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黨校教授:習近平執政外圓內方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5-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人民論壇雜誌專訪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教授韓慶祥。

人民論壇記者: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我們有很多感性的認識,如「熟悉基層」、「親民務實」等,您認為這些特點中最為核心、最為突出的是什麼?

韓慶祥:我認為,近平總書記的執政思路、執政風格、執政特點可歸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鐵還需自身硬」是近平同志在當選我們黨的總書記之後,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講到的,它包含兩方面的內涵:一是「打鐵」;另一是「自身硬」。「打鐵」,意味著今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的任務和困難是非常「堅硬」的,十八大報告主題詞中有一個「攻堅克難」,其實就是對此自覺而清醒的認識。「鐵」分為兩塊,一塊是國際上的「鐵」,一塊是國內的「鐵」。國際上的「鐵」,諸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無論關係還是問題,都比較棘手、比較難「打」。國內的「鐵」,如在經濟領域中,主要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分配製度改革兩大難題;政治領域,則有政治體制改革、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有民主與法制建設;文化領域,要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解決「腦袋問題」也比較艱難;社會領域中亟待破解的是社會管理和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的難題;生態領域,生態修復與改變人的消費方式也比較難。

既然國際、國內「兩塊鐵」都比較硬,且這「兩塊鐵」都得打好,那麼「打鐵」的主體對自身就要有更高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正是「打鐵」的主體,如果自身不硬,「打鐵」的錘就舉不起來,即便舉起來了,也可能是下點不准。

「自身硬」硬在哪裡呢?根據近平同志當選總書記以來的執政活動和重要講話,可以看出,「自身硬」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硬」在本質。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他特別強調這一點。如果黨的本質變了、被顛覆了,那麼一切「硬」都無從談起。二是「硬」在能力。就是近平同志講的克服「本領恐慌」,他多次講到要提倡學習之風,減少應酬。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曾在1992年提出「能力本位」的觀點,其實質在強調憑本事吃飯、憑能績立足。三是「硬」在作風。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實質就是整頓生活作風和工作作風問題。

第二個方面,可以凝結為一個命題,就是「把……提高到科學化水平」。比如近平同志以前講過,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科學化水平,把黨的建設提高到科學化水平,十八大報告最後一個部分也講「推進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他的執政思路及執政特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既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沒有現成的公式可以遵循,只有通過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實踐進行探索,這叫做「摸著石頭過河」。經過三十多年的實踐,我們積累了許多經驗,當然也有教訓。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既要「摸著石頭過河」,更需要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改革開放實踐,也就是需要進行頂層設計,需要將經驗上升到科學理論,用科學理論來指導改革開放與各項工作。這一命題既是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體現,也反映了近平同志所關注的重點。

第三個方面,近平同志的執政風格和特點,可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叫做「外圓內方」。近平同志的外在形象和氣質給人的感覺始終是從容、淡定、包容、溫和,平易近人,讓人覺得沒有距離感。記得當年近平同志剛擔任中央黨校校長時,他到各個教研部瞭解情況,到過我們哲學部的辦公室,問了很多具體問題,語氣平和,氣質淡定,你會感受到他是一個很平和的校長。但是他做起事情來,非常有思路、有方法、有定數,他講原則、講大局、講戰略。這表明他的內在氣質、風格和意志是比較陽剛的。他在浙江當省委書記和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時,據當地領導幹部反映,在根本原則問題上是非常堅定的。當下在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上,在處理中美關係、中日關係與處理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上,在對待黨內腐敗和黨的作風問題上,他都非常堅定、堅決。所以,可以把他的氣質概括為「外圓內方」,或者說是「銳氣形於事、和氣形於人」。

第四個方面,就是他特別強調「匯聚正能量」。他注重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強調多從正面看待社會歷史的進步,多理解今天我們面臨的諸多難題,強調要凝聚力量。

特別強調「凝聚力量」

人民論壇記者:作為新的總書記,習近平同志施政所關注的重點在哪裡?

韓慶祥:作為黨的總書記,他的很多理念主要是圍繞著「攻堅克難、凝聚力量」而展開的。從這八個字是十八大報告的主題詞,也能體現近平總書記的關注所重。

實際上,近平同志接任總書記之後,他所面臨的現實、任務、環境及其顯現出來的本質特徵,就是「攻堅克難、建成小康」。無論在小平同志執政時期、江澤民同志執政時期,還是胡錦濤同志執政時期,都在追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但是,這個目標要在2020年真正實現,就是說要在近平同志執政期間內實現,時間緊迫而且具體。而建成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要帶領我們黨來解決很多難題和問題。過去三十多年我們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積累了很多矛盾和問題。今年3月1日,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週年暨春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今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面臨三大類問題,一是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二是過去的問題穿上了今天的外衣,三是今天暴露出的新的問題。總書記的頭腦很清醒,執政首先要解決問題。這三大類問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要攻堅克難,要敢涉險灘,要啃硬骨頭,進而要凝聚力量。

「人民」是一個包含具體多樣的生動的集合體

人民論壇記者:在總書記的歷次講話中,「人民」都是一個突出的關鍵詞。作為我國研究人學的著名專家,這也是您比較關注的領域。如何理解對「人民」的強調?

