬆的、和諧的激人上進的創新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16:47]

[萬鋼]:這還不夠,科技人員要從事科學研究,經費撥付要及時。我們根據我國預算法的要求,去年開始實現到了年初就把今年應拔經費25%到位,兩會結束以後,預算通過批准以後,我們用1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把當年需要的經費全部撥付到位。這還不夠,還要幫助科研人員管理好經費,配置好經費。比如在「十二五」的經費管理當中,就安排出了間接經費,用於培養博士生參加科研工作。他們可以從科研經費當中得到他們的勞務報酬。這些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因為國家經費支持下產生的科學成果是我們共同享受的資源,我們將實行科技報告制度,把每一個驗收的項目讓大家都可以查詢。我們還在推動科學儀器設備的共享,使我們大院、大所、大企業科學研究的設備向社會開放,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16:43]

[萬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有五項重要任務。一是建立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加強協同創新。三是改革科技管理。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五是營造創新的環境。您更關心的可能是改革科技管理。科技項目的分配實際上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也是多方瞭解科技人員的需求,對於科技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首先,科技項目的設置要滿足國家未來發展的需求,我們要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激情,所以我們簡化了過去寫得很詳細的科技項目申請指南,以大的方向推動、拓寬了科技發展的渠道。去年我們把所有的課題答辯都在網上進行,就是說不用走出自己的城市就可以進行答辯,我們全程錄像,所有的過程都實現痕跡管理。光這一項,每年為科技人員申報項目所節約的工作時間就可以有6萬個工作日,節約的旅行經費就有7000多萬元,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公開透明公信度。我們做到可申訴、可查詢、可追訴,所有的過程我們都可以展示。[16:42]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問萬部長,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過程當中,科技部在經費和項目管理方面有什麼具體的改革措施?第二個問題,請問孟院長,近期地下水污染的問題備受關注,請問您對地下水治理方面有什麼意見?謝謝。[16:39]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6:39]

[萬鋼]:其實這些年高校通過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的成績越來越大,特別在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你們到中關村去,你們可以看到圍繞著清華、北大這些高校之間的產業區,他們依靠高校的平台,幫助大學生創業。對於人才的培養,我覺得現在就是大中小學聯動,大手牽小手,從小就培養孩子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對科學感興趣,我一向認為,只有愛科學才能產生科學。但是我想我們教育孩子們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一種創新的精神,一種探索追求的精神。高校還要更加注重大學生的培養,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要能夠在實驗室裡操作儀器,要能夠操作加工中心的設備,這樣才能夠真正成為我們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從這個角度上說,培養一個創新型的人才確實需要我們從小做起,從實做起,既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更要有創新實踐,這樣的話我們的學生才能夠承擔起國家未來創新發展的重任。[16:39]

[萬鋼]:我可以從曾經當過的大學校長的角度談一談大學的貢獻。我就講一個事,今年科學技術進步獎有三個技術發明一等獎都來自於高校,有一個是我們大家關心的3D打印技術,製造是鈦合金大型結構建。有一個是大家關心的三維電視,還有一個是我們國家的建築特長,鋼混結構,在建築業。[16:35]

[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教育網絡電視台記者]:我們都知道您曾經在高校工作過很多年,您怎麼評價目前高校在科技創新中的貢獻率?另外,現在有很多的大中小學都在進行聯動培養創新型人才,您認為這種人才培養的模式怎麼樣?您認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在什麼地方?謝謝。[16:35]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6:34]

[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深圳的問題我可以補充一下。深圳創新驅動發展能夠走到今天,也很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前不久剛剛到過深圳,深圳把自主創新戰略作為城市發展的主戰略,這在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這樣超前提出來的。在作為城市發展主戰略的同時,深圳為了能夠集中的發揮各方面創新資源的作用,還特意在機構設置上整合成立了科學技術創新委員會,目的就是使得創新資源能夠整合發揮合力。深圳市現在也正在申報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想把深圳市納入到自主創新示範區當中來,實現創新驅動發展。[16:34]

