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丁學東上位 暗示財政部影響中投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7-1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作為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從誕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平凡。儘管該公司一直努力保持低調,但其每每在海外有投資大手筆,總讓輿論關注。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執掌中投的董事長毫無疑問也是聚光燈下的人物。今年3月,中投第一任董事長樓繼偉就任財政部長。在經歷了近四個月的職位空缺和等待之後,中投公司的新掌門人選終於塵埃落定。

7月5日,中投公司網站發佈消息,國務院2013年7月3日決定,任命丁學東為中投公司董事長。丁學東為什麼能獲得中投帥印?今後他將領導中投走向何方?短短6年歷史的中投又將面臨著怎樣的壓力和挑戰?

功底紮實的學者型官員

與樓繼偉一樣,丁學東也在財政部工作多年,就任中投公司董事長前,均擔任國務院副秘書長。

出生於1960年2月的丁學東是江蘇常州人。他的人生履歷一直與財政部緊密相連:1977年3月參加工作,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生部,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此後,歷任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辦公室主任兼人事教育司司長、產權司司長,財政部國有資本金基礎管理司司長、農業司司長、教科文司司長,財政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國務院副秘書長。在任國務院副秘書長期間,丁學東一直從事抗震減災工作。

在財政部任職的多年裡,丁學東的職業生涯順風順水,他34歲任司長職位,46歲任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後升任財政部副部長;2010年5月,他成為當時最年輕的「60後」國務院副秘書長。

一位接近丁學東的機構人士透露,丁學東有著紮實的財務功底,為人低調,曾有過在財政部系統外講學的經歷,屬於年輕的學者型官員。

分析人士指出,丁學東在最後關頭脫穎而出,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此之前,關於中投公司董事長的繼任人選,一度眾說紛紜。此前,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央行副行長兼外管局局長易綱、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以及中投公司現任副董事長高西慶,甚至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均被認為是可能的繼任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對中投公司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因此第二任董事長同樣出自財政部,不足為奇。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之初,2000億美元的註冊資本,來自財政部發行的一筆1.55萬億元人民幣的特別國債,以此向央行購買了等值的外匯儲備。

中投公司初期的元老,包括金立群、汪建熙等人,均來自財政部系統。

由於中投公司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特殊身份,外界一直認為繼任者應具備資產管理經驗,或擁有處理國際事務的經歷,但是這兩樣丁學東均不具備。

不過,樓繼偉在擔任中投公司董事長前,也沒有從事過資產管理行業或處理過國際事務。熟悉樓繼偉的人評價說,他的頭腦非常清晰,工作認真,辦事不拖拉。而且,「他是個市場派,對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立場堅定。」

2007年,中投成立之際,樓繼偉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體制內最適當的董事長人選---學者型官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操盤手,在中國財經界形象和口碑都不錯。

如今,曾經長期從事抗震減災工作的丁學東,可能需要將對自然災害的風險意識,轉換為對投資風險的瞭解,帶領中投走向成熟。

2008年,中投公司成立後第一份年報報出海外投資虧損,雖然2009年、2010年均實現了11.7%的海外投資回報率,但仍難以扭轉外部對中投公司的負面印象。2011年,中投公司海外投資再次出現虧損,外界輿論壓力陡增。不過從年化收益來看,至少樓繼偉在他的任內,圓滿完成了任務。

未來面臨嚴峻壓力

樓繼偉留給丁學東的是一個框架完整的中投,開局不錯。可是,丁學東將這一棒接過來也一點不輕鬆。

他注定要被反覆拿來與樓繼偉作比較。除此之外,中投公司如今面臨的一些問題,也需要他在任內得到解決。比如中投公司在美國投資受阻、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完成投資回報任務,等等。鑒於海外宏觀環境瞬息萬變,丁學東繼續提高年化收益率的壓力不小。

前任董事長樓繼偉曾坦言,由於當初發債成本過高,中投公司每天至少要賺3億元人民幣,才能夠支付其資本金的利息,壓力很大。業內專家表示,中投公司此前一些海外投資項目遭遇虧損,未來的一大要務是培養熟悉國際資本運作的有經驗和有能力的人才。

對丁學東來說,海外宏觀因素中,美國市場態度的變化,是亟需解決的棘手問題。在中投公司成立之初,美國希望借中國之手,幫助其重振國內經濟,於是市場之門為中投公司持續開放。

然而,最近幾年來,隨著美國經濟的日益復甦,以及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情況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對中國越來越不利。今年4月的博鰲論壇上,中投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西慶指出,金融危機時,美國對中投公司表示歡迎;可是危機之後,美國人開始拒絕中投公司在美國投資。

高西慶說,全世界還有100多個國家沒有拒絕中投,他不認為這會影響到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資。但是分析人士認為,高西慶的公開表態,帶有官方色彩的外交辭令,事實上,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向中國關閉,不可能對中投公司沒有影響。

中投公司2011年報顯示,投資組合中股權部分的分佈,北美佔據了43.8%。在2009年和2010年,北美地區的占比分別是43.9%、41.9%。一位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表示,以美國的經濟總量和市場地位,繞開美國進行資產配置,難度較大,且風險也會顯著提高。

如何打開美國市場沉重的大門,可能是丁學東上任後,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7月10日開啟,如何運用這個可能的契機,憑借高層對話打開去美國投資的突破口,解決中投公司的投資難題,對丁學東來說,是挑戰。

