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詳解國務院八條金融新政:釋放轉型升級新信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6-2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明確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加大向「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傾斜、助推消費升級和推動民間資本進入等八項政策措施,這些措施發出了銀行業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新信號。

一、盤活存量支持實體經濟

【政策原文】

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按照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原則,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的信貸支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支持調整過剩產能,對整合過剩產能的企業定向開展併購貸款,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新增授信。

【媒體解讀】

此次會議釋放的政策信號,既不是「放水」,也不是「收緊」,而是合理保持貨幣總量,新華社發表文章指出,引導信貸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核心是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中國證券報》文章則稱,從會議的表述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要突出「穩」和「優」。

「穩」是指貨幣政策保持穩健,貨幣總量保持合理。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陷入低迷,經濟放緩速度明顯快於預期,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舊突出,內生增長動力需增強。穩增長無疑是當前之事。

「優」則指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盤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值得指出的是,其必須建立在貨幣總量穩定的基礎上。

《中國經濟時報》還認為,當前中國貨幣和信貸的總量與規模非常大,存量貨幣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足,效率不高,貨幣空轉甚至是泡沫化的問題嚴重,不能一味靠信貸刺激來保持經濟增長,必須通過改革優化信貸結構,充分發揮存量貨幣對經濟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應保持穩健不放鬆。

【專家分析】

專家認為,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這一表態釋放了貨幣政策不放鬆的信號。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指出,當前貨幣運行效率已嚴重下降,貨幣推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率越來越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會議提出的「把穩健貨幣政策堅持住」暗示貨幣政策不放鬆的堅定取向,政策空間在於「發揮好」。

此外,會議對「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產業和領域,進行了強調和明確。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分析師周景彤認為,此種說法,跟以往有所不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表示,對於產能過剩行業,銀行既要嚴格把控產能過剩引發的融資風險,也要支持幫助和促進產能過剩行業的經營轉型和結構調整。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要求,也是銀行未來信貸投放的重要方向,是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二、繼續補強經濟發展「短板」

【政策原文】

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傾斜。全年「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媒體解讀】

我國提高經濟發展包容性的重要內涵就是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對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進行傾斜支持。《金融時報》認為,「三農」由於行業的弱質性,目前還難以通過股票、債券等進行直接融資,而大量小微企業融資還只能依托於銀行貸款甚至是民間融資。因此,銀行對這兩個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效和質量。

《證券時報》也指出,金融機構包括信貸和非信貸資源的配置,要更加向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和戰略新興產業、小微企業、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項目傾斜。其中,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涉及民生,戰略新興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則事關轉型,信貸政策的選擇最終還是落地到這些地方。

新華社文章稱,此次明確提出「兩個不低於」,有望進一步發揮信貸資金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的推動效應。文章還認為,貸款難、貸款貴依然困擾著「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改善「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仍須繼續發力。

三、支持企業「走出去」用活外儲

【政策原文】

支持企業「走出去」。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拓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和商業銀行轉貸款渠道,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推進個人對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

【媒體解讀】

《中國證券報》文章指出,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已成立委託貸款辦公室,支持企業「走出去」。業內人士稱,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外匯儲備對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未起到太大作用。金融業國際競爭力低下,則難以有效配置國際資產,這是我國的一大軟肋,希望外匯儲備委託貸款平台能改變這種狀況。

《上海證券報》文章指出,從目前各地試點看,個人海外直投仍需不斷嘗試。據悉,央行此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是:先貿易,後直接投資,再金融投資。

【專家分析】

溫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陳健曾表示:「與其讓這些資金游離於境外投資管理和統計之外,擾亂正常的外匯管理秩序,不如建立規範化的個人境外直接投資渠道。」

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爭取今年啟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將在國務院批准的前提下「盡量先做一兩筆看看」。

四、消費金融將成經濟轉型助推器

【政策原文】

助推消費升級。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教育、旅遊等信貸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

【媒體解讀】

《證券日報》撰文指出,經濟結構調整轉型,預示消費將成為經濟主流。消費金融的潛力還表現在人口增長及結構變化上,我國龐大的人口是支撐消費總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城鎮化是消費金融增長的重要支撐點。

文章最後指出,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意味著消費金融的觸角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將得以延伸。無論是新增消費金融公司還是業務範圍的擴大,無疑都將有力促進消費的增長。而消費金融的增長,給涉及消費金融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帶來想像空間,這對A股市場無疑是個利好。

【專家分析】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目前經濟放緩情況下,考慮到當前經濟面臨複雜局面,結合中央提出「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要求,應繼續加大促進居民消費升級。創新金融服務,推動消費升級,銀行業金融機構大有可為。

五、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強化直接融資

【政策原文】

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鼓勵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擴大債券發行,逐步實現債券市場互通互融。

【媒體解讀】

今年以來,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全國股轉系統建設工作被擺至更加突出的位置。《證券日報》文章指出,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由多部門監管,市場不統一的格局阻礙了金融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基本功能的實現。

【專家分析】

「金融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依舊比較突出,經濟結構調整是必然。」央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表示,「目前,貨幣政策依然會保持穩健。不過,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金融市場的資金效率,控制不合理的投資和支出。另外,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尤其是推動直接融資,這是緩解小企業融資難非常重要的舉措。」

「擴大債券發行對我國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降低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是有重要意義的。」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應用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吳衛星表示,擴大債券發行的同時,債券市場需要更加透明而且具備好的流動性,為更多參與主體進入債券市場創造條件。

