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紀委原書記吳官正出版新書《閒來筆潭》,延續了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出書熱銷的盛況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這本書已經印刷了30萬冊平裝本,還有3萬精裝本,今天又加印5萬冊。」人民出版社發行部副主任許艷麗掩飾不住興奮。
她說的這本書,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紀委原書記吳官正的新書《閒來筆潭》。自5月9日上市後,這本書正在市面上熱銷,引發一波又一波的解讀潮。
實際上,卸任的老常委們每一次出席活動或者出書,都會引發廣泛關注。對於這本書所受的追捧,許艷麗對《第一財經日報》坦言,這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主任張振明是該書的責任編輯,談及出版緣由,張振明說,理工科出身的吳官正喜歡讀書,也一直有寫作的習慣,在其夫人張錦裳的提議下,他將「閒時走走、看看、想想、議議」的諸多所得記錄在筆記本上,數量多達40餘本,記錄了吳官正的童年記憶、求學經歷及部分工作回憶。用吳官正的話說,「用來打發時光,咀嚼其中滋味,找些人生感悟」。
這本書並非吳官正出的第一本書。2008年~2010年,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吳官正三本「實踐與思考」系列書籍《漢水橫衝》、《正道直行》、《民貴泰山》,主題分別是武漢城市改革、黨風廉政建設以及山東的改革發展穩定。這些書主要是他在任時的一些發言講話,主要是政治文稿,所以讀者群多在所涉及的武漢、山東等地,而銷量也在十幾萬冊左右。
也正是考慮到之前的合作經歷,當編輯再度找到吳官正時,他親自挑了百餘篇文章,交給工作人員打印,然後交給了出版社,並將此文集取名《閒來筆潭》,即「寫的東西像一個潭,一般不大,深淺也無標準」。
話雖謙虛,但就影響力和傳播度而言,《閒來筆潭》的確遠勝前幾本書。許艷麗就說,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這本書展現了老常委的個性魅力。「我作為一般讀者,絕對想不到吳官正作為領導,為官為人是這樣的親民,所以願意去瞭解這個人,而且他的文筆也很感人。」
在這本書中,吳官正敘述了自己1983年當武漢市市長的情況。「我當了市長,家裡還是很窮。愛人當時在學校教書,總是等下班回家時,到菜場去買便宜的菜。下午五點後去菜場,一角錢可以扒一堆,吃不完就用繩子掛在陽台上吹乾做鹹菜。我家的門從不上鎖,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可偷的東西,懶得防盜。用現在年輕人時髦的話說,我們那時是貨真價實的『月光族』。」
借力新媒體推廣
《閒來筆潭》這本書的洛陽紙貴現象,當然與內容文筆密切相關,但還有一點,也可能是其他老常委出書時沒享受過的「待遇」,那就是借力新媒體的傳播。
許艷麗介紹說,這一次他們在書籍面市之前,就開始啟動一級宣傳發行方案,尤其是借重微博、微信這樣的新媒體傳播工具,「這是今年推廣的最大亮點」。
親力親為的是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他在微博上有38萬粉絲,在5月8日晚上6點半——也就是新書全國統一發行的前一天晚上,黃書元發佈了一條微博:「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紀委原書記吳官正退休後親筆撰寫的新書《閒來筆潭》明天(5月9日)在全國新華書店同步上市,敬請關注!」此後數天,他一共發佈或轉發 25條與該書有關的微博,吳官正新書裡的畫作《夢裡塗鴉》也出現在微博裡。
最初的傳播和推廣,主要靠出版社自身,一些圖書網站也會推廣,但是由於該書的內容頗有吸引力,所以引發大量媒體的二次傳播。許艷麗就說,通常這樣的推廣,就是合作媒體幫忙發點書評或廣告,但是現在為數不少的媒體,尤其是吳官正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的媒體,摘錄了不少書本有關的內容進行二次、三次傳播,這無疑讓出版社喜出望外。
當然,圖書推廣還不止於此,通常像吳官正這樣的老領導,是不太可能用簽名售書的方式推廣的,召開交流會、座談會都是比較常見的方式。5月21日,《閒來筆潭》讀書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而在6月,江西、山東還可能召開類似的座談會。