穩定資金來源待解決

除了開拓美國市場等難題,還有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需要丁學東去解決。作為一家資產管理機構,中投公司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這不僅將減低投資的容錯率,更不利於平衡投資組合的流動性。

自中投公司成立以來,僅在2011年獲得了外管局300億美元的注資。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而作為中國主權財富基金的中投公司,僅管理2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不到10%。

在中投公司資產規模止步不前的同時,外管局和社保基金的資產規模一直在膨脹,中投公司的地位越發顯得尷尬。此前曾有中投公司的高層表態,願意為國家管理更多資金,但是獲取資金的機制一直未能理順。對丁學東來說,如果能夠建立起新的獲取資金的機制,將對中投公司大有裨益。

目前中投公司員工人數已超500人,而2008年時,中投公司只有194人,人員數量的增長意味著中投公司有足夠的能力管理更多的資金。

除此之外,解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的定位,也是中投公司上下一直期盼的事情。中央匯金是中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自設董事會和監事會。中央匯金投資並持有國有重點金融企業的股權,並代表國務院行使股東權利,不開展其他任何商業性經營活動,不干預其控股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

分析人士表示,中投公司成立之初,定位為海外投資,但由於中央匯金帶有濃重的「政府金融資產賬戶」的屬性,合併進入中投後,中投的公司性質開始模糊不清。部分海外市場不把中投公司看作是市場化運作的企業,而是當成一個准政府機構,這也是中投公司在海外被拒的原因之一。雖然中投公司專門成立了中投國際,全權負責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資,以示與中央匯金有別,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此前中投公司曾多次傳出將中央匯金剝離的消息,但一直未被官方證實。而這一情況是否在丁學東任內是否會有進展,值得關注。

中投六年來潮起潮落

中投的全稱是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的國有獨資公司。中國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集15500億元人民幣,購買了相當於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為中投公司的註冊資本金。

作為主權基金公司,國務院對中投是有明確定位的,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謀取更高的回報。更簡單一點說,中投就是代表國家到境外投資的公司。

其經營宗旨是持有、管理和投資其受托資產,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努力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中投公司已建立了完整的治理結構,包括董事會、監事會和執行委員會;依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董事會確定的方針政策運作,並對國務院負責。

回顧成立6年來的歷史,中投公司的業績表現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走勢密切相連。2007年成立之初,中投公司為了盡快建立頭寸,做了幾筆較大規模的公開市場投資,其中爭議最大的兩筆是摩根士丹利和黑石公司。在之後接踵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機中,這兩筆投資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賬面浮虧,中投也遭到不少批評。

在接受採訪時,高西慶曾經多次提及上述兩筆投資,他承認中投成立之初缺乏經驗,但他強調中投也有很多成功的投資,只是由於各方面的限制沒有披露。

2009年和2010年,國際金融市場從危機中逐步復甦,中投公司抓住機會迅速增加倉位。到2010年,中投已經基本上滿倉操作,這也為當年中投創造較好的投資收益打下了基礎。可是一年之後,由於國際商品市場尤其是能源和資源品價格大幅下跌,在這些領域持有大量頭寸的中投公司也遭遇了損失,當年中投海外投資組合虧損4.3%。

轉機出現在2012年,美國經濟的強勁復甦以及美國股票市場的持續上漲,又推升了中投公司的業績。

高西慶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中投一開始以5年作為考察自身業績的週期。但是國際上主流的主權財富基金都有十幾年、幾十年的歷史,中投也應該以更長的時間週期加以衡量。目前,中投公司已經將業績評價週期延長至10年。

近幾年中投公司仍然顯著增加了房地產、基礎設施等回報較為穩定的資產類型的投資,同時在石油和天然氣、礦產等領域進行更廣泛的直接投資。這些投資的回報週期更長,與中投的長期投資策略也更為吻合。

雖然美國市場步履維艱,歐洲以及其他地區市場對中投還是敞開大門的。中投高層曾經表示,美國和歐洲仍將是中投公司今年投資的重點,儘管歐元區債務危機仍是令人擔憂的重要因素,但是中投公司不會拒絕投資歐洲。

2012年初,中投公司投資收購了泰晤士水務公司8.68%的股份(市場估計交易金額為12億英鎊)。

英國政府2011年底發佈了新的國家基礎設施規劃,旨在推動基礎建設投資,刺激英國經濟增長,規劃提出一些重要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計劃。與此同時,英國政府首次公佈了涵蓋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超過500個基礎設施項目和方案,其中對中國企業來說不乏良機。

時任英國貿易投資國務大臣格林公開表示,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國有或私營的公司,基金等金融機構都是歡迎的合作對象,「英國企業可為中國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技術支持,而中國的投資將能助力英國經濟復甦。」

      責任編輯:ShelleyPang
丁學東掌中投 面臨政經雙重壓力      [2013-07-06]
丁學東或為克強新政班底重要人選      [2013-07-06]
國務院任命丁學東為中投董事長      [2013-07-05]
中投董事長難產幕後:高層在遲疑      [2013-07-02]
丁學東出任中投董事長      [2013-06-28]
消息稱丁學東將出任中投董事長      [2013-06-28]
中投每天賺3億 仍無人敢接掌      [2013-06-01]
工行原副行長李曉鵬任中投監事長      [2013-05-27]
英媒:兩候選人怕背黑鍋拒掌中投      [2013-05-27]
消息稱黃奇帆或將任中投董事長      [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