吳衛星建議,「未來應提高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債比重。從債券的投資方來說,需要逐步提高非存款貨幣類機構投資人持有債券比重,為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入市創造條件,採取多種方法豐富投資人結構。」

他還指出,「債券市場互通互融並且快速發展會給商業銀行帶來壓力,促使商業銀行提高其評估風險和定價的能力,對企業的信用進行更為精準的分析,提高其對不同企業的服務能力,並且有助於提升其國際競爭能力。」

六、保險「補血」實體經濟需加大補貼

【政策原文】

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推廣涉農新險種,試辦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

【媒體解讀】

對於保險業如何支持實體經濟,《上海證券報》認為,保險不但具有經濟補償功能,而且還具有資金融通功能。但是,險種多為政策性微利險種,配套補貼政策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這些保險業務的發展。如何讓保險在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過程中充分發揮保障作用,仍然有賴於相關配套政策的扶持。

文章呼籲,在原有的財政補貼基礎上,仍然需要加大配套補貼政策、擴大政策支持面。如針對某些險種,除之前的國家政策補貼之外,可以再增加地方財政補貼政策,與此同時,讓承保的保險公司享有一定的稅優政策。這樣既有利於鼓勵企業及個人投保,又能調動保險公司的積極性,真正為實體經濟安上「保險絲」。

【專家分析】

在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朱俊生教授看來,作為金融系統之一的保險行業,充分發揮保險所具有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等功能,服務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既責無旁貸,又義不容辭。與其他行業所不同的是,保險具有經濟補償的「補血」功能,是對被保險人在風險發生後進行的經濟補償或給付。有了保險保障功能,實體經濟一旦遇到不幸事故和災害損失,就可以及時得到保險公司的經濟補償。

七、草根經濟呼喚草根金融

【政策原文】

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進一步發揮民間資本在村鎮銀行改革發展中的作用。

【媒體解讀】

《中國證券報》分析指出,長期以來,我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步伐緩慢,大部分金融機構仍以國有資本為主導。這不僅不利於民間資本的健康發展,也給我國金融業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通過近些年的發展,民間資本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已經具備了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目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和能力,也是我國金融業繼續發展的動力和金融改革的內在要求。

民間資本進入壟斷領域存在諸多好處。例如可以接過前期政府投資的「接力棒」,形成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流動性過多的環境下開渠放水,通過將民間資本引向新領域,減輕未來通貨膨脹及資產泡沫的壓力;通過引入競爭,釋放「制度紅利」,提高國有經濟部門的運營效率,改善廣大消費者的福祉等等。

與大型國有銀行相比,民間資本在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方面也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正所謂「草根經濟的發展需要草根金融的支持」,民間金融機構在業務經營上通常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針對性,因此在中小企業業務方面擁有突出的信息優勢和成本優勢,不僅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而且能夠大大提高服務中小企業的效率。

同時,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是改變目前我國銀行業缺乏競爭、壟斷現象嚴重和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重要動力。對民間金融機構來說,並不存在如大型國有銀行一般的來自國家財政的支持,是真正自負盈虧的經營主體,因此民間金融機構競爭意識更強,在經營上更加注重提高盈利能力和風險控制。

【專家分析】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紀志宏認為,當前已經具備開展民營資本發起設立中小銀行試點的條件,宜按照「開放准入、嚴格監管、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總體思路,選擇民間資本發達地區啟動民營銀行試點。

還有專家表示,鼓勵探索設立民營銀行此前僅僅處在學術界交流的階段,此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是首次,這意味著民資進入金融業有望提速。

八、嚴守金融風險底線十分關鍵

【政策原文】

嚴密防範風險。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排查和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提高監管有效性,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媒體解讀】

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近期正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多重不利因素帶來的考驗。一旦熱錢撤離會就造成流動性緊缺、資金鏈條斷裂的風險,從而大面積地波及銀行等金融機構。

日前,國內銀行間市場出現隔夜拆借利率異常攀高的現象,也引發市場對資金面驟緊、銀行或出現債務違約風險的擔心。此外,市場出現的擔憂還有,中國信貸週期或將由擴張轉入緊縮,從而引發信貸不能到期償還的概率上升。嚴峻的形勢下,嚴密防範金融風險、保持金融系統穩定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因此,要不斷強化宏觀審慎管理,進一步完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政策,探索逆週期資本工具,研究降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風險的措施,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監測預警,深入開展金融機構穩健性現場評估和金融穩定壓力測試,完善危機管理和系統性風險處置機制,紮實推進存款保險制度建設,有效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專家分析】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分析師周景彤表示,總體來看,當前中國的貨幣和信貸規模已相當大,M2/GDP的比例超過200%,今年以來的貨幣增速也非常快,所以要提高和挖掘存量貨幣的效率,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責任編輯:吳小慧
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成立      [2013-06-21]
外交部稱美對華「評級」:沒資格      [2013-06-21]
國務院將約談特別重大事故發生地省級官員      [2013-06-19]
美國務院查駐外官員不當性行為      [2013-06-13]
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到訪香港      [2013-06-10]
廈門公交車起火致38死33傷 國務院工作組赴廈門      [2013-06-07]
國務院介入調查吉林火災 責任人被控制      [2013-06-04]
國務院工作組赴吉林指導救援處置      [2013-06-04]
大連石化4年6事故 國務院問責78人      [2013-06-03]
國務院:按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      [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