[萬鋼]:剛才您說的深圳確實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也是科技創新的先行者。我特別關注的是深圳還有一批創新型的企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華為、騰訊,以及一些醫療器械、激光等高新技術企業。深圳也有一支很活躍的科技力量,比如中科院在那裡建立了研究院,清華、北大在那裡都有科研基地,還有香港的大學等,都在為中小企業服務,這些都代表科技改革發展未來的方向。科技部和全國各省市都建立了部省會商機制,我們經常要和書記、省長、市長們一起,共同探討這個區域發展未來方向最急需的是什麼,並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方向和區域發展的方向結合起來,按照各地的特點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的方向,也避免一些重複的投入和重複的建設。[16:29]

[萬鋼]:謝謝你提到電動汽車。這也是一個小故事。部裡有兩輛國家支持的電動汽車,一輛是比亞迪的,一輛是首汽的。今天我坐這個車來,很有感慨。[16:26]

[深圳特區報記者]:剛才聽說萬部長是坐了一個新能源汽車到會場來,我在微博上也看到了照片,我也非常高興。據說這個車是我們深圳產的。深圳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在自主創新、轉型升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在源頭創新、承接國家重大項目等方面,還需要得到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導。請問科技部如何繼續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支持地方創新發展轉型升級?謝謝。[16:26]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6:23]

[閆傲霜]:我想更重要的是有什麼樣的政策措施、技術措施來支持大氣污染的治理。在萬部長的提議下,我們北京市與科技部、環境部等相關部門的同志們共同地在研究,希望能夠提出一個首都藍天行動計劃,我們也在篩選全世界範圍內各種的先進技術和成果,希望能夠用於北京的污染防治。但是我想主要的還是在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剛才萬部長講到,我們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以為防治大氣污染作貢獻,同時在生產上確實要借助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發展的轉型和升級。同時我們要大力地推動公交出行,軌道交通的建設要加快,而且我也很贊成大力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廣泛應用。據我所知,萬部長今天還專程開了電動車到我們的會場來,也是想用他實際的行動來驗證,也告訴大家一個信心,我們通過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我們大氣污染的問題會得到非常好的治理。謝謝。[16:23]

[閆傲霜]:同時我們也看到,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過這樣的挑戰,學習他們先進的經驗,特別是一些技術,都是對北京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覺得北京應該說有信心,從國家層面到北京市層面,大家高度的共識,要下定決心治理這個污染。北京市近期出台了2011至2015年大氣污染治理的措施,最近又出台了2012年2020年的相關措施,同時在近期的污染過程中也出台了果斷的應急措施。大家也知道,我們北京市人大已經把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列入2013年的立法計劃中,而且最近已經在網上廣泛地徵集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我想這些也都體現了我們是有決心的。[16:19]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我這樣看這個問題。首先要正視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面對很多的挑戰,像北京這樣一個特大城市,人口在增長,包括汽車的保有量在快速的增加。在這樣的地理和天氣條件下,大氣污染也給我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要有信心。大家知道,我們迎接奧運會的過程中,從1998年開始北京實施了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的措施,應該說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從2000年北京市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氣,占當時的標準是177天,到2011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86天,應該說是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應用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取得了這樣的成就。所以我覺得應該有信心。[16:19]

[萬鋼]:還有我們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比如我們能不能給油煙機加上過濾器。在「十二五」剛剛啟動的時候,就啟動了一個藍天工程,來解決火電廠的問題、鍋爐的問題,減少汽車排放的問題,以及身邊餐廚排放的問題。我們很珍惜國際科技合作,我們希望中國的經濟是一個開放的經濟,我們也希望來自於各國的新的技術能夠應用到我們應對空氣污染的工作當中。[16:19]

