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巡視組進駐人大 老師讓學生別鬧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7-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從6月3日至7月8日,在熱鬧喧騰的畢業季,這裡的巡視始終靜悄悄。

厚厚一摞材料塞得有點費勁兒

據北京晚報報道,6月30日,正在施工的人民大學人文樓四周被一人多高的藍色隔板圍住,北牆處搭了十多米高的腳手架,只在大樓右前方留著三米左右的出入口,樓前堆放著鋼管和碎石料,在小型挖掘機的轟鳴運轉中,鮮有師生進出。

記者要尋找的信箱安放在樓內電梯旁,長方形的紅色金屬箱半米來高,正前方貼的粉紙上打印著「中央巡視組聯繫箱」幾個字,箱子落了鎖,底部還有輪子可以移動。一位頭髮花白稀疏的老先生正攥著一摞材料往信箱裡塞,由於信箱上方的開口不大,材料又厚,老人塞得有些吃力,一邊塞還一邊神色凝重地朝四周打量。這時,邊上的電梯門突然打開,老人趕緊用力把手中的材料按進信箱,匆忙轉身離開。

這是近一個月來,記者唯一一次現場目睹有人親手向聯繫信箱內投遞材料。

6月3日,中央第十巡視組進駐中國人民大學。組長陳際瓦是政協第十一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主席,副組長張化為是原中紀委第五室主任,曾擔任中組部第一企業金融巡視組的副組長,據報道曾參與過成克傑案的偵辦。

當天上午,巡視工作動員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召開。校黨委書記靳諾在會上表示,將「把接受巡視作為對中國人民大學整體工作的一次政治體檢」。

從這一天開始,作為唯一一所被中央巡視組進駐的高校,關於人大的各種新聞都會讓圍觀者聯想到「巡視組」,就連人大為「新生研討課」導師發放2萬元經費,也引來了「在巡視組眼皮底下花錢?」之類的評論。

然而,身在其中的大部分師生卻並未感到困擾,一個月來,人大校園裡唯一的變化,也許就是分別設置在明德主樓、人文樓和逸夫會堂的三個巡視組聯繫信箱。

巡視組進駐,「請大家低調點,不要太鬧」

距人文樓不遠,設在明德樓和逸夫會堂的兩個聯繫信箱,境遇可謂是一冷一熱。

位於學校西北角的明德樓作為人民大學主要的教學和辦公大樓,通常需要出示本校學生或教職工的「一卡通」方可進入;不過,當記者詢問裡面是否有巡視組的聯繫信箱時,保安回答:「就在大廳裡,如果有需要,可以進去。」

同樣規格的信箱放置在大廳西側,十分鐘內約有二十餘名師生從聯繫箱旁經過,期間沒有一人駐足,保安告訴記者:「這信箱跟學生沒啥關係,主要是給老師反映意見用的,不過也沒見幾個人往裡投。」

設在逸夫會堂的第三個信箱卻熱鬧的多,會堂的保潔人員告訴記者,這裡經常會有校外的人來投信,「應該有人來收過材料,不然箱子估計都得滿了」。

6月中旬,數十個人帶著各自的材料找到逸夫會堂,想要交給巡視組,結果「沒看到人,只能把材料放在箱子裡」,一名來訪者說,專門趕到人大來只是因為信任中央巡視組,而她要反映的問題和這所大學無關。後來,她還去了駐在附近賓館的另一個巡視組,「比(人大)這邊好,有工作人員出來接待。」雖然她的問題和該巡視組的進駐單位也沒有關係。

說起這種情況,學生們倒也不覺得奇怪,還有人講起了在學校裡流傳的段子:有外地人到北京來找「人大」(人民代表大會),一不留神就被出租車司機帶到了「人大」(人民大學)。

6月底,美女畢業生康逸琨身著學士服的照片一登上人民大學的官網主頁,立即被網友們封為「人大女神」,學校官網也一度被「點爆」——畢業季的大學校園熱鬧喧嘩,而備受各方關注的巡視組工作卻格外低調。

被問及有關中央巡視組進駐的情況,一位80後的年輕教師告訴記者,消息在媒體上剛一公佈,就有朋友來跟他打聽,學校是不是「出事」了,「可能大家覺得這麼高級別的巡視,不會巡視了一圈什麼事都沒有。但是我們都在忙學生畢業的事兒,就算在學校裡迎面碰上(巡視組)也不認識。」

「這都是高層的事兒吧,像我這樣當老師的,只管講課就行,有課的時候我就去,到學校也是直奔教室,上完就走了,感覺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老教師周孝正說。

一些院系領導和校部機關老師則直接表示,「巡視工作有一定紀律要求,不方便議論太多。」

普通學生對巡視組的關注度更低,除了見到過學校大屏幕上打出巡視組進駐的消息外,大部分人連校園裡的聯繫信箱都沒有留意。只有在聽說巡視組要聽「街談巷議」之後,有人調侃:「會不會哪天吃飯的時候,旁邊坐的就是巡視組的『臥底』?」

6月16日,在人大的一封研討會的通知郵件中,老師提醒參會學生:因為人大內部裝修,研討會將在××大酒店進行,而中央巡視工作組就住在酒店裡,「所以,這次要請大家低調一點,不要太鬧。」

「全校中層幹部、二級教授都會被約談」

如此高規格的巡視組進駐,卻幾乎看不見摸不著,那麼巡視工作究竟怎樣進行呢?

