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徐才厚為國防大學校長專著作序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上將為國防大學校長王喜斌上將專著《從這裡走向戰場》作序並給予高度讚揚。據中國軍網發表國防大學李升泉少將撰寫的評論文章《戰爭與和平辯證法的時代解讀》,對徐才厚《序言》及該書作進一步解讀。全文如下:

這是一本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上將作序、國防大學校長王喜斌上將撰寫的專著。讀這部著作,我們能深刻地感受到它沉甸甸的份量:它對實現習主席提出的「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強軍目標的深入思考,對實現「強國夢」和「強軍夢」相互關係的權威解讀,對我軍戰爭準備面臨的主要問題的理性沉思,對戰爭與和平辯證法的當代性揭示等問題,都具有較高學術價值、思想深度和認識意義。

人才!人才!人才!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知識、科技在推動人類社會前進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人的素質、人的因素對促進事物發展的作用也加大。因此,當今社會一切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類社會的一切競爭中,最為慘烈的競爭是戰場的競爭,軍事人才作為軍事力量構成的重要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

正如徐才厚上將在《序言》中指出的:「強軍之道,人才為本。」古人云:「一年一樹者,谷也;十年一樹者,木也;百年一樹者,人也。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說的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與不易。而軍事人才,尤其是高級軍事人才的培養,更需要時間和實踐,需要過程和週期。重視軍事人才的培養不僅關係當前,更關係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未來。

對於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來說,國家對軍費的投入逐年都在增加。但軍隊的現代化和戰鬥力的根本提升,不僅需要經費的投入,更需要人才去推動,需要名實相符的高級軍事人才。人才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高級軍事人才是這一戰略資源的核心。由於軍事人才成長的有條件性和特殊性,基本不可能自發地產生,因此加強培養對軍事人才的成長具有決定性意義。《走向戰場》對此進行了集中闡述。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因此學校要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同時應充分利用多種資源,形成人才培養的大格局,建設起一支我軍的高素質人才方陣,切實使我們這支人民軍隊在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軍事鬥爭中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在這一系列的論述背後,是《走向戰場》作者對軍事人才的急切呼喚。

擂響思想的鼙鼓

南北朝時期的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寫道:「聞鼙鼓而思良將。」當然,到需要軍事人才的時候才想起來,這肯定是會誤事的。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會挨打,這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贏得戰爭的勝利,只是軍人社會價值的一種非常形態,而對和平的贏得,才是軍人為社會創造的最大效益之所在。因此,作為軍人,必須時刻準備戰爭,必須時刻為著戰爭準備。

徐才厚上將在序言中指出,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不斷拓展,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關鍵時期。今天,戰爭樣式出現了新的情況:開戰即決戰,發現即摧毀,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意志的表達方式。與此相聯繫,國家之間的對抗也正在出現新的情況:準備戰爭與進行戰爭的作用和意義不斷趨同,達成戰爭的目的,有時很可能通過戰爭準備過程所產生的威懾作用得以實現。以時刻能戰的姿態和實力贏得不戰的成果。這些,對軍事鬥爭準備和軍事人才的培養提出的要求是前所未有。

當前,亞太的局勢變得比此前更加複雜。一場多邊的軍備競賽或者說戰爭準備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我國軍事力量和軍事鬥爭準備面臨巨大挑戰,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軍事人才培養的挑戰。人才的培養必須走在戰爭的前面,否則我們就無法贏得戰爭,更無法贏得和平。在不打仗的情況下培養軍事人才,與打仗情況下培養軍事人才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規律。《走向戰場》一書,可以說重點就是對這種特點和規律的探索揭示。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培養本身就是戰場,每一個擔負培養軍事人才的人,每一個接受這種培養的人,都必須在思想上擂響不息的戰爭鼙鼓,著眼未來戰爭的需要去培養指揮人才,著眼未來真實的戰爭去學習戰爭的運籌、決策和指揮。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

不打仗的條件下,怎樣培養高級軍事人才?怎樣形成見微知著的軍事視野?怎樣錘煉超出具體戰爭的戰略思維?《走向戰場》一書給我們揭示了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思路,那就是把「問題研究」作為教學內容,用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來牽引高級軍事人才的培養。