[萬鋼]:這個問題我想和閆傲霜代表一起回答。1985年的時候我剛到德國,我的老師說要我到企業實習,我就到了魯爾區的一個鋼廠,我的同學就跟我說,明天有空氣污染,我們都不能開車上班了,我們要坐公車。後來過了20多年,我又有機會到這個鋼廠,那個總裁是我在德國讀書的校友,我就和他仔細地瞭解了當年產生霧霾影響的這些問題和它的來源。他說1985年以後,對霧霾的檢測採用了一系列的技術,比如說解決燃煤煙囪的問題,比如說怎麼樣解決汽車排放的問題,包括我們生活當中烹飪炸、煎的問題、餐廚房的油鍋等,怎麼樣能夠解決它的污染問題,大概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有所突破。90年代的時候就基本上沒有再發生過這方面的情況。所以產業結構的調整只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包括汽車技術的發展,包括推廣電動汽車等。[16:19]

[日本共同社記者]:我們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也特別關注中國政府如何應對空氣污染的問題。我想請問萬部長,您認為什麼樣的科技手段可以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完全解決需要多長時間?另外,在環保方面,中日合作的可能性如何?[16:11]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6:11]

[萬鋼]:各國在政府間不僅有科技項目的合作,還有科技的對話,比如應對氣候變化,比如應對糧食危機,比如如何共同保護好環境,比如如何解決能源、資源瓶頸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各國的科學家緊密合作,我們會積極促進國際科技合作的發展。[16:10]

[潘建偉]:我們現在有一個計劃,準備以我國為主導要發射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大概在2016年左右,我們希望能夠構建比如說從北京到維也納之間的量子通訊網絡,要來做這樣一件事情的話,沒有國際合作的話,往往是做不成的。[16: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我作一點補充。去年大亞灣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有各國科學家的參與。鐵基超導、拓撲絕緣體,都是合作的結果。在科學研究當中,其實信息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以我們的量子信息技術為例,我們通過國際合作經過近10年的努力,已經走到了國際的前列。[16:08]

[萬鋼]:國際科技合作是各個國家都高度重視的。黨的十八大要求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有全球的視野來謀劃科技創新。國際科技合作也是我們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直持續不斷向前推進的。我們目前已經跟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科技合作的關係。中美、中歐、中日、中韓等之間都有科學家的合作。科學本身就是無疆界的,科學家在一起探討科技問題進行合作,也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我們有很多科學家與來自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的科學家進行緊密的合作,在他們的合作當中也產生了很多很好的成果,對於這些成果、這些科學家,對於他們和中國合作上作出的貢獻,我們也給予獎勵,這和兩國外交之間的爭議、爭論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還是表彰科學家所作的貢獻,這是科技事業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我想請潘建偉院士談一談他自己親歷的國際科技合作方面的經驗。[16:05]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國際在線記者]:我想請問萬部長,今年年初,中國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技合作獎頒發給了一個日本的科學家,現今中日之間的科技合作的進展如何?是否受釣魚島局勢的影響?新的一年,中國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國際合作項目?謝謝。[16:01]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6:00]

[萬鋼]:國家科學技術的研究本身說起來並不分軍用、民用。大家知道如果我們去探月,送一個衛星飛船去探月,主要的目的就是科學研究。我們神九和天宮的對接,包括深海潛水,人們可以說這個技術跟打火箭有關,但是我們的科學研究目標還是用於探索未來。我們國家的軍費和科學研究的費用是有明顯的歸口的,大家可以去讀財政的預算報告,這裡分的還是很清楚的。[16:00]

[鳳凰衛視記者]:我想請問萬主席的是,我們看到不久前科技部有一個立項,要研究船舶的核動力裝置,而且很多分析認為,這可能會跟中國的核動力航母有直接的聯繫。我們想請您做一個介紹和證實。另外,有很多分析擔憂,中國的一些軍費就是藏在科技部的這些科技項目中,所以看起來軍費的數量不是很大,但是實際上用於軍費的開支可能不小,請您幫我們分析一下這種觀點。謝謝。[15:57]

