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奧巴馬演講聽眾從20萬暴跌至6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6-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保護安全的一排防彈玻璃,更加與聽眾產生隔離感。

【文匯網訊】2008年,作為參議員和總統候選人的奧巴馬訪問德國並在柏林發表演講,當時的德國人對奧巴馬相當癡迷,竟然有20萬人到現場聆聽。而5年之後,身為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在柏林再次演講,聽眾的規模已經大幅度縮水,只有6000人……

現場:奧巴馬揮汗如雨

據北京晚報報道,19日,柏林氣溫達30多攝氏度,奧巴馬在柏林最具象徵意義的勃蘭登堡門前發表了演講。他呼籲將全球戰略核武器削減最高三分之一,並承諾採取更多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奧巴馬揮汗如雨,最後只好把西裝脫掉,捲起袖子。然後稱:「柏林人,你們的歡迎如此熱情,我不得不脫去外衣。我們可以像朋友那樣,不要太正式。」德國《明鏡》週刊評論說,奧巴馬此舉傳遞的信息是:「我們互相認識,我們不需要精心打扮。」而潛台詞是:「一切有關跨大西洋關係正冷卻的說法,都是胡說八道!」另外,為了保障奧巴馬的安全,其演講時前面有一排防彈玻璃,這更加讓其與聽眾有隔離感。而且由於演講詞提示機故障,奧巴馬被迫照紙稿演講,時不時地擦掉汗珠。

一名德國人回憶5年前擠在人群中聽演講的情景時說,當時現場瀰漫著對奧巴馬不切實際的期待,人們巴望著他能創造出什麼奇跡。

評論:從「無束縛」到「講套話」

美國總統在柏林演講是有傳統的,在這裡演講成就過不少美國總統,比如肯尼迪總統1963年在柏林講出「我是一個柏林人」時,引發廣泛共鳴;裡根總統1987年說出「推倒這堵牆」這樣的話同樣讓他名垂青史。因此,奧巴馬在柏林的演講也受到很高期待,然而,這次恐怕是讓人失望了。

德國全國性報紙《時代週報》在網上發表文章稱,5年前,奧巴馬似乎是「年輕、新鮮、無束縛」的政治力量。他兩次演講的聽眾數量差異標誌著「令人痛苦的失望」。文章稱,奧巴馬從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和國土安全局監控事件來看,他的柏林演講有許多「套話」。

美國《紐約時報》稱,德國人對奧巴馬的熱情已減,奧巴馬最近在外交上也吃不開。

據美聯社報道,演講當天,柏林氣溫高達32攝氏度,而通常柏林在6月的氣溫只有21攝氏度。由於天氣炎熱,奧巴馬在演講時脫掉了上衣。

奧巴馬當天晚些時候和默克爾共進晚餐時稱,美國前總統肯尼迪50年前出訪德國轟動了整個柏林,時任柏林市長維利·勃蘭曾呼籲市民不要過於激動,但沒有奏效。他說:「在肯尼迪進行完一次演說後,有報紙報道稱,肯尼迪受到民眾空前響應,有1000多人激動得暈倒了。」他接著說:「在今天的演講期間,確實有一些人也暈倒了,但並不是因為我的演講,而是因為天氣。」此外,據當地紅十字會稱,當天除了有聽眾暈倒外,還有104名聽眾因脫水和曬傷,在演說現場接受了治療。 J172

觀察:奧巴馬訪德三重用意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奧巴馬此次訪德有三重用意:發出裁核倡議、為「稜鏡」辯護以及重申德美關係的重要性。但從訪問實際效果來看,奧巴馬在此訪中主要是表明了美國立場,並未引來多少積極回應。

發出削減核武器倡議,是奧巴馬此次訪德的最重要用意之一。但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這一倡議難以得到俄羅斯的贊同,其變成現實的前景並不令人樂觀。

為「稜鏡」網絡監控項目辯護,平息德國民眾情緒是奧巴馬此訪的又一個用意。分析人士指出,德美在對網絡進行監控方面有共同之處,但在監控範圍和程度上存在不同意見。奧巴馬的此次訪問為德美就此問題進行探討提供了機會。

奧巴馬此次訪德的另一個用意是安撫德國,表明美國依然重視同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的關係。一段時期以來,歐洲輿論普遍認為,隨著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亞洲,美國越來越輕視歐洲了。儘管奧巴馬和默克爾都對德美關係不吝溢美之詞,但正如德國《南德意志報》評論標題《平淡的友誼》所示,奧巴馬執政以來對德美關係、跨大西洋關係的較低定位並未發生改變。

      責任編輯:吳小慧
兩男子欲使用X光武器暗殺奧巴馬      [2013-06-21]
奧巴馬演講未觸真分歧 德媒齊轟      [2013-06-21]
奧巴馬同班同學獲批任美國貿易代表      [2013-06-21]
聽奧巴馬柏林演講者不足當年3%      [2013-06-20]
奧巴馬否認美國欲參與敘利亞內戰      [2013-06-20]
默克爾晤奧巴馬 談及「監聽門」      [2013-06-19]
奧巴馬:監控項目避免50起恐襲      [2013-06-19]
斯諾登曾推遲揭露 望奧巴馬改變      [2013-06-19]
安倍在社交網曬與奧巴馬親密照      [2013-06-19]
普京冷對奧巴馬調侃 兩人發佈會全程未看過對方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