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央視批雷人抗日劇氾濫:愚民主義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11]    我要評論
     

抗日劇氾濫。

【文匯網訊】央視主持人批評抗日劇氾濫,稱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劇是比著看誰俗、爭著看誰二,並引用李千帆的話:「在這些抗日劇中,歷史的真相與當下的真實已經被娛樂的無影無蹤,這絕非愛國主義,而是愚民主義。這種氾濫和幼稚化傾向對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影響是非常惡劣的,不能任由電視台和投資方為了收視率肆意的塗抹。」

《新聞1+1》2013年4月10日完成台本

——「抗日劇」可以這麼拍?

解說:

一顆手榴彈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飛機,一把飛刀竟然可以滅敵重炮。

穿皮衣,戴雷朋,騎哈雷,這是抗日劇還是抗日科幻劇?

市民:

各種打各種飛,一腳恨不得踹出八丈遠,太假了。

解說:

一年參演30多部抗日劇,一天在不同劇組竟然可以死8次。

史中鵬演員:

因為我死得比較漂亮,比較好,所以導演非常喜歡。

解說:

粗製濫造,顛覆歷史,娛樂苦難,一些抗日劇已令觀眾忍無可忍。

李雲亮導演:

談個戀愛也可以抗戰題材,搞個間諜也可以抗戰題材,家常裡短的,你也可以搭抗戰題材,基本上什麼都能搭。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註:「抗日劇」可以這麼拍?

(字幕提示: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與配角)小品)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剛才您看到的那段短的錄像是23年前陳佩斯、朱時茂的一個經典的小品。人們喜歡他,是因為他們在小品裡面對這種在影視作品中把人物臉譜化這種現象,進行了一個非常辛辣的諷刺。2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人們沒有想到的是當年在小品裡面去諷刺和挖苦的那些對象,如今卻大搖大擺地登堂入室,成為今天抗日劇中的一些情節。那麼面對這種現象啊,人們也是議論紛紛,今天我們就來關注廣受詬病的抗日劇。我們還是首先從今天在網絡上流傳極廣的兩張照片開始說起。

解說:

窈窕裸體,背對鏡頭,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面朝紅軍戰士,相互敬禮致意,這真的是一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嗎?關注已經持續了多日,抗日劇驚現全裸女的爭論更是越來越激烈,140多萬人次,這是截至目前微博微話題上網友轉發評論的數量,這其中還有不少編劇、導演的參與轉發,並表示震驚。但是兩張照片的真實性仍需進一步核實,而大家更多關注的重點,則是放在了眼下數量眾多的抗日劇現狀上。

那些公開在屏幕上播出的不少抗日劇,劇情之稀奇古怪已經讓觀眾們感到忍無可忍。

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電視劇中這位勇士竟然將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了兩半,鬼子血肉橫飛,英雄凜然一笑,導演對劇情的設計引來了一片嘲諷,你以為是撕魷魚片嗎親?人體構造生命科學呢?甚至有網友將這一設計推選為橫店影視城名菜,但離奇的橋段還不只這一個。

鷹爪功、鐵砂掌、繡花針,很難想像抗日隊伍中的這些武林高手,可以憑借功夫與侵略者的機槍大炮相抗衡。但這些設計就出現在劇中,武林奇俠們個個以一敵十,飛簷走壁,白刃殺人,無所不能,彈指間鬼子灰飛煙滅,手榴彈炸掉天上飛機,飛刀消滅地面重炮,再低劣的武器,到了英雄手中都變成了神器。

近日,一個超乎想像的片段引來了不少批評。劇中這位抗日女俠在被鬼子強姦後突然爆發,原地竄到半空,褲子自動穿好,幾十秒間竟然把二三十個日偽軍全部射死,譜寫了一段壯麗的英雄篇章。

董倩:

看完這些劇目,你會覺得啼笑皆非。如果一部抗日劇出現了這種雷人的劇情、不靠譜的情節,還有演員的話,你可能認為是編劇還有導演出了問題,但是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劇是比著看誰俗、爭著看誰二,然後去看誰更雷的話,那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呢?我們不妨來看看李千帆他怎麼說?

