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美國教育部下屬機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網站近來「闖了禍」。該網站3月22日在「每日語錄」一欄中引用毛澤東「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而不倦』」的名言,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因此遭到猛烈抨擊。有美國參議員出面表示,教育部必須解釋為何引用「共產主義者」的話。該中心網站被迫刪除毛澤東的這句話,換成了林肯的一個警句。美教育部代理新聞秘書還專門公開表示這次引用「很糟糕」,像是在道歉。
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如此「言論自由」的國家,容不下毛澤東的一句語錄,顯示了美國政治制度在世界多元文化面前的小氣。看來不斷有人揭露美國的「言論自由」是冒牌貨,有他們的道理。
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及名人的話,哪怕是與中國軍隊曾經交戰的麥克阿瑟的話如今登上中國媒體,大概都不會有障礙。而反過來毛澤東的話登在美國網站上就引出了風波。我們不想用這個簡單的對比引出絕對結論,但這樣的對比的確很有意思,相信不持偏見者自有其所悟。
言論自由在所有國家都有邊界,對於美國設有它自己的邊界,我們可以理解。但這起「語錄風波」讓我們看到,美國對在多元環境中保持其社會深層的一致性更加堅決,美國精英們不僅對社會的思想分裂高度警惕,而且對維護「美國共識」出手迅速,毫不猶豫。
新聞業內人士大多知道,美國媒體在所有權上都獨立於政府,但它們同政府並非對立關係。這些媒體分屬不同財團,資本同權力的關係在美國可謂千絲萬縷。總之美國政府同媒體的溝通非常牢固,它們往往不為普通公眾所熟悉。
美國的強大,使它有力量以美國的現實為標準,塑造全球性「言論自由」的定義。也就是說,美國體制最善於承受的那部分言論應當絕對「自由」,而美國體制要求打折扣的那些部分,又都「很有道理」。或者說,為言論自由設計同樣的邊界,美國有道義那樣做,別的國家一旦做了就是大逆不道。
寫這篇文章時,我們不想為中國言論尚不夠開放的一些領域和問題辯護。我們認為中國在推動權力運行公開、透明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無論外界鼓不鼓掌,中國圍繞開放言論的改革都應不斷進行下去。
然而毛澤東的「語錄風波」提醒我們,美國可以向中國改革提供參照,但美國決非我們應處處倣傚、甚至膜拜的榜樣。美國尤其不是言論自由的圖騰。實際上,美國的發達遮了它的「百丑」。中國作為快速復興的世界超大文明實體,不應像小國那樣拜倒在美國腳下,我們需要敢於並有能力平視美國,看清美國的成就,也發現美國的不足。
中國13億人大社會的複雜性不是美國經驗可以罩得住、對應得了的。美國報紙上能調侃幾句總統,就以為「歷史終結」了,全世界都應照著美國的政治圖紙「拆了重蓋」,這種傲慢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美國的歷史太短,而且一帆風順,缺少國家政治視野的反覆磨練和增容。
毛澤東是一位世界性新地緣政治的開創者,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性啟動者。美國人終將跳出他們目前的狹隘視角,重識這位東方政治巨人。不過這種認識大概要屬於下一代從世界變遷中有所反思、也因此視野更寬的美國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