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3月26日發表評論,原題:習近平訪非 中國經略非洲的喜與憂
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俄羅斯之後,赴坦桑尼亞、南非、剛果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這是中國新任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由於中國新任最高領導人出訪國家的選擇對於中國外交的未來發展方向具有一定指向性,因此國際社會極為關注此次習近平主席的出訪之行。
在習近平主席出訪之前,英國《金融時報》刊登尼日利亞央行行長薩努西《非洲必須拋棄對中國的浪漫期許》的文章。他聲言「中國不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員,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能夠用和當年西方列強一樣的手段來剝削非洲」。
薩努西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中國以及非洲國家的強烈關注。中國商務部隨後反駁薩努西的言論。3月22日,坦桑尼亞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部長伯納德•門貝也表示,中國是非洲人民真正的朋友,其他國家對中國在非洲投資說三道四都是出於嫉妒心理。
筆者認為,在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非洲之前,非洲一些官員發出「中國新殖民主義」的言論顯示出,部分非洲國家對於中國日益強大的擔憂。當然,坦桑尼亞外長的言論也顯示出,一些非洲國家並不將中國的發展看成威脅,而是一種機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反映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在非洲的影響力漸長,但隨之而來的麻煩卻也不斷增多。
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就開始積極援助非洲國家,並且這種援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完全有別於西方國家的有償援助,這為日後中非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將在北京舉行,這是中非關係史上的重要事件,為中非合作提供了一個重要平台。在中非合作論壇的框架下,中國與非洲國家在高層領導交往、政黨高層互訪、國際問題協調,經貿、投資、金融、農業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展開積極合作。此次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選擇非洲國家,足以顯示出中國對於非洲國家的重視,也反映出中非關係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然而,如同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總會出現問題與缺漏一樣,中非關係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之音。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中國新殖民主義」論。該論調主要針對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資源合作。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原材料、石油等自然資源的輸入。而非洲自然資源豐富,正好符合中國的需求。因此,近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在資源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一些非洲國家認為,中國攫取非洲的資源,通過中國工廠的加工,中國又將這些製成品轉賣給非洲,賺錢錢財。本評論員並不否認這一點,然而,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貿易互補性的強弱。非洲擁有中國急需的自然資源,非洲需要中國的投資,這是構成中非合作的客觀基礎。如果部分非洲國家認為與中國的這種合作方式不利於自身發展,完全可以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比如美歐等西方國家。但是美歐等西方國家通過經貿合作,參與當事國政治事務的教訓又迫使一些非洲國家望而卻步。而中國至少不會借助經貿合作來干涉當事國的內部政治事務,這是部分非洲國家樂意與中國合作的更深層次原因。
因此,中國在與非洲國家打交道之時,必須把握一個原則,不干涉當事國的內政。但是這並不表明中國完全不顧當事國的政局,畢竟當事國的政局走向與中國在當事國的投資具有很大關聯性。本評論員認為,如果當事國政局發展到影響中國經濟利益之時,中國可以充當中間調停人,這並不違反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原則,也不會引起當事國政治勢力的敵視。
此外,針對一些非洲批評人士所指出的中國不願僱傭當地勞工、破壞當地環境的言論,中國也應該引起重視,在不損害自身經濟利益的前提下,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多培訓一些當地勞工、多公佈一些環保措施等,多為當地做一些公益事業,樹立中國在非洲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