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 沒有爭鳴哪來共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5-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某地的城市治理條例從立法到施行,耗時3年。在諸多座談會和論證會上,專家學者爭議都很激烈。僅「城市治理」這個提法,就有截然相反意見,辯論了好長時間。

據人民日報報道,最終從「為了城市把人管住」轉向了「為了人管好城市」,由公眾共同參與取代了政府單方管理,凝聚了共識。該地立法機構人士感歎:今日好評就源於昨日爭鳴,沒有爭鳴哪來共鳴!

爭鳴如同燧石,讓各種看法和觀點公開論辯,反使真理變得更加奪目。人類認知難免有局限性,無論是立法還是決策,一下子就拿出成熟方案幾乎是奢望。事先多些爭鳴,就多了些參考係數和認知視角,汲取其合理成分,就會更接近規律和真理。付諸實踐,方能穩操勝券。爭鳴越透徹,和諧共鳴度則越高。把最大公約數找出來,法規或政策由紙上走進生活就會「事半而功倍」。

「深水區」改革的時代,「摸著石頭過河」難度大了。重點環節的各種改革,無不「牽一髮而動全身」。每項改革也都如同下棋,一步不慎,步步被動,「悔棋」代價往往更大。從爭鳴中「摸規律」,用共鳴增合力,已成提升執政能力和執政智慧的基本要求。

由爭鳴到共鳴需要時間,決策也會「慢」下來。這種「慢」不是慢慢吞吞,而是調查研究、咨詢論證、公開討論,以求謀定而後動。無論是改革還是公共決策,想所有人同等同時獲益很難,只有少數人獲益又令人無法接受,只有絕大多數人獲益才行。這就得在爭鳴中協調各方利益,求大同、存小異。共鳴度高,落地就快,「慢」換來了高效率。手起刀落式決策看上去快,卻因共鳴度差很難實施,也談不上效率和效益。

批判精神是爭鳴的核心內涵,這不是簡單否定或故意站在對立面「標新立異」,而是又一種判斷和思路,是對現存方案可行性的適度存疑。排除一個「不可行」,可行性就增大一分,共鳴度也就提升一分。有些反對意見未必正確,甚至顯得偏激,這也沒什麼關係。爭鳴中謬誤和偏激終究會被克服,新規或新決策則會在糾偏中得到完善。

在許多時候,頂層設計也好,基層探索也好,如果出台之前缺乏爭鳴,未必表明其已很完美,倒可能預示其「先天不足」。從某地徵收房產加名稅8天就被叫停,到某地犬類禁養令9天就被廢止,諸多「短命政令」早已為此作了註釋。會前醞釀或徵求意見成了「定調」,座談或論證成了「順著領導意思表態」,缺乏從爭鳴到共鳴的過程,政令也只能剩下「初衷是好的」。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生命」又怎能經得起翻燒餅式折騰?各級幹部不妨以此自警,走出「只幹不說、干了再說」思維誤區,習慣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把敢闖敢干建立在共鳴基礎上。如今,民生民主也已更緊密連在一起,涉及民生多涉及民主,群眾利益訴求得不到充分表達與合理吸納,就談不上改善民生。以爭鳴求共鳴,也是用民主辦法解決民生問題,實現群眾滿意度和政府公信力同步提升。上下同欲者勝。由充分爭鳴到上下共鳴,必能奏出美妙而又和諧的時代樂章。

      責任編輯:曾曉
人民日報:習近平講話樸實 民愛聽      [2013-05-19]
人民日報:外交部為什麼有底氣      [2013-05-15]
人民日報歎80後集體變老暮氣重      [2013-05-14]
趙啟正人民日報撰文:中國有信仰      [2013-05-14]
人民日報:決不準菲律賓海上撒野      [2013-05-11]
人民日報談安徽女子在京墜亡事件      [2013-05-11]
沖繩知事批人民日報:太缺乏見識      [2013-05-10]
安倍稱要向世界否定人民日報觀點      [2013-05-09]
日抗議人民日報刊文 中方不接受      [2013-05-09]
日本就人民日報質疑沖繩主權提抗議      [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