問題是時代前行的步幅與我們所處現實之間碰撞發出的聲聲迴響。要洞悉和瞭解時代的特點,要觸摸和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就必須找準時代提出的問題,在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中得到思想的昇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和人類文明持續進步的今天,政治鬥爭的形式、利益獲得的方式、戰爭的形態和樣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就軍事鬥爭而言,作為戰爭主體的人,在戰爭中的作用更加複雜,人的決定因素不僅體現在戰爭中,也體現在戰場之外,甚至軍人和非軍人的界限在某些領域也在日漸模糊,軍民融合將在更高層次、更深的意義上實現;國家疆域的內涵也在發生改變,土地的內涵已不是現代國家疆域的唯一表達,利益疆域成為思考國家疆域的一部分,戰爭對國家疆域的維護也有著新的要求;軍事力量建設與國家經濟建設更加融為一體,一個國家經濟力量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是軍事力量建設的條件和後盾,而且越來越多的本身就是軍事力量建設,因此國家的發展戰略與國家的軍事戰略的一致性更加突出等等。

這就要求認識戰爭理解軍事要有新的視角、新的思考。在高級軍事人才的培養上,起碼要強調三點:一是切實在思想上把「中國夢」與「強軍夢」結合起來,把「強軍夢」的實現寓於「強國夢」之中,並以此來凝聚共識、理想和信念;二是切實弄清這個時代的變與不變,找準軍隊建設的歷史方位和軍人的歷史責任;三是在我軍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必須認真研究如何使軍事人才的培養更符合現代條件下戰爭的需要,進一步與軍隊建設實際相結合,實現高級軍事人才的培養與部隊建設訓練的良性互動,以真正發揮人才的作用。

打造智慧的軍事大腦

古往今來,一切戰爭對抗,都是高強度的智力對抗,頂級層面的智慧較量。從新的時代條件、戰爭樣式的新變化新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情況,就是大國之間的對抗正在演變成為一種態勢的營造,一種道義的爭取,一種威勢的形成。這就是軍事軟實力,是軍事競爭中智慧的競爭。這對於高級軍事人才的培養,塑造智慧的軍事大腦,具有貫穿性作用。在高級軍事人才的素質構成中,沒有什麼比智慧更重要。在《走向戰場》一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培養高級軍事人才的軍事智慧,增強軍事軟實力,籠罩和涵蓋全書,濕漉漉地滲透了它的全部內容和論述。

中國傳統軍事智慧講究的「謀道用術」「設勢造局」「取經衡權」,實際上就是兩個層面的東西:一個是道義層面、規律層面、戰略層面,是謂「道」「勢」「經」;另一個是具體層面、操作層面、戰術層面,謂「術」「局」「權」。道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莫測高深的概念,是哲學層面的智慧,是中國智慧的頂端。所謂謀道取勢,我想就是在對事物主要矛盾正確認識、對發展趨勢準確把握的基礎上,促使事物朝著有利於我的方向發展。而術,則是解決具體問題的具體方法。道和術的關係,是主和從、本和末、決定和被決定的關係。我們日常生活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具體問題,這構成了人們生存的常態。但作為一個高級軍事指揮員或軍事鬥爭的運籌者和設計者,必須要有道的支撐和依恃。如果沒有大目標、大思路、大局面,就不會有經緯之才、經略之道、經營之術。跳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具體應對思維,運用中國智慧,以創造歷史的追求和情懷,從更高的層面上認清世界軍事發展的大道,謀取大國之勢,這應作為我們高級軍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和根本著力點。

      責任編輯:東風
網傳福州西客站驚現槍聲      [2013-05-13]
國務院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      [2013-05-13]
重慶市政府市長副市長分工出爐      [2013-05-13]
紅會社監委被指實為紅會公關部      [2013-05-13]
中國首款新隱形無人攻擊機曝光      [2013-05-13]
重慶公安打黑功臣唐建華被查      [2013-05-13]
英億萬富翁願賭服輸扮性感空姐      [2013-05-13]
日媒調查稱中國科技影響力提高      [2013-05-13]
專家稱人民幣將改變金融世界      [2013-05-13]
榮智健前秘書因假陳述被判緩刑      [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