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5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提出穩中求好、穩中求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據新華網4月25日報道,面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這次會議傳遞出哪些新信息?
穩住宏觀 實現穩中求好、穩中求優
會議強調,面對新形勢,要堅持用兩點論看問題,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績,又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問題,未雨綢繆,加強研判,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
「當前我國經濟穩增長任務依然繁重,穩住宏觀政策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必要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他說,一方面,中國經濟正由高增長階段轉入中速或平穩增長階段,經濟發展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穩增長是經濟轉型升級、深化改革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前提。如果不能把經濟增長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就不能為產業升級轉型和民生保障提供支持,也會引發就業問題和經濟系統性風險。
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7%。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別回落0.2和0.1個百分點,但高於今年7.5%的預期目標。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從目前看實現全年7.5%的經濟增長目標難度不會很大,但也說明了當前穩增長的重要意義。
「面對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政策切忌猛踩油門和猛轉方向,以免轉方式和調結構目標落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說。
張立群認為,對於當前宏觀經濟的一些風險點,包括房價持續上漲、消費和投資領域出現波動等,我們都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把控,也有實現穩增長的條件。繼續實施和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政策針對性,統籌考慮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穩增長不是消極求穩。莊健說,提出穩中求好、穩中求優,是要在穩增長的同時,結合中長期產業轉型升級和改革目標,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協調推進,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
放活微觀 讓社會和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當前既要解決經濟穩增長問題,還要兼顧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形成新的增長點和比較優勢,這要求從微觀政策發力,使微觀主體的活力充分釋放出來。」馮飛說。
張立群強調,放活微觀,要求政府鬆綁,向市場和社會讓位,把市場活力和經濟增長潛力進一步釋放出來。
會議提出,要抓緊清理、取消、調整行政審批項目,做好擴大營改增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工作。「這釋放了更加積極的市場信號,為企業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減輕稅負吃了『定心丸』。」張立群說。
放活微觀政策要靠改革保障。馮飛說,當前微觀主體發展面臨體制機制矛盾,還有很大的政策調整空間。比如在有的領域,企業有投資的積極性,但由於政策限制,以及行政審批制度的制約,難以進入。「要加大改革攻堅力度,使微觀主體的活力得到釋放,能力得以提升。」
會議提出,要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嚴格控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
張立群說,這既表明了政府對於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決心,又釋放了完善社會規制,加強監督的信號。「取消下放一批投資項目審批事項,能夠激發企業積極性,釋放效益空間。而嚴控『兩高』說明這種下放並非盲目的。」
專家認為,微觀政策放活還體現在對消費潛力的釋放上。比如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和服務消費,要通過完善消費政策,開發和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等實現。
托底社會 夯實發展基礎
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往往會掩蓋一些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潛在增速放緩,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有所凸顯。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提出社會政策托底具有很強現實意義。這要求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守住民生底線。
以外貿為例,當前全球貿易增長動力仍然不足,周邊國家低成本競爭優勢提升,國內外貿企業面臨較高的經營成本壓力。「外貿企業訂單減少,開工不足,對於工人來說意味著工資降低,甚至失業。」許光建說。
莊健說,實現中國經濟的包容性增長,必須關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加強社會管理和底層群眾生活保障,實現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同步,方能為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夯實基礎。
會議強調,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並提出具體要求,如及早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抓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做好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等。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離不開資金投入。然而,今年一季度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僅比去年同期增長6.9%,為2011年以來最低季度增幅。特別是中央財政收入同比下降0.2%,其中3月份中央財政收入下降5.2%。
許光建說:「社會政策托底,意味著財政花在民生上的錢不能撒『胡椒面』,重在保基本。我們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須有務實的態度,紮實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