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亞洲時報在線5月29日文章,原題為《世界關注中國的共存戰略》,作者為麗色洛特歐蓋德。文章稱中國的經濟和軍事發展看,它是二流國家集團裡表現出色的。其次,它遠未達到美國那樣的經濟和軍事主導優勢。文章由環球網編譯如下:
中國如今已不再是世界秩序的被動接受者。北京似乎從政治意義上將中國定位為全球大國,並通過共存戰略取得這一地位。該戰略旨在在不推動全新世界秩序的情況下改變他國的國際行為環境。中國版的世界秩序建立在對現有聯合國體系的不同解讀上,奉行絕對主權和不干涉原則。這是一種基於利益的秩序,同時無任何大範圍合作的責任。
北京主要謀求的是影響環境,而非直接改變他國行為。這種共存戰略不要求具備美國那樣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去強推,其優勢在於說服力,而非推進以中國為中心的互動模式。
共存戰略凸顯中國崛起的特點,但在當前的討論中往往被忽視。各種辯論多聚焦於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增長,及其在何種程度上提升中國在國際體系投射權力的能力。有關美中關係和對比的討論也無所不在。於是乎,涉及中國在國際體系中地位的3個特點被忽視了。
首先,從中國的經濟和軍事發展看,它是二流國家集團(包括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裡表現出色的。其次,它遠未達到美國那樣的經濟和軍事主導優勢。其三,儘管中國在這些方面處於相對劣勢,但相比美國,北京的政治力量強得多。
中國作為政治大國的地位,為二流國家和小國擴張了行動空間,因為北京給他們提供了美國同盟體系之外的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的和平共處原則與冷戰時期的聯合國體系規則一致。不過,北京是根據其後冷戰時期的利益來解讀這些原則的。從實際層面講,中國式共存涉及5種涵蓋外交關係的做法:一、只在所有相關政府同意的基礎上才與別國接觸。相比之下,西方主張聯合國批准干涉,不用相關國家認可。二、反對在衝突管理中使用武力。這與西方推動的制裁和用武維和不同。三、鼓勵國家從各自歷史和制度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而西方主張其他國家都效仿其自由經濟和政治模式。四、對別國不做判斷,鼓勵與所有國家合作,促進共同繁榮。西方則要求別國實行基本的民主和人權標準。五、鼓勵國際多元,認可各國是在對對錯不同解讀的基礎上展開行動的觀點。西方則相信普世價值。
從西方角度看,北京版的世界秩序對現有秩序構成一些挑戰。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和政治戰略關係網絡,見證了北京的共存模式。二流國家和小國對西方影響力之外的這種方式往往是歡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