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朝鮮這支曾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尚算強大的軍隊,現在的裝備水平不要說和美軍相比,就是和對面的韓軍都相差一代以上。在朝鮮半島軍力已經失衡的情況下,應該從更多方面來掃瞄朝鮮維護國家安全的綜合能力。
據北京晚報援引韓美最新情報,朝鮮隨時可能發射多枚導彈,日本已部署好攔截導彈。朝鮮近日的舉動讓人感到戰爭陰雲正在迫近。如果不是朝中社定期發佈一些領導人視察朝鮮人民軍的照片,外界幾乎很難瞭解朝鮮武裝力量的運行。在朝鮮接連發佈要「攻擊美國」等驚人言論之時,很多人都不禁對實行「先軍」政治的朝鮮真實軍事實力感到好奇。
實際上,即便是從朝鮮自己發佈的照片都可以看出,這支曾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尚算強大的軍隊,現在的裝備水平不要說和美軍相比,就是和對面的韓軍都相差一代以上。在朝鮮半島軍力已經失衡的情況下,單純討論朝鮮的軍事裝備技術意義有限,應該從更多方面來掃瞄朝鮮維護國家安全的綜合能力。
軍之戰略
發展非對稱作戰力量
在經濟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朝鮮一面利用「先軍政治」強化對軍事的投入,另外積極發展非對稱作戰力量,力求避開與現代裝備的敵軍的正規化作戰,遏制韓國的軍事裝備優勢。
用核武器遏制進攻
由於朝鮮的「先軍」策略、整個社會的半軍事化管理,朝鮮能夠長期承受經濟制裁併能集中力量開發戰略性武器。核武器就成為朝鮮發展非對稱作戰力量的典型代表。利用核武器遏制美韓聯軍在常規軍力優勢下有可能對朝鮮發動的「軍事進攻」,成為朝鮮三代領導人的共識,因此朝鮮顯露出研製核武器上的決心和毅力。
對韓日威脅導彈打擊
發展導彈實施超遠程打擊。雖然朝鮮炮兵具有威脅韓國首都的能力,但是傳統炮兵陣地機動性差,容易遭到對方優勢空中力量的打擊。因此朝鮮在保持常規炮兵威懾的同時,積極引進、研發各種近中遠距彈道導彈,利用彈道導彈射程遠、速度快的優勢,力求實現對韓國、日本的「超遠程快速打擊」。如果說美國的高超聲速武器實現的是全球打擊,那麼朝鮮導彈實現的就是「半島快速打擊」,二者堪稱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導彈和核武器的結合,更進一步放大了朝鮮對於韓國、日本的非對稱打擊優勢。
提升抗打擊能力
常規力量「戰法」獨闢蹊徑。在經濟投入有限的情況下,朝鮮並沒有將資金投入到新裝備的研發,而是積極提升部隊的抗打擊能力、發揮現有裝備優勢。例如面對韓美空中力量優勢,朝鮮一方面加強陣地、通信、後勤設施的防護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地道、微型潛艇實施特種滲透作戰,拉近和對手的距離,在對手的後方實施作戰。儘管這些特種作戰可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但對於韓國這種高密度人口的現代化社會,很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軍之裝備
全面落後於韓美聯盟
在常規軍事力量上面,朝鮮幾乎全面落後於韓美聯盟。例如朝鮮陸軍有92.3萬人,作為主力裝備的3000輛主戰坦克多為T-54/55、T-62、T-34和59式中型坦克,這些全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研製的老舊裝備,在與韓國K1、T-80坦克的正面對抗中幾乎毫無勝算;朝鮮空軍600多架作戰飛機,其中勉強稱得上三代機的米格-29只有30架,而韓國空軍的KF-16、F-15K等戰機已達到210架;而朝鮮海軍450多艘水面艦艇中,只有3艘護衛艦,而韓國海軍護衛艦以上級別艦艇就超過20艘。
軍之規模
朝鮮軍人佔人口比率為韓國四倍
現代軍事大國都普遍實施「精兵政策」,即在大量裝備現代化高技術武器的同時,縮減軍隊規模,提升軍隊的效能節省軍費。但朝鮮的做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數量第一,質量第二。韓國軍隊現役68萬,預備役450萬,這對於5000萬人口的韓國來說比例已經很高了,但相比朝鮮卻是遜色得多,朝鮮現役軍人約110萬,預備役軍人超過820萬,基本上為韓國的兩倍,而朝鮮總人口才2400萬人,約為韓國的二分之一。也就是朝鮮軍人佔人口比率幾乎為韓國的四倍。同時在部隊裝備上,儘管技術水平很低,但朝鮮在坦克、地空導彈方面的數量十分龐大。
