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吳仁寶創造中國農村多項「第一」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3-1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2013年3月18日18時58分,原中共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因患肺癌醫治無效在華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歲。

吳仁寶是江蘇省華西村的原黨委書記,多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黨代會代表。幾十年來,他帶領華西農民堅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昔日人人窮得沒飯吃,到今天家家住別墅、戶戶有汽車、人均存款超百萬元,華西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村」,創造了中國農村多項「第一」,他也被人們譽為「農民思想家」「中國農民第一人」。

吳仁寶說:「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無論任何時候,我都堅信一點,共產黨是要為大多數人民謀幸福的。什麼是社會主義?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

正是憑著這個信念,才有了今天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有個「土標準」:社會主義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可觸可及的,是讓人民真正幸福。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農村開始經歷一場新的重大變革,「分田到戶、包產到戶的承包責任制」迅速在各地推開。吳仁寶認為,中央政策的最終目的是讓農民富裕起來。在那些長年的大鍋飯嚴重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地方,分田到戶是非常必要的;而華西村每人只有半畝地,集體經濟已經十分壯大,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為什麼一定要分呢?

吳仁寶說:「華西村當時的頭等任務是要更大力度地發展集體經濟,讓大夥兒的生活更加富裕、共同富裕!」華西村沒有分,它實事求是地堅持了自己的路子。20年之後,它以雄厚的集體經濟為後盾,使這裡成為中國第一個「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為中國最富裕的農民。

吳仁寶建議將周邊村與華西村聯合建立大華西村的想法不但得到了上級政府的讚賞和支持,更得到周邊村幹部群眾的舉雙手擁護。從2001年開始,一批又一批村子以百分之百的簽字同意率先後併入華西,到2004年,華西已由原來的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擴展到方圓30多平方公里,下轄16個村,人口3.5萬人。如今走進大華西,人們看到的完全是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觀景象:山北一望無際的田野是「糧倉」,山南鱗次櫛比的工廠是「錢莊」,中間鳥語花香的別墅是「天堂」。

「口袋富了不算富,腦袋富了才是富。」物質上富裕起來的華西人時刻不忘精神文明建設。吳仁寶認為,「艱苦奮鬥、團結奮鬥、服從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是華西人的立業之根、創業之本、興業之寶,「精神文明」是華西村共同富裕的保證。

吳仁寶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播種機,他渴望著把社會主義幸福生活的種子播撒到更多農民的心裡,播撒到更廣大的土地。他曾先後出省建立了「黑龍江華西村」和「寧夏華西村」,這兩個村的村民收入翻了四番。還為中西部20多個省份舉辦100多期培訓班,智力扶貧帶動10萬人脫貧致富。2006年開始,他還每年邀請全國1萬名農村黨支部書記舉辦交流學習班,分期分批,總期5年。學習交流的目的,他概括了一句話:「村幫村,戶幫戶,核心建好黨支部,最終實現全國富!」

在華西村口的一塊大牌子上,寫著吳仁寶的名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床位。」吳仁寶說:「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理想,我們一生中可能不會實現,但我們一生中可以去實踐。」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吳仁寶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責任編輯:張斐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病逝      [2013-03-19]
華西村吳仁寶孫女任江陰副市長      [2013-03-19]
吳仁寶曾撰文駁斥華西村反對派      [2013-03-19]
原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逝世      [2013-03-18]
鄱陽湖「百慕大」發現首艘沉船      [2013-03-19]
新任財長樓繼偉:朱鎔基愛將      [2013-03-19]
王立軍時代打黑灰賬去向曝光      [2013-03-19]
朱鎔基之女亮相兩會談父近況      [2013-03-19]
華西村吳仁寶孫女任江陰副市長      [2013-03-19]
浙船工稱官方已偷埋死豬幾萬頭      [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