他說,「在這些抗日劇中,歷史的真相與當下的真實已經被娛樂的無影無蹤,這絕非愛國主義,而是愚民主義。這種氾濫和幼稚化傾向對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影響是非常惡劣的,不能任由電視台和投資方為了收視率肆意的塗抹。」難怪李千帆有這樣的擔憂,因為我們知道影視劇它不僅僅是用來娛樂的,它可以輸出價值觀。比如說我們想瞭解一個國家,最簡便的一種方法就是要去看它的影視作品,瞭解它的國家、社會、風土人情,還有它的觀念。那麼我們假設一下,假如有一些外國人他想瞭解中國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歷史的話,當他看到這樣一部一部的電視劇他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中國的這種民族性格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拍這些劇不是給外國人看的,是給自己人看的,那就更可怕了。當青少年看到這些所謂的歷史劇的時候,他的歷史觀又會被扭曲到什麼程度?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接著往下看。

解說:

史中鵬是活躍在橫店影視城裡無數群眾演員中的一個,經媒體報道,他迅速走紅,而走紅原因是他在一些抗日劇中的神奇經歷。

(字幕提示:2013年4月5日《中國夢想秀》節目)

史中鵬演員:

我在橫店打工,演日本兵,在劇組裡面,因為我「死」得比較漂亮嘛,比較好,所以導演非常喜歡。

吳秀波:

直接一個人到劇組裡說,你們這邊要「死」的嗎?

史中鵬:

不是這樣的,我是到劇組裡面,我就,導演他們選日本兵的時候,我就會去那裡選,我說我要演日本兵,演日本兵要有絕技的。

吳秀波:

絕技。

史中鵬:

要把自己演的很猥瑣,很狼狽,就這樣,貓著腰,彎著胸的,看到花姑娘就,花姑娘這樣,表情很浪狼狽的,要是看到八路軍就這樣,八,八路,就連滾帶爬的跑了。

吳秀波:

這個是個非常特殊的行業,而且就是說你不「死」你不去。

史中鵬:

不「死」就沒有我的戲了。

解說:

今年23歲已經有6、7年的群眾演員經歷,前兩年主要拍古裝戲,近幾年主要忙碌於越來越多的抗戰劇。2012年,史中鵬總共參與演出了30多部抗日戲,演了200多次日本兵。

史中鵬的經歷在橫店影視城恐怕並非個例。據瞭解,每年在橫店影視城裡打工的群眾演員接近30萬,其中有60%都有過演鬼子的經歷。而橫店影視城作為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也被網友譽為「橫店抗日根據地」。有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一年時間橫店影視城共接待劇組150個,而其中有48個劇組涉及抗戰題材,約占30%。來自橫店影視城官方微博發佈消息,今天共有18個影視劇組在影視城內同時拍攝,而我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後現發現,除了大量的宮廷劇外,其中有7部戲的內容涉及抗日題材。

市民:

一個晚上起碼有五個電視台,最少五個電視台都在演(抗日劇)。有的拍得挺雷人的,確實挺雷人,一笑而過嘛。

市民:

各種打各種飛,一腳恨不得踹出八丈遠,太假了。

市民:

有的人居然能拿手把一個人掰成兩半,就是拿手掰,你說怎麼可能呢?

解說:

200多部電視劇涉及抗戰劇及諜戰劇超過70部,這是我國主要頻道黃金檔播出內容的數據統計,而屏幕到處打鬼子的現象,2013年也許還將繼續,統計顯示1月份至3月份即將或者已經投入拍攝的抗日劇共有30多部。

市民:

抗日劇,我認為現在不嚴肅,是一種娛樂化的東西,它並不像我們小時候看的那種抗日題材那麼振奮,現在它不振奮。

市民:

這是一段誰也抹殺不了的歷史,從真實性上也不要太拔高日本的那些計謀,也不要忽略咱們老百姓的智慧。

董倩:

今天我們關注這個抗日劇是從兩張照片開始關注起的,但是我們今天的記者他忙活了一天也沒有看到這個照片到底出處在什麼地方,倒是在網上看到這兩張照片早在2012年的時候就出現在網絡論壇裡面了,同樣今天我們記者也在網絡上發現了這樣一個數字,它是來自於橫店。橫店影視城公佈的數據從2013年1月30日到3月2日這可查的17天的時間裡面一共打死鬼子是10846個人,如果鬼子可以這麼輕而易舉地就消滅的話,那我們這艱苦卓絕的這8年抗戰到底是怎麼過來的?如果人家問,我們怎麼回答?那好,前兩年我們回顧一下,電視劇上更多的是戲說歷史,戲說明史,戲說清史,那如果說皇上後宮的歷史還可以容得戲說的話,那麼抗日戰爭這一段我們民族歷史上一段非常慘痛的經歷是容不得這種戲說的,更容不得這種像剛才我們說的電視劇這種沒有底線的去戲說。那有人評價,現在電視劇裡面抗日劇英雄的威力強過奧特曼,抗戰變言情,槍支玩穿越,那麼對這樣的一種抗日電視劇的現象怎麼看。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中央戲劇學院影視系的倪駿副教授。倪教授,我們都說這個藝術是來源於生活,要高於生活,那麼抗日劇也是適用於這樣的一個規律的。但是您看現在對於抗日劇的一些改編,它這個底線您覺得應該在哪裡?

