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海外遊子清明節祭祖 回鄉尋根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5日報道,古詩雲,「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轉眼,清明節又翩然而至。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通過祭祖活動,緬懷祖先、寄托鄉愁。許多海外遊子藉著祭祖,千里迢迢回鄉尋根,完成對「母文化」的一次回歸。

「回國」、「回家」映鄉愁

濃濃的思鄉之情植根於每個海外遊子心中。華人無論身處何處,總是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思念之情。

著名僑鄉福建泉州的博物館中,珍藏著一塊折射僑鄉海外遊子思鄉愁緒的神主牌。上面載有「共和故考四十八齡怕成陳公神主回國、回家仝奉祀」等字樣。

神主牌是父老鄉親們1952年為客死他鄉的村民陳怕成設立的,意在使其魂歸故里。

陳怕成生於1905年,18歲時迫於生計到印尼謀生,再也沒能回歸故土。身處異鄉的他思鄉情切,為兩個兒子取名「回國」、「回家」。

「回國」、「回家」這兩個名字代表了異鄉漂泊的陳怕成濃濃的鄉愁。畢生未能回歸故里的陳怕成,將鄉愁寫進子孫後代的名字,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其實,陳怕成只是千千萬萬思念家鄉的海外遊子中的一個。數百年來,華僑華人在海外拓荒,辛苦創業,不少人逝世於客居地,終生未能實現回歸故土的願望,只得將回鄉心願寄托給下一代。鄉愁宛如涓涓細流般,流淌在每一代遊子的心田中。

四海同胞齊祭祖

清明是祭祖的時機。每年清明,海外華僑華人掀起回鄉祭拜祖先的高潮,表達對祖先、故土的思念。

在不少華僑華人眼中,唯有回鄉掃墓才是真正的清明節祭祖傳統。每年清明節前後,許多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的華僑華人,總是不辭舟車勞頓,回鄉祭祖,為先人墳墓剷除雜草、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紙錢、放鞭炮等。千里迢迢回中國祖籍地掃墓的原因只有一個:不能忘記自己的「根」。

近年來每年回廣西祭祖的華僑華人在10萬人次左右,呈逐年增加趨勢。被譽為「中國第一僑鄉」的廣東江門每年回來拜祭先祖的華僑華人也達10萬餘人。

從馬來西亞柔佛州回到廣西北流市民樂鎮掃墓的陳錦華說,「五六年來,我每年清明都會回鄉祭祖。因為我的『根』在這裡,無論走得多遠,無論生活在哪個國家,我都是一個中國人。」

當然,不是所有華僑華人都有條件趕在清明節回國。未能趕回國的華人便在異國祭祖:馬來西亞華人清明時節扶老攜幼到義山祭祖,緬懷先人;身處大洋彼岸的美國華人也延續清明節掃墓、祭祀、踏青等傳統。

年年輪迴,代代相傳,祭祖活動傳承著中華文明之「禮儀」,是海外華人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體現,不管是回中國祭祀還是異國緬懷,情結難解。

回鄉為圓尋根夢

尋根是指在異國他鄉的人對家族文化的探究和對祖先的追尋。清明節掃墓、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餅、除夕包餃子等都是海外華僑華人遵循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因為這些節日傳統就是他們的「根」——中華文化。

清明回鄉掃墓祭祖就是海外華人尋根謁祖的一種重要方式。

前年清明節,旅居美國紐約州的老華僑葉勝有,攜家人踏上回廣東江門市新會區的祭祖之旅。

「這次回到家鄉,當年的水稻田和池塘都不見了,看到的是新建的廠房、新居,還有正在興建的廣珠鐵路就在村邊穿過,家鄉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葉勝有說。

葉勝有表示,回鄉祭祖是落葉歸根的體現,儘管多年在異國他鄉,依然忘不了家鄉的一草一木。希望孩子們不要忘記故土,為家鄉的發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報答家鄉父老鄉親。

落葉歸根是每一個海外遊子心中的夢。無論走多遠,遊子的「根」永遠在中國,永遠不會忘記所生所長的這塊土地。尋根的本質就是回歸「母文化」。通過尋根,海外華僑華人再次確認了其「華人性」,完成身份的回歸和文化的傳承。中華文化之河得以在海外流淌不息。

      責任編輯:新二
澳門珠海清明期間延長口岸通關時間      [2013-04-04]
河南周口制止借清明節重新攏墳      [2013-04-01]
重慶紅衛兵墓園將開放消息不實      [2013-03-28]
渝文革紅衛兵墓園清明節將開放      [2013-03-28]
入境處:復活清明料938萬人過境香港      [2013-03-27]
江澤民清明前夕回揚州祭江上青      [2013-04-04]
都江堰舉行清明「拜水大典」      [2013-04-04]
承千年傳統 都江堰舉行清明「拜水大典」      [2013-04-04]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屬參加清明祭掃      [2013-04-04]
河南公安清明節微博祭祀犧牲民警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