[祝壽臣]:謝謝,繼續提問。[15:57]

[萬鋼]:重大專項主要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和成套技術問題。水專項以我國典型污染治理為目標,治理了以後,向全國其他的湖泊來提供這些共性的技術、成套的裝備,帶動環保產業的發展。[15:56]

[孟偉]:大家可能注意到,水專項緊密地結合我們國家水環境的治理,比如淮河、遼河、太湖、滇池。2012年年底,遼河已經宣佈摘去重污染的帽子,這意味著現在不管是干流還是支流,全部消除劣六類。不光水質有所改善,水生生態系統也得到恢復。水質和生態系統的互動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了。比如鞍山鋼廠的焦化廢水,過去是重污染源,「十一五」期間我們重點突破,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後,就大大減輕了對遼河的生態壓力。這種國家的投入,是針對國計民生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有信心,堅持走下去。[15:56]

[孟偉]:第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作為國家的重大工程,國家確實在投入上是下了功夫的。拿水專項舉例子,「十二五」剛開始不到三年,國家已經投入了中央財政資金達到了19億元。另外,我正在作2014年的年度計劃,估計還要再投入10至20億元。從06年立項,08年啟動,到現在為止,在水專項上我們立項了78個項目,358個課題,中央財政資金一共支持55億元,再加上地方匹配的資金大概還有80多億元。水專項實施這六年左右投入了過百億的資金,這過百億的資金,在三部委的指導下,我們現在花的也越來越見效果了。我作為技術總師,走到「十二五」,路走了一半了,能不能把這些錢花了以後,實現預期的目標,我現在的自信心逐步地提高,越來越有信心了。[15:50]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我簡短地作個補充,我講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我作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院長,我深切地感受到這些年國家對於科技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在2000年前後,我們是到處找項目,到處找經費,應該講經費是制約院所發展和建設的一個重大的問題。這些年我們開始控制經費,人均經費不能太多,太多了出不了好成果。國家對於科技投入,能夠滿足對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的一些重大問題研究的需求。這些年國家在科技資源配置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一些社會公益類院所,國家直接安排定向對口劃撥,這些投入針對公益性研究,既有穩定的方向,也有比較超前的研究,對環境保護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支撐作用。我個人是非常贊同這種科技資源的配置模式的。[15:47]

[萬鋼]:我們還面向農村的醫院,社區的醫院,推廣基層需要的數字醫療器械,使這些先進、適用、數字化的器械能夠安排到各個基層醫院的建設當中,使它能夠好用、簡單,但是又能夠滿足治療的需求。具體的我想請孟偉院士介紹一下我們水污染治理的重大專項的情況。[15:44]

[萬鋼]:在健康事業上面,我們有兩個科技重大專項,一個是新藥創製,一個是傳染病的防治,都為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作出了貢獻。如果簡單的回憶,我們曾經遇到過N1H1新型流感的挑戰,我們在三天之內就完成了佈防,我們在七天之內就完成了診斷劑,在一個月之內就研製出了疫苗,成功地應對這一巨大的挑戰。這就是通過疾病防控網絡,把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各重要的醫院,包括各社區醫院聯繫在一起,使科技創新的成果能夠直接運用起來。[15:44]

[萬鋼]:我們聯合多部門共同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在一些地區通過良種的推廣,帶動萬畝良田的發展,提高農業的產出。全國現在活躍在各地第一線上有24萬多名農業科技特派員,他們輻射帶動了5000多萬農民致富。[15:41]

[萬鋼]:中央財政的投入更加注重基礎研究,注重關鍵和共性技術的研究,注重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注重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人民健康事業的發展。比如基礎研究,去年全國投入到基礎研究上的有498億元。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方面,投入也更加加強,特別是在農業技術創新方面。我們增加了在種業、在耕作技術、在節水農業等方面的投入,我們的良種覆蓋率達到了96%,農業科技的貢獻率達到54.2%。[15:40]