韓慶祥:「人」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是人類,二是群體,三是每個個體。從學理上來講,以人為本,要從「人類」方面來理解,比如注重人類關懷,強調人類共享一個地球,建設好人類共同家園;以人為本也可從「群體」方面來理解,比如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人為本還可從「個人」方面來理解,如促進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人民和個人是有區別的,對個人而言,人民是一個抽像概念,但這是一種具體的抽像,是包含一個個具體個人的抽像。也就是說,人民是包括每一個個人的。

作為黨的總書記,從政治或意識形態角度,相對於對各級領導幹部的要求,他肯定要強調「人民」,著眼於人民這個整體。當然,這個「人民」是包括每一個個體的人民。近平同志在其人生成長、人生閱歷過程中,接觸過具體的底層民眾,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和各行各業的人,這些都是具體的、活生生的、具有不同個性的不同的個人。因而,總書記所講的「人民」不僅僅是一個抽像概念,也是一個生動的集合體,這叫做具體的抽像。也就是說,他講的「人民」不是一個單純的抽像,而是包含了具體多樣的抽像。

寬廣視野與綜合的知識結構

人民論壇記者:總書記尤其強調學習。他是我們黨第一位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總書記,強調學習與他個人的知識背景是否有關係?

韓慶祥:這裡講的學習,主要是從「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角度來講的,當然也與近平總書記的個人特點有關。偉大的事業,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國共產黨人是建設偉大事業的主體,這一事業前所未有,需要我們開拓創新。偉大工程,就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偉大的事業是新的,要注重學習。要完成好偉大的事業,就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能力。現在我們黨的建設是從多方面展開的,比如思想理論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等,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執政能力建設。近平同志更多是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從更好完成黨的偉大事業、更好地實現中國夢的高度來講學習的。同時,近平同志本人從來都重視學習。

今天我們這個時代,確實需要專家治國,要懂行。現在不懂行的幹部也有。由於缺乏專業素養,往往延誤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事業,因此需要「專家」。但同時還要強調綜合的知識結構,因為現在我們從事的每一項工作都是多面體,很複雜,單靠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是很難破解的。比如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表面看是經濟問題,其實牽連著哲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歷史學等。所以,我們應注重以專業水準為前提,兼顧一些綜合的知識結構。

近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比較熟悉,同時也懂戰略,對哲學、經濟學以及對歷史有所瞭解。他愛學習、愛讀書,精通毛澤東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喜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更為精通。其實,治理這麼大的黨、這麼大的國家,僅僅是專家,沒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是不行的。

一以貫之的紅線

人民論壇記者:從您的角度看,在總書記治國理政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一以貫之的內容?

韓慶祥:有。這種一以貫之的紅線提煉出來,就是前面我講的第一個方面,即「打鐵需要自身硬」。整體來看,近平同志為人處世的特點是「銳氣形於事、和氣形於人」;他做事強調能力、強調水平、強調本領,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情、事業做好;「把……提高到科學化水平」這一命題也對我們的理論素養、用理論指導實踐工作的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其實都體現為「打鐵」和「自身硬」。

近平同志多次講話中也都體現了這個邏輯。他講我們今天的改革是深水攻堅,要啃硬骨頭,要勇於攻堅克難,這裡講的就是「要打堅硬的鐵」;他講要注重學習,克服「本領恐慌」,抓作風建設,講的就是自身要「硬」。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複雜、困難很多,打的「鐵」比較堅硬,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武裝頭腦,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應對這些問題,戰勝這些困難。

從「結構」入手治國理政

人民論壇記者:作為專家學者,您對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有什麼新期待?

韓慶祥:一種最根本的期待,就是治國理政要特別注重結構性問題和結構分析。基本面的問題長期解決卻解決不了,一定是體制性問題;體制性問題長期解決卻始終解決不好,一定是結構性問題。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注重意識形態與文化觀念革新,後來我們注重體制改革。我們的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困難重重,甚至有些體制改革舉步維艱。這背後一定存在著結構性問題。經濟問題、經濟體制的背後是經濟結構問題,政治問題、政治體制的背後是權力結構問題,文化問題、文化體制的背後是文化結構問題。任何事物都是一種結構性存在,事物的結構就是構成這一事物各要素之間的關係、順序、比例,事物的結構是什麼樣的,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狀況就是什麼樣的。中國傳統的社會層級結構是產生「中國問題」的一個「根」。現在中央強調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推進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就是注重結構性問題與結構思維和結構分析。我堅信:只要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從「結構」入手治國理政並解決問題,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遠征
倪志福在京火化 習近平等送別      [2013-05-02]
習總囑官員為80後女勞模配護膚品      [2013-05-01]
習近平提中國夢 台學者:不是威脅      [2013-04-30]
日媒:習近平拒與安倍閣僚會談      [2013-04-30]
春季外交 習近平首訪傳遞中國夢      [2013-04-29]
習近平見勞模:個人夢連著中國夢      [2013-04-29]
習近平:勞動是財富和幸福的源泉      [2013-04-28]
習近平見宮磊:常看足球瞭解中超      [2013-04-27]
習近平就新疆暴力恐怖案作批示      [2013-04-26]
習近平彭麗媛會法國總統及其女友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