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近10多年來,禽流感頻頻「光顧」我國,花樣不斷翻新。專家認為,禽流感頻發,與我國現有禽畜高密度的養殖環境、不科學的運輸手段等分不開。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禽流感再襲中國,截至7日21時,21人確診感染,6人死亡。
近10多年來,從H5N1、H9N2到H7N9,禽流感頻頻「光顧」我國,花樣不斷翻新。雖然原因尚迷霧重重,但密度高、衛生差的家禽業養殖現狀,已然成為病毒滋生的「溫床」。
部分專家認為,禽流感頻發,與我國現有禽畜高密度的養殖環境、不科學的運輸手段等分不開。
天津一家規模較大的養殖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肉雞通常採取高密度養殖,不少養殖場一平方米擠著十幾隻雞,很容易發生疫病。「禽流感從動物之間傳播,變成能傳染給人並造成嚴重危害,人類飼養方式值得反思。」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態學會顧問徐宏發說,狹小的空間裡動輒養殖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隻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細菌的傳染風險,變異速度也有可能加快。「超過一定規模後,密度每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風險要增加六倍。」中國獸藥協會副秘書長王忠強說。
而且,一些養殖戶沒有嚴格實施生產環境的封閉隔離,畜禽同養、人禽同住,籠捨狹窄、又沒有及時消毒清潔。
專家認為,養殖密度過高、疫病多發,還會導致病死率較高,無害化處理能力難以跟上,病死的畜禽才會一度被端上「餐桌」,或漂流「過江」。「活禽進城,宰殺簡陋、隨意也埋下隱患。禽流感問題反覆出現,人口密集區域的人禽接觸需引起重視。」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姜慶五說,應提升家禽運輸、銷售和宰殺的環境要求。
王忠強說,未來應最終實現「適度規模、種養結合」的目標,著力推進養殖業的設施化程度,降低疫病風險。這種「量力而行」要求配套及時跟上,無害化處理能力、養殖面積和環境載畜量等都必須嚴格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