倪駿中央戲劇學院影視系副教授:

對,我覺得抗日戲的改編必須是有底線的,因為首先我覺得它不能超越我們觀眾作為普通人的一種認知,它那種過於玄幻的表現什麼游擊隊員騎著車就飛起來了,什麼手撕鬼子,射箭對子彈,這些我覺得完全是特別荒誕的一種表現,這種是完全不值得提倡的。

董倩:

那倪教授,我這兒有一個數據就是從1949年從建國到2004年幾十年的時間裡面,國產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一共是150餘部,那換句話說,每年大概也就是3部,但是我們看到現在這個跳躍是非常大的,我們這個市場從現在剛才我們看到短片裡面有很多,就是一天恨不得就能看到5、6部,那您覺得現在到底是什麼給了他們這麼大的支持?

倪駿:

我想說的是可能現在創作題材的限制還是比較多的,那麼抗戰劇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選擇,對製作方而言就是選擇抗戰劇可能不會出什麼政治錯誤,然後但是在就是題材一扎堆做得就太多,這裡面一定是良莠不齊的。

董倩:

但是您看,我看到了這麼一個數字,雖說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我們卻看到這個市場上對於這種非常滑稽的抗日劇,它的收視率卻比較高,而且我們看到從利潤上的反映抗戰題材的利潤往往是200%的,您怎麼看待這種似乎是比較矛盾的現象?

倪駿:

這個我也要說,確實有的時候收視單位或者製作方為了迎合觀眾的趣味,他們要想在這個抗戰題材中脫穎而出,就會想很多的奇招怪找,都是從迎合收視率,迎合觀眾趣味出發點去做這個事實的,就可能會導致他們在表現的時候過分誇張甚至惡搞,但是我覺得這樣肯定是不好,而且這樣會適得其反。

董倩:

但是倪教授我不知道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看指出這些電視劇中存在著一些非常滑稽的問題是觀眾,但是給了這些電視劇市場的同樣是觀眾,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倪駿:

我覺得這個確實如果要這樣來做的話,我覺得我們創作者和收視的平台可能都應該做出一些調整,或者是說我們要從自己出發,要對得起自己的創作,對得起那段歷史,要經得起觀眾的檢驗,真的不能一味地去迎合有一些觀眾的真的是惡求,可以說有一些,那麼再讓他們通過什麼雷人的這種惡搞的方式,然後又去反覆玩味然後來看這種戲,我覺得這真的不是我們做抗戰戲的那種初衷。

董倩:

還有一個問題,倪教授您覺得造成這樣一個現象,市場上面的因素是什麼?

倪駿:

市場,我覺得就因為市場是一個自由選擇的這樣的一個狀況嘛,然後觀眾他手上拿著遙控板,他可以選擇自己愛看的,那麼現在有一些觀眾,我覺得看電視劇也不是有一種嚴肅的心態了,他可能就是覺得看一看來玩來娛樂,如果我覺得有一些題材我們剛才說到什麼穿越、宮斗或者真正可以娛樂的那種題材,是可以確實這麼來做,做雷人劇,他們好像是不雷不驚人,然後大家就不看這樣,但是我覺得就抗戰題材而言,我認為還是不能,因為畢竟抗日戰爭史是一段偉大和悲壯的反侵略史,是值得記憶和懷念的,我們是應該去頌揚英雄,然後去記憶歷史,而不能拿這段歷史來惡搞。

董倩:

好,倪教授稍後我們會有更多的問題跟您連線。

我們說不能低估觀眾的智商,同時我們也說要尊重這樣一段偉大的可歌可泣的中國抗戰史。但是為什麼市場對於這些電視劇卻給出了一個比較叫好的反應,我們繼續往下看。

解說:

上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抗日神劇」罔顧公共理性的文藝點評,文章稱,儘管沒有誰規定抗日題材文藝作品只能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講述,但畢竟那段切膚之痛的歷史相去不遠。我們的勝利是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這是我們認識那段歷史的基本理性。現如今,抗日題材電視劇悄然寫下了宣傳教育的包袱,變為純粹的娛樂品,自是有它內在的邏輯,但這種自我解放也確實夠徹底的,連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顧,血肉之軀鑄就的抗戰精神在神劇中已被空洞化和遊戲化,變做掩護暴力刺激的一張虎皮。

通過這篇評論,《人民日報》似乎在昭示這樣一個嚴肅命題,這些所謂的抗日神劇帶給公眾的也許不僅僅是雷人劇情帶來的某種娛樂快感,更有對那段我們本應尊重的歷史不應有的輕視。

