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5月26日,日本《產經新聞》稱,中國海軍潛艇近來在日本的毗連區(領海外側約22公里)潛航3次。該報聲稱,防衛省認定其中兩次是由中國新型常規潛艇「元」級潛艇完成。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日本的「精神緊張」不止這一次。連日來,日本防衛省連續聲稱在沖繩附近海域發現潛艇活動跡象:5月2日、12日、19日自衛隊出動P-3C反潛機對「不明國籍」潛艇進行跟蹤,並加強衝繩附近海域的警戒。
儘管日方說法的真實性尚待考證,但在並不寬闊的東亞海域,除水面以上艦艇飛機的相互監視之外,水面以下的「暗戰」的確愈演愈烈,跟蹤與反跟蹤、圍堵與反圍堵的鬥爭正不斷上演。
東亞是最密集潛艇活動區
冷戰期間,世界各大洋都曾是數量龐大的美蘇潛艇相互追逐的舞台。冷戰結束後,隨著俄羅斯海軍潛艇數量的銳減,水下競爭的主角逐漸由美俄核潛艇讓位於各地區的常規潛艇。目前,無論是在數量還是活動強度方面,東亞地區都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密集區。
鑒於潛艇擁有較強的隱蔽性、巨大的水下突擊威力,幾十年來,東亞國家都高度重視潛艇力量的建設和發展,並各自擁有數量可觀的潛艇部隊。其中,韓國海軍第9潛艇戰團,也是目前韓國唯一的一支潛艇部隊,共擁有9艘1300噸級的德制209型潛艇、2艘214型潛艇。而韓國海軍最終希望在2020年前擁有25至30艘高性能潛艇組成的「潛艇艦隊」。
日本雖然受《和平憲法》的限制,始終將現役潛艇數量保持在16至18艘左右,但日本採用每年退役1艘潛艇、服役1艘潛艇的方式更新換代,其常規潛艇建造技術也已達世界一流水平「,蒼龍」「、春潮」「、親潮」三型潛艇具有噸位大、噪音低、下潛深、水下探測能力以及續航力強的特點。與此同時,日本對其退役的數十艘潛艇進行了精心的封存維護,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戰鬥力。總體而言,日本潛艇部隊實際能夠投入作戰的潛艇數量至少是現役的2倍以上,即30至40艘左右。
朝鮮海軍的潛艇部隊一直具有神秘色彩。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高度重視潛艇特別是小型潛艇的建造和訓練運用。據估計,朝鮮海軍擁有的作戰潛艇數量在60至70艘左右。
日本潛艇部隊隱性擴軍
除東亞國家外,美國、俄羅斯潛艇進入東亞海域的數量和頻率也在持續增加。目前,美國太平洋艦隊擁有39艘核動力潛艇,雖然在日本、韓國沒有設立專門的駐泊基地,但每年美軍潛艇都會頻繁出入東海、黃海。
而按照美軍重返亞洲計劃,未來數年內,美軍太平洋戰區將至少擁有「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9艘,各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達到33至35艘。同時,美軍還在慫恿澳大利亞等盟友大力發展潛艇力量,以應對所謂的「共同威脅」。根據澳海軍的規劃,澳皇家海軍現役6艘「科林斯」級常規潛艇,將逐步被可攜帶遠程巡航導彈的新型潛艇取代,澳潛艇的活動範圍也將向東亞海區擴展。
目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擁有約12艘核動力潛艇和8艘「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根據《俄聯邦海軍未來發展規劃》,到2025年左右,俄羅斯海軍高性能潛艇數量將增加到95艘左右,其中太平洋艦隊的潛艇部隊將得到優先加強。
應該說,東亞地區急劇增長的潛艇,有著多元複雜的背景。美國等域外大國通過部署高性能的戰略導彈核潛艇、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實施戰略威懾、顯示軍事存在。日本、韓國、朝鮮則更多地基於地區軍備競爭以及海洋權益爭奪的需求,擴張自己的水下力量。特別是日本,不斷炒作所謂「不明潛艇威脅」,以此為借口擴張自己的潛艇部隊。
中國海上通道有不少「潛伏」
對中國而言,周邊海域不斷增加的各類潛艇,已對海上通道安全構成了嚴峻的威脅。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隱蔽性強、突擊威力大的潛艇始終是海上航運的巨大威脅。與水雷相似潛艇的威脅更體現在「心理威懾上,對毫無自衛能力的商船隊而言一艘敵方遊獵潛艇的存在就幾乎意味著航運禁區。
特別在南海方向,越南、菲律賓等國也正在或計劃擁有自己的潛艇力量,甚至印度海軍潛艇也在計劃嘗試著進入南海甚至更遠的東亞和太平洋海域。近年來,包括南海——印度洋——波斯灣航線在內的海上戰略通道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如果說索馬裡海盜是「近憂」,那麼潛伏在中國商船航線上抱有敵意的各類潛艇就是「遠患」
面對日益嚴峻的海上通道安全形勢,中國海軍的水下反制能力急需增強。周邊水下威脅的不斷增加,也將迫使中國海軍不得不加速現代化步伐。從美英等海上強國的經驗看,除繼續發展先進潛艇實現「以潛制潛」外,裝備部署更多性能優越的固定翼反潛巡邏機,是當前急需補上的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