在前述座談會上,出版社邀請了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原主任、吳官正9年的清華同窗王桂增,他在會上回憶時幾度哽咽著說,吳官正在大學期間,穿著非常簡單,很少看到他有新衣服。「我們同學都知道,吳官正堅持原則,但他又是非常有情義的人,不管在地方還是在中央,他在地方工作時到北京來,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去看望自己的老師。他會自己掏腰包請我們吃飯,有時候還給我們同學送禮物,反過來同學給他送什麼東西,他都婉拒了。吳官正從一個基層技術人員一直到黨中央高級領導,他當的官不小,但是在我們同學的眼裡,他沒有任何官架子,是一個好官。」
江西省原副省長熊盛文在座談會上也說,吳官正每天早上四點左右起床,然後看書到天亮,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他還有「三個業餘愛好,第一是散步,第二是下棋,第三是讀書,其中讀書是最重要的」。在這本新書中,讀者也能從大量細節中讀出這一點。
捐稿費成傳統
除了吳官正,其他幾位老常委出書也備受關注。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原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出書規格最高,著作多為工作文稿。根據公開資料,在2003年~2009年間,他共出版6本書籍,總發行字數為200多萬。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李鵬則最勤於寫書,所著書籍也是幾位老常委中最多的,在2003年~2012年中出版多達8本,其中6本為日記系列,8本書籍共有700萬字。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總理朱鎔基的書雖然不多,但是發行量卻很不錯,其中《朱鎔基答記者問》(四卷)2009年9月面世後的3個月中發行量就突破了130萬冊。發售第一天,便登上各大圖書銷售排行榜的首位,成為最暢銷圖書之一,還屢獲各種獎項,並且被翻譯成多語言版本。
同樣擁有高人氣的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國政協原主席李瑞環,他用通俗簡潔的文風講述哲學,2005年至今,共發行4部書籍,總字數300多萬,全部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務實求理》在發行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銷量達到20萬冊。
而退休後的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他的6部書主要偏向藝術領域,很少談論政治。
綜觀幾位老常委的書籍出版情況,選擇的出版社多集中在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和上海交大出版社等。還有些是例外,李鵬涉及三峽的書就給三峽出版社,涉及電力的就給電力出版社,李嵐清涉及篆刻的書則給了西泠印社。
一位地方人民出版社的人士對記者說,像這種老常委出書的資源都是各出版社爭搶的對象,但通常獲選的都是有一些人脈資源、之前建立了良好關係的出版社。
「中央出版社搶國家級的領導人作品,一些地方出版社則會爭搶地方領導和省部級領導的作品。」上述人士曾給一位卸任的常務副部長出書做責編,但讓她意外的是,這位老領導並沒有領取稿費,反而給出版社一些贊助費。不過,最後出來的書反響有限,難以與中央前領導人的作品相提並論。
以單部書籍發行量較高的《朱鎔基答記者問》為例,由於是四卷本,定價達到196元,其碼洋達到3億元。按照通常作者的版稅比例10%計算,稿費收入也達到3000萬左右。不過黃書元此前曾透露,在《朱鎔基答記者問》出版之前,朱鎔基就明確表態,不管稿費多少,自己不拿一分錢,全部捐出去。
其實,這些出書的老領導多有捐稿費的傳統:李鵬曾拿出300萬稿費資助延安大學貧困生,設立了「李鵬——延安助學基金」;2005年復旦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李嵐清也將新出版的兩本著作的稿費全部捐贈給教育事業,發起成立了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李瑞環2010年也將他出版的《務實求理》所得稿費100萬元捐給桑梓助學基金會,用於資助貧困學生;而吳官正也於2011年在山東大學設立昱鴻助學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