接近1000萬的現役和預備役人員數量,意味著幾乎每一個家庭都能和軍隊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繫。一旦戰爭中出現朝軍的大規模傷亡,這將對朝鮮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也會在朝韓兩個同根民族中間刻下不可磨滅的傷疤,造成整個族群的分裂和對峙。
軍之優勢
數量龐大讓對手很難一口吃下
在進攻作戰中,「精兵」效能遠大於數量龐大但效率低下的軍隊;但在防禦作戰中,龐大的數量卻能夠一定程度上抵消攻方的優勢。以北約對利比亞的轟炸為例,自2011年3月31日至當年10月底針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結束,北約戰機總共執行了26000多次飛行任務,其中近萬次實施了打擊行動摧毀了5900餘個軍事目標。而卡扎菲的軍事力量和朝鮮的軍事力量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由於朝鮮特殊的位置,一旦「有事」,美韓很難糾集類似空襲利比亞的多國空中聯合打擊力量,這對於美韓兩國的空軍來說,無論是彈藥的消耗還是後勤的支援,都是個極為沉重的負擔。
更為艱巨的是,即便朝鮮軍隊首腦遭到「斬首打擊」,朝軍大部分通信、油料等設施遭到嚴重轟炸而陷入癱瘓狀態,其龐大的軍隊數量也難以讓對手一口吃下。朝鮮先軍政治的政策,已經深刻影響和改變了朝鮮的社會結構。因此,面對數量龐大的朝鮮軍隊,即便美韓兩軍在裝備上大佔優勢,卻也不得不謹慎對待。
專訪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朝鮮問題專家王俊生
軍力落後為何還「不懼」「玩」戰爭邊緣政策
朝鮮軍事能力與韓美聯盟遠遠不在一個層級,但仍然動輒進行戰爭威脅,玩的是戰爭邊緣政策,首要目標在於政權安全需要。美國不願意和朝鮮建立外交關係或簽訂互不侵犯協定,每年還定期和韓國在朝鮮領土附近進行龐大規模的軍演,強化了朝鮮的危機感。缺乏籌碼的朝鮮希望通過戰爭動員與威脅把美國「拉」到談判桌前,同時也告訴美國不能輕舉妄動。
周邊國家堅決維護和平與穩定的立場成了朝鮮「大膽」玩戰爭邊緣政策的防火牆。作為同一民族,並考慮到距離因素、安全縱深的狹窄的因素以及人口密度太大,朝鮮攻打韓國並給其帶來不可承受的損失並不需要太先進的武器。對於致力於和平發展的中國而言,東北亞對中國的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極其重要,東北亞地區沒有和平與穩定,中國就談不上和平發展。
朝鮮領導人或許通過以往經驗還認為,製造緊張局勢可以幫助美國藉機加強軍事存在威懾中國並控制盟友日韓,因此可以唱「雙簧」,且不會遭致美國斷然打擊。但是戰爭的爆發有其自身的規律,玩戰爭邊緣政策必須有豐富的經驗,這顯然是朝鮮新的領導人所缺乏的。而且在朝韓競賽中,經過三次核試驗與成功射星後,有些人也許真的認為即使戰爭爆發也能取勝,甚至能借此統一半島。這更加大了當前局勢的危險性。
動武是下下之策
依靠非對稱軍事戰略和龐大的數量優勢,朝鮮在經濟、軍事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暫時保證了國家安全。然而在整體上,美國封鎖壓制朝鮮的大格局並沒有發生變化。朝鮮在維持數量龐大但技術落後軍隊的同時,通過強化政治、外交、經濟等手段來維護其國家安全,可謂是「另闢蹊徑」。朝鮮的這種狀態,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壓力。
就內部因素而言,主要是朝鮮對「國家安全觀」的認知,是開放共同發展還是竭盡一切手段針鋒相對的對峙,從外部來看,美國在朝鮮半島構築的軍事同盟,並沒有因為蘇聯的解體而消散,這種基於冷戰思維的零和策略,更加劇了朝鮮的敵視態度。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動輒叫嚷「動武」絕對是下下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