去年底,一部叫《一九四二》的電影公映,因為由著名導演馮小剛操刀拍攝,在上映之前,媒體對其票房、口碑都頗具期待。然而上映後本片卻遭遇毀譽參半的評價,最終也僅收穫3.64億票房,遠低於馮小剛之前的作品《唐山大地震》和《非誠勿擾2》,而相比同期上映的喜劇片《泰囧》,近13億的票房,《一九四二》更可謂在票房上慘淡收場。於是,有媒體感歎,這是極簡喜劇完勝民族史詩。

(字幕提示:資料)

白巖松記者:

比如說在我們拍很多娛樂的時候,他會說我們現在的文藝創作者淨拍那些風花雪月的東西,一點兒都不負責任,但是真拍了之後,他還沒看呢,就說太沉重了,太累了,幹嗎不很輕鬆點兒,您也聽到過一些?

馮小剛導演:

對,它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我們經常說打開電視全是鶯歌燕舞,可是真正這樣的一個東西擺在面前的時候,確實我覺得它挑戰了觀眾的觀影習慣,當然我認為娛樂絕對是需要的,我也今後還會去拍娛樂片,但是它並不對立,人們在需要電影娛樂的同時,他們也需要電影給他們一些思考。

董倩:

當然我們總是說影視作品,影視作品,把影和視放在一起說,其實電影和電視它創作規律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看這樣的雷人電視劇市場反映收視率高,那麼這就導致編劇敢編,投資方敢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繼續連線倪教授,倪教授,您看,我們想如果說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話,您覺得突破點應該是在什麼地方?

倪駿:

我覺得可能得三方共同努力,就是首先從創作者自身出發,我覺得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編劇,至少我就是呼籲我們這一個群體,我想我們大多數嚴肅的編劇可能也是這樣想的,就是真的要做類似的這種題材的戲,確實還是那幾個點,就是對得起自己的創作,對得起那段歷史,然後經得起觀眾的檢驗,這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從電視台的採買部門來說,我覺得也是要有一個,不要為了收視率,真的是節操盡失,不能只是迎合觀眾的趣味,而應該想它應該去引領一下觀眾的趣味,是這樣。就觀眾而言,我想其實有些時候我覺得其實觀眾眼睛應該是雪亮的,雖然有些時候我們看到可能有一些年輕一點的人他喜歡看一些雷人劇,然後用雷人的方式再去把玩這樣的觀影過程,但實際上他們心裡是有桿秤的,我相信實際上通過三方共同努力,這種狀況還是會得到改善。。

董倩:

但是倪教授就像剛才我們短片裡面也有所提及,現在觀眾可能他們更願意看一些輕鬆而不是沉重的作品,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倪駿:

我覺得那這個問題不能讓抗日劇來解決,我覺得。抗日劇我覺得作為這樣的一個題材,它本身就是稍微會沉重一點的這樣的一個歷史題材,所以我覺得不能夠靠這樣的題材來解決他們娛樂致死的這樣一個選擇。

董倩:

但是現在不就矛盾了嗎?因為剛才您也提到審查的問題,可能由於審查比較嚴格,各方面都已經大家都認為是禁區,而這個方面大家覺得更寬鬆,那未來這樣的一個劇應當怎麼發展?

倪駿:

我覺得這個因為也有很優秀的這種抗日史詩劇,然後得到觀眾的喜愛,或者就是有抗日元素的這種戲,比如像:《人間戰道史》、《史詩滄桑》、《亮劍》,包括《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等等等,其實這些都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覺得。

董倩:

好的,謝謝倪教授。

那麼在節目的最後,我們不妨用一位魏英傑 (微博)時事評論員他的話來做結尾。他說,「根本在於創作者要能夠沉下心來,聆聽時代的聲音,激發內心的靈感以及充分發揮藝術的才能,當下雖然談不上是影視創作最好的年代,卻也不是什麼最壞的年代,只要沉下心來,不一味追隨流俗,一個好導演總能夠搭建起拍出大作品的平台。」

好,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責任編輯:曾曉
央視新聞洩露中國預警機短板      [2013-04-07]
央視評論員談微信是否應該收費      [2013-04-06]
台媒曝央視女主播選拔標準      [2013-04-03]
央視紀念南海撞機遇難飛行員      [2013-04-02]
趙本山:和央視越來越難溝通      [2013-03-28]
德國汽車製造商反駁央視指責      [2013-03-28]
央視:國足大比賽都上新聞聯播      [2013-03-26]
央視:李天一案未進入審查起訴      [2013-03-25]
李詠首談離職央視:需多陪孩子      [2013-03-22]
李詠確認離開央視加盟東南衛視      [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