學校的有關人員向記者透露了這次巡視的大致工作流程:「巡視組剛來的時候,學校層面做了專項匯報,包括學校的校史、辦學情況以及『八項規定』的落實情況。巡視期間,學校層面直接對口的幾個部門,如校辦、紀委、組織部等需要準備一些相關材料、聯絡安排談話。全校中層幹部、二級及以上教授都會被安排約談,但地點並不在學校,會有工作人員通知被約談對像分別到巡視組辦公的地方談話。」

2004年,時任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組長的任克禮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專訪時提到:「巡視組每到一地都要和100位至200位幹部談話。」

2011年7月,在中央第五地方巡視組回訪天津市情況反饋會上透露,當年4月中旬到6月中旬,巡視組與180名領導幹部進行了個別談話。

「巡視組下去,只要讓關心這方面的教職工能夠獲取這樣的信息,找到反映問題的渠道就行,並不需要大張旗鼓地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

事實上,這樣低調的工作方式與中央在2009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是一致的。根據該條例第二十條第九款規定:巡視組不干預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正常工作,不查辦案件。

訪問

為什麼是「人大」?

十個巡視組的工作信息一經公開,作為其中唯一一所有巡視組進駐的高校,中國人民大學立刻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身在其中的師生們也不免好奇:「全國一共就十個,怎麼我們還『分』到了一個?」

在巡視歷史上屢屢揪出「老虎」,拍掉「蒼蠅」的中央巡視組被公眾寄予厚望,那麼,在巡視對象的選擇上會有哪些考量?巡視工作和日常的紀檢工作又有哪些不同?

中央巡視組不是欽差大臣

汪玉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在對象的選擇上,首先考慮「面」,要具備廣泛的覆蓋性,足夠全面;其次是「點」,往往首先選擇群眾呼聲高或者反映問題比較多的以及一些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地方。

由於本級紀檢就是由本級領導任命的,他怎麼能反過來監督本級領導呢?這很困難。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巡視工作是對紀檢弊端的補充。紀檢可以作為平時的監督,但在一些關鍵點上,特別是面對一些高級領導,本級紀檢無能為力時,就需要巡視組發揮力量,可以說是種互補。巡視工作通過明察暗訪,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找出問題的關鍵。像陳良宇等案子,都跟巡視有關係。

竹立家(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巡視工作的初衷是防止問題發生,不能覺得選到誰就是誰有問題。

中央巡視制度從1996年提出,2003年開始正式運作,到現在正好10年。與以往的巡視工作相比,此次最大的亮點在於巡視組組長「一次一授權」,把過去的組長「職務制」改為「任務制」,從制度上預防巡視組本身可能出現的「巡視腐敗」,也讓巡視工作任務更明確,責任性更強。

中央巡視組在本質上與過去的「欽差大臣」是不同的。「欽差大臣」是由皇帝直接派出或任命的,屬於封建社會的個人行為,為皇權服務,而我們的中央巡視組是現代社會的組織行為,代表人民開展工作。另外,古代「欽差大臣」的權力很大,容易滋生腐敗,而現在的中央巡視組只負責提供線索和建議,不直接參與查辦案件。

讓掌握內情的少數人,沒有顧慮地向巡視組舉報

汪玉凱:

巡視過程中,不要只關注上層,只聽領導匯報,不要只看官方的,還要看民間的、社會的,要提供多種便利的方式,讓老百姓能夠直接舉報。

其實,判斷民意的走向並不困難,難在找到事實,而事實往往只有少數人瞭解。如何能夠讓掌握內情的少數人,沒有顧慮地向巡視組舉報,這可能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竹立家:

巡視的方式除了座談、約談以外,還有一種方式是暗訪。巡視組的成員不暴露身份,深入到公共場合,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這樣最真實。一個地方工作好不好,幹部好不好,群眾是最清楚的,必須要瞭解群眾的看法。對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事件進行排查,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也對一些官員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下一步,希望我們的巡視隊伍中能夠吸收更多公共管理專家和法學專家參與,這樣的話,可以讓巡視工作的規範性、科學性程度更高。

      責任編輯:賈銘
人大委員痛批城鎮化報告貪大求快      [2013-06-30]
周文斌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資格      [2013-06-29]
金鐵霖人大開課 宋祖英參與教學      [2013-06-22]
新疆載36人大巴衝下高坡 已致11人死亡      [2013-06-18]
京載有多家媒體人大巴遭遇車禍      [2013-06-16]
中央巡視組歷史:挖出蠹蟲陳良宇      [2013-06-14]
中央巡視組十年變革:更注重反腐      [2013-06-06]
中央巡視組長選自離開一線高官      [2013-06-05]
10個中央巡視組聯繫方式匯總      [2013-06-04]
中央第七巡視組進駐中國出版集團      [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