[萬鋼]:我先講一講總體宏觀的情況。科技資源的配置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我們特別要關注科技對於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和對於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所以在技術創新的領域,我們更加注重它的市場導向資源配置的作用。比如說我們用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對一些產業化目標明確的科研任務,由企業作為主體來承擔,他們在承擔的過程當中也就實現了產業的發展。我們對高技術企業用稅收優惠的辦法,對中小企業採用科技金融的方法,對新產品採用市場拉動的辦法。這樣就使技術創新更加適合市場需求,解決資源配置的問題。[15:37]

[中國日報記者]:我的問題是「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科技資源配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未來在科研領域的投入是否會更多地傾向於環保、健康等民生領域,比重會是多少?謝謝。[15:32]

[祝壽臣]:謝謝,下面繼續提問。第二排的女士。[15:32]

[萬鋼]:還想再提一句的是,我們在推動電動汽車時,是從公共交通領域來拉動電動汽車的發展。我們在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有金太陽工程,解決了並網發電的難點。支持這些新產品的上市,也拉動了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總結回顧,在今後的發展當中進一步拓展的。[15:31]

[萬鋼]:我們通過這些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一系列政策,對他們的發展進行免稅,拉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國去年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佔到世界第一位,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大家在北京都去看過中關村,在上海看過張江,在武漢看過東湖的自主創新示範區,他們在探索科技體制的改革、產業發展、技術創新三者的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去年全國105個高新區,他們的總收入已經超過了16萬億元,他們的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3.6%。高新區發展的20多年來,展現了我們國家通過科技的改革,通過政策的支持,發展高新技術的具有代表性的進展,這是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也是一條國際開放、互相合作來拉動經濟發展的道路。[15:29]

[萬鋼]:國家啟動了具有明顯的產業化目標的重大專項,比如說高端芯片、高端數字化機床、石油天然氣等,這些重大專項自08年啟動以來,他們累計新增產值已經超過了1萬1千億元。企業就是在這些面向國家長遠重點任務當中,通過科技進步實現了他們的產業的發展。我們對中小型科技企業,在政策上給予他們支持,幫助中小企業來應對發展當中遇到的困難和瓶頸。去年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投入了40多億元,帶動資本市場、銀行、金融對他們的支持超過了1000多億元。[15:27]

[萬鋼]:所以這些科技集團,比如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比如說電子科技集團,他們的營業總收入當中的70%左右都是來自於民品市場。我們看到了國家的重大工程,比如說高速鐵路,青藏鐵路、西氣東輸、三峽工程、西電東送,這是由我國的一些大中小企業形成集團來承擔的。我這裡想說,經過這些重大的國家投資的工程,我們的高鐵、水電裝備、特高壓輸電站,西氣東輸的輸氣輸油管路等技術和裝備,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5:23]

[萬鋼]:推動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建設我們國家的技術創新體系,這是科技改革發展的第一號重要任務。去年,全社會用於研究開發活動的支出,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是10240億元,占GDP的比例是1.97%。我們看到嫦娥1號、2號、天宮、神舟相接,探月觀測、深海探測等一些重大項目,在這些項目的後面,是承擔這些任務的科技集團,這些大多數都是由科研院所轉化為企業的集團。他們在承擔國家科技任務的同時,把自己的技術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15:22]

萬部長您好,我是來自中央電視台和中國網絡電視台的記者。今天我來現場之前看了一下發的記者素材,上面有一個數字,也是在前幾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經出現過的,就是我們今年的研發投入比重達到了1.97%,應該說距離發達國家和我們當年2%的目標越來越近了。其中尤其是企業研發投入支出占74%以上這個數字讓大家感到非常的振奮,我們的企業現在越來越成為研發的主力,成為創新的主體,我們想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咱們的企業是怎麼表現出來的?或者是說對於科技部來說都有哪些具體的措施正在推進著這一改變?[15:19]

