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坊間一直在議論,貨幣戰爭何時打響?其實,貨幣戰爭已經打響,初步的戰果是,美國在傷人,中國更多的是自傷。
據環球網報道,危機發生了怎麼辦?製造另一個危機;泡沫破滅了怎麼辦?製造另一個泡沫。唯一的不同是,明智者知道什麼時候收手。這一秘訣,經濟學教科書沒有這麼教過,但卻被人不斷地實施。這十多年大抵如此。當網絡泡沫爆發後,格林斯潘用低利率製造了一個次貸泡沫,但不知收手,乃至引爆了金融危機,為危機買單者主要是美國民眾。
本次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出現經濟衰退和高失業,伯南克應對的辦法是量化寬鬆,這是開動印鈔機的學術性說法。幾年過去,不容否認,量化寬鬆對美國經濟刺激作用很明顯,失業率下降到已經不成為頭號政經問題的地步。在股市,股指屢屢創下新高;在房市,一些地方出現搶房潮。儘管有幾年來被壓抑的購房「剛需」作支撐,但目前的火爆情形,超出了一個均衡市場應該有的局面。換言之,新的泡沫又在蠢蠢欲動。因此,伯南克此時提出要退出量化寬鬆,是時候了。
這一次,誰來買單?這些年,生活在美國,最值得慶幸的是通貨膨脹率保持在低位。儘管聯儲會的印鈔機日夜瘋狂運作,民眾的衣食住行開支與幾年前比,沒有太大變化。其秘密就是轉移到了其他國家,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因此,新的秘訣是,我有危機,你來買單。
中國為了抵禦風險,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也實行中國版的量化寬鬆。但中國似乎走得太遠。媒體最新報道,這幾年,中國開動的印鈔機更瘋狂,新增貨幣供應量遠遠超出美國、日本、歐元區。但問題出在,與美國不同,中國的量化寬鬆沒有出口,形成了一個經濟堰塞湖,造成了中國通貨膨脹,與幾年前相比,中國國內房價、物價漲幅太多,企業、政府得益,但老百姓在為此買單。由於人民幣匯率上升,中國人只有出國才顯得有錢,這是來美旅遊購房購物潮的背後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