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娛樂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黃秋生歎華夏文明在內地已死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7-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黃秋生

【文匯網訊】自嘲「拍過很多爛片」的香港知名演員黃秋生近日在微博「發聲」。他用繁體字在微博寫道:「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居然過半人看不懂 哎 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此言一出,引發網友熱議。

據中新網報道,正體字在廣義上是指人類在特定時代及範圍內使用的符合標準或規範的文字,此概念多用於指標準漢字。由於現在漢字演變的歷史,中國大陸的規範字是簡化字。在語言政策的爭議上,台灣採用「正體字」這一詞除了含「標準」之義,還意味著「正統的漢字」。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發表談話表示,不應將「正體字」稱為「繁體字」。他認為「繁體字」這稱謂這對中國人使用好幾千年的「正統漢字」,即所謂的「繁體字」來說「不公平」,因此應稱為「正體字」。

黃秋生在微博上聲稱大陸過半人看不懂中文正體字,並推斷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此言立即遭到了諸多網友的吐槽。

網友@馬前卒 表示:「不說簡體識字率,就說接近一半人看得懂繁體字,這就是新中國的偉大成就。」

網友@夢遺唐朝 編寫了一條段子,吐槽黃秋生曾接拍多部主題跟「色情、變態、暴力」相關的電影。

網友@包容萬物恆河水 梳理了現行港台繁體字的發展脈絡:「現行港台繁體字的主要依據是滿清1874年的『欽定正體字』,將大部分漢字的不同寫法全部刪除只保留一種,『欽定正體字』之前漢字字形有3萬多個,『欽定正體字』之後只剩1萬,名為繁體字實為殘體字。比起抱著被清政府以『筆畫最多者留』為原則大刪的『欽定正體字』當寶的人,我的優越感簡直爆棚。」

網友@桔子樹小窩 認為簡體字的推行有著深遠的意義:「舊時君王為愚民統治需要,選字就繁不就簡,只盼文盲遍地,以保天下江山。建國後為了讓大家都認字,重新選定字表,選字就簡不就繁,原是功德無量之事。中國古漢字好幾萬,繁體字不過一小部分,有什麼好得意?」

網友@宮吐槽 對黃秋生的言論進行了嘲諷:「寫篆文有90%的人看不懂,華夏文明彌留了;寫金文甲骨幾乎沒幾個懂,華夏文明看來是死透了。華夏文明靠的是仁義禮智信,沒教您老演某些題材的電影啊!」

網友@公子子彧 吐槽:「美國人的飛行器都要出太陽系了,秋生老師還在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

很多網友表示,簡體字和繁體字都類屬中文,簡體中文使用方便,這恰恰是一種進步。相比之下,繁體字其實就是沒有進化完全的所謂「華夏文明」……文字的變革和傳承並沒有衝突,不是所有人能看懂甲骨文,才能拯救華夏文明。

網友@夕詞 認為:「文明這東西,不是在文字上,而是在人身上,在千千萬萬普通人身上。」

網友@李小飛 表示:「歐美有多少人能看懂拉丁文啊?寫不同字的人希望能互相尊重。」

網友@蔣抽抽_Lucifer 則直言:「簡體字也是華夏文明。」

漢字的簡繁之爭由來已久

台灣親民黨「立委」李桐豪2013年3月14日表示全世界使用繁體字越來越少,但這才是中華文化最重要傳承精髓,並指出「簡體字已經把我們文化徹底摧毀」。

大陸方面,方舟子曾發表過文章專門解釋漢字簡化的歷史以及現實意義。簡化漢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定前進」。在盡量採用在民間已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情況下,「簡體字政策」只負責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絕不擅自造字。關於「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等謠諑,方舟子稱這只是台灣方面的宣傳戰術而已。

網友之間也曾為簡繁之爭編寫過段子。堅持繁體字為「正統」的人群表示:「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廠空空,面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湧無力,有雲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可魔仍是魔,匪還是匪」。他們用這種方式嘲諷大陸的簡體字政策。而大陸的網友也編寫橋段回敬:「漢字簡化後,黨內無黑,團中有才,國含寶玉,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醜雖無鬼,只不過台無吉,灣無言。」大陸網友對繁體字優於簡體字的說法不以為然,認為漢字簡化是歷史必然:「漢字從金文篆書一直到現在簡化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Joshua
黃秋生首談離開新浪微博原因      [2013-08-01]
黃秋生疑因蒼井空退出微博      [2013-07-28]
內地教授:談黃秋生謬論是抬舉他      [2013-07-18]
「左派」黃秋生:文革不全是毛錯      [2013-04-14]
甘肅攜手北大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學術平台      [2013-07-21]
《敦煌伎樂天》 央視首映 千年樂舞傳創華夏文明      [2013-04-30]
甘肅畫家手繪230米《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攬勝圖》      [2013-04-24]
敦煌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傳承華夏文明      [2013-06-20]
甘肅建「智庫」服務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2013-04-28]
王三運:慶陽香包「繡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      [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