[祝壽臣]:謝謝萬鋼副主席。請提問的記者就提一個問題,提問之前報一下媒體名稱。[15:19]

[萬鋼]:中國的創新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世界各國對中國科技創新發展事業給予了深層次的報道,也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並提出了一些我們各方面要改進的問題,這些對我們的工作是很好的促進。今後我們會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還需要在座的各位對我們的工作高度關注,特別是深入到基層對我們科技人員取得的成績,所付出的勞動,所碰到的問題和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我就說一個簡單的開場白,希望大家提問。[15:18]

[萬鋼]:我這裡特別要感謝媒體的朋友們。科技部辦公廳進行了統計,去年關於科學技術發展、技術創新領域的報道有59萬多篇。這裡面有對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報道,也有對知名科學家的報道。我更感到珍貴的是,他們深入到實驗室報道我們這些科學家勤懇鑽研的情況,他們在企業創新的第一線,來探討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的建設,他們在農村的大地上和我們一線的農業科技專家共同研究發展的問題。我們農業科學專家有一句話叫「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也是深入基層,把你們的報道寫在大地上,更加貼近生活,更加關注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生的改善和一系列的瓶頸問題的解決。同時,也為我們提出了很多值得我們深思、探討、研究、改進的問題。在這裡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15:17]

[萬鋼]:我們回憶一下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回顧去年五年的工作時,列舉了我國航空、航天、深海探測、高速鐵路、超級計算機等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產業結構當中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些發展的方向和高技術產業的進展。在農業的領域,談到農業科技發展對農業的支撐作用,還在未來的工作當中提出了科技改革發展的方向。[15:13]

[萬鋼]:第三,在「十二五」規劃制定期間,中央提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提出要發揮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的力量。第四,去年7月份召開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提出了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要用全球視野來謀劃科技進步和創新。[15:12]

[萬鋼]:簡單的回憶一下這五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關注科技的發展,有四件大事:第一,2006年國家頒布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全面啟動實施重大專項。第二,2008年,我們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可能在座的朋友們都還記得,用科技創新來支撐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成為應對措施之一。[15:11]

[萬鋼]: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全國人大在兩會期間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邀請兩會科技界代表委員們來暢談我國科學進步和創新的情況,也和大家報告一下我國這五年科技進步的情況。我很關注兩會這幾天媒體朋友們所提的一些問題。有幾個關鍵詞,比如說創新驅動發展,比如說科技體制改革,比如說怎麼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比如說怎麼做好創新事業,也為我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我這裡也為大家的到場和提出問題表示感謝。[15:11]

[祝壽臣]:同時出席本場記者會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先生。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專項技術總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先生。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先生。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女士。首先請萬鋼先生簡短致辭。[15:04]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副主任、主持人祝壽臣]: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下午好,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記者會。本場會的主題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今天,我們榮幸地邀請到了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先生,圍繞這一主題,回答記者的提問。[15:03]

[人民網]:今天下午3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科技部部長萬鋼將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14:46]

2013全國兩會
      責任編輯:杨阳
全國人大浙江團對中外記者開放      [2013-03-07]
藏族代表分析僧人自焚事件真相      [2013-03-07]
上海迪士尼今「秀」首張模型圖      [2013-03-07]
胡錦濤特使將出席查韋斯葬禮      [2013-03-07]
金鐵霖評弟子:彭麗媛刻苦聰明      [2013-03-07]
遲福林:政府要主動向社會放權      [2013-03-07]
司法部長:勞教改革正穩妥推進      [2013-03-07]
科技部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013-03-07]
長春警方否認盜車殺嬰嫌犯頂罪      [2013-03-07]
李克強等到代表團與代表一起審議      [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