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美國媒體7月22日稱,根據他們獲得的一份秘密文件,英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違規操作並不僅限於銷售層面,還涉及在中國的藥品研發業務。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3日報道,《紐約時報》聲稱獲得了葛蘭素史克從2011年11月開始的內部審計文件,顯示葛蘭素史克研發神經類藥物的上海研發中心存在著嚴重問題。
貿然開展人體試驗
據瀟湘晨報報道,葛蘭素史克的內部審計報告指出,其中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涉及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和運動神經疾病藥物的研發。報告稱,研發項目的負責人在藥品已經開始人體試驗之後才瞭解有關的動物實驗報告。
報告顯示,該藥的項目負責人未能及時獲得藥品在老鼠身上的三次試驗結果。調查過程之中,審計人員發現有6項研究結果未見匯報,早期的人體測試卻已在進行之中。這被指存在巨大潛在危險,因為參加人體試驗的患者可能承擔不必要的危險或接受無效的治療。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醫學倫理部門負責人阿瑟·卡普蘭的話說,如果情況屬實,這將是醫學研究中「不可饒恕的罪惡」。他認為,任何人都不能在沒有得到足夠資料的情況下批准開展人體試驗,這是嚴重違反醫學倫理的行為。
參與者是否知情存疑
審計人員還發現,該公司僱員未能記錄研究參與者是否在臨床試驗過程中籤了新的同意表格,沒有記錄參與者是否服用了計劃劑量的藥物,也沒有記錄他們是否在發現參與者不遵守臨床試驗規定的情況下進行了跟進。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800多種新藥進行人體試驗,涉及人群約50萬人。關於受試者,民間有一個十分形象的稱呼——「藥人」。外國藥企熱衷在中國開展人體試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數字顯示,在美國藥物臨床試驗中,甚至能達到80%都是在發展中國家去實施的。
葛蘭素史克在聲明中稱僱員充分地監督了試驗,但也承認他們沒有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完善的記錄。
在中國做研發更便宜
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說,自2006年以來,全世界20家最大的製藥公司中有13家在中國建立了研發中心。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埃裡克·坎貝爾的話說,在中國做研發要便宜一些,但毫無疑問,更便宜往往導致更危險。報告說,葛蘭素史克2007年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不僅希望幫助其藥品在中國通過審批,也希望在這裡展開初級研發工作。
人體試驗5個環節
按國際通行規則,一項新的藥品或醫療器械投入臨床使用,必須經小動物試驗、大動物試驗、人體試驗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還有漫長的時間。
一、醫藥企業提出申請
二、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批
三、召開啟動會進行解釋
四、招募試藥人健康檢查
五、簽訂同意書正式試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