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啟動實施11項對菲律賓制裁措施後,台灣方面16日既進行演習「秀肌肉」,也派出調查組赴菲希望合作查案。菲方則認為已做額外讓步,表態不會與台灣方面開展聯合調查,據中新網綜合報導,調查真相恐一波三折。台灣方面高層提出要繼續施壓,已經做好對菲持久制裁準備。
馬英九:絕不善罷甘休對菲制裁或持久
馬英九16日說,這次事件,菲律賓政府應擔負起文明國家責任,提出有誠意解決方案,正式道歉、賠償、緝兇等,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他要求台灣行政團隊務必上緊發條、同心協力,讓各方感受到當局的決心,絕不對菲國善罷甘休。
馬英九說,當局會繼續以堅定立場,動用各種積極手段,讓菲國政府抱以理解並尊重,以提出有誠意的回應。
台灣行政機構16日舉行會議,負責人江宜樺於會議中特別提出,觀察菲律賓回應,已有作為持久制裁的心理準備。
行政機構發言人鄭麗文轉述,江宜樺強調,台灣漁民遭菲射殺事件反應台灣地區與菲律賓結構性的困境。
在15日啟動第二輪八項對菲制裁後,江宜樺曾經表示,未來不排除有更加強的反制措施。
16日,台灣方面吸引外界關注的舉動是,台灣海軍與海巡部門在台灣島南方海域的聯合護漁操演。
此次聯合演習,共有7艘艦艇圍繞巴丹島東、西兩側海域演練直升機空中戒護、人員救生、通信演練、燈旗號操演、海巡廣播宣慰漁船等項目。相關船艦待在該海域持續近4小時。
16日清晨台軍軍艦已越過對菲「暫定執法線」北緯20度線,率隊的李東昉少將強調,台灣海軍有史以來到此策護海巡護漁。
台軍主力紀德級馬公軍艦穿越北緯20度線後,繼續往南航行17海里,最後位置在北緯19度43分、東經120度50分。另外,海巡部門台南艦與巡護8號也都越過對菲「暫定執法線」,德星艦最遠航行自巴丹島24海里鄰接區邊緣。
這次操演結束後,承德軍艦將接替康定軍艦、偉星艦接替台南艦,至於會在巴丹島東或西側海域則視具體任務調整。
台軍官員強調,台灣海軍因為釣魚島情勢緩和,將來策護重點將會在台灣島南部海域,屆時會視此區海域狀況調整兵力部署。
台灣方面調查組抵菲菲方稱已做額外讓步
為了查明真相,台灣外事部門、法務部門、「刑事局」、「海巡署」、「漁業署」等5個部門17人組成的調查小組,16日抵達菲律賓查案。
調查小組赴菲後,希望與菲國人員共同組成聯合調查小組,訊問兇手、勘驗證物,且不排除對涉案人測謊,並要求菲國將兇手交由台灣追訴審判,或由菲國承諾依該國法律從嚴追訴審判並執行,另要求菲國承諾賠償被害人洪石成家屬損失。
台灣方面強調,調查工作並沒有時間表,但希望能盡快完成調查,給予民眾事件真相及交代。
調查團抵達馬尼拉機場後,菲律賓官方除移民局協助通關外,沒有官員出面接待。
菲律賓海岸警衛隊16日表示,會全力配合菲國家調查局對台灣漁民遭槍殺事件展開調查。
海岸警衛隊發言人巴裡洛向媒體表示,菲海岸警衛隊已準備好配合國家調查局提出的各項要求。
菲國家調查局此前已要求海岸警衛隊向其移交在槍擊台灣漁船事件中使用的槍支。
但是,菲司法部長德利馬16日則稱,菲律賓不會與台灣就菲海岸警衛隊槍殺台灣漁民事件開展聯合調查。
德利馬當天表示,菲律賓有自己的調查程序與司法制度,不會同意與台灣開展聯合調查。
他稱,台灣方面不能只是把調查人員派來菲律賓開展調查,「必須經過某些渠道,提出適當要求」。
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16日則表示,菲律賓對台灣方面的要求已做出「額外讓步」;暗示菲國對台灣要求的回應可能到此為止。
陳顯達強調,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已經派遣個人特使向死亡船員洪石成家屬傳遞歉意,並稱制裁對兩方都不好。
陳顯達說,菲律賓已經準備好緊急計劃以因應台灣方面的制裁。
台灣民間仇菲情緒瀰漫理性呼聲顯現
菲律賓公務船射殺台灣漁民事件後,台灣方面與菲律賓關係緊繃,民間瀰漫仇菲情緒,台灣彰化一家菜攤貼出「拒賣菲人」的標語,甚至還傳出在台菲勞工、菲籍新移民遭追打等事件,讓在台菲籍人士甚至其他東南亞勞工、新移民深感恐懼。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小菲律賓區」近日顯得一片冷清,不僅上門的菲律賓顧客減少,多數菲律賓人心生恐懼,擔憂在台安危亮起紅燈。
馬英九16日表示,菲律賓公務船射殺台灣漁民,該負責的是菲國政府,希望不要遷怒菲律賓勞工與在台菲籍人士。
馬英九當天晚間透過社交網站表示,不希望看到兩方人民之間衝突。基層菲律賓勞工與台灣的靠海生活者,同樣努力工作、為家人打拼,這份心意一樣。請所有民眾「就事論事、將心比心」,不要遷怒在台討生活的菲律賓勞工與在台菲籍人士。
面對台灣日益升溫的仇菲氛圍,台灣科學部門官員賀陳弘主動發聲明稿表示,漁船事件是菲律賓政府的不對,「廠商不應對菲勞產生歧視,或做出敵意行為。」
他呼籲大家能以同理心看待,「台灣不願意漁民受到侮辱,無辜的菲律賓人也不該受到欺負。」
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刊文說,發洩情緒容易,但目前重點是要解決問題。文章指,雙方總不可能為了這事兵戎相見,破壞區域安全,引發更大後遺症。
台灣《聯合報》16日則載文稱,事發之初,就有媒體即呼籲當局應該據理力爭,但各界須保持理性,不必流於民粹或意氣用事。
該報提出,當局可以對峙僵持,民間感情不可傷害;須準確掌握出手力道,避免發生回力棒的自傷;須堅持事理,但切勿孤注一擲。超越軟硬,有攻有守,運用自如,才是得分之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