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摸底:9省會城市債務率超100%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7-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地方債務圖解

【文匯網訊】昨日,審計署官網發佈消息,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本次全國性審計工作將於8月1日起全面展開,全國審計機關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

據新京報報道,國務院26日下午發特急明電,要對全國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審計署暫停所有項目開始培訓,本周進駐各省市區。

據瞭解,本次審計是最近三年來,審計署第三次「把脈」地方政府性債務。第一次是2011年,審計署審計了1979年以來到2010年底,全國31個省市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第二次是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審計署選取全國36個地區(15個省及其所屬的15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及其所屬的3個市轄區),審計了2011年和2012年的地方政府性債務。

鑒於第二次只選取了36個地區,因此,本次審計是繼2011年後,審計署第二次全面「摸底」地方政府性債務。

專家稱正在制定的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在地方政府能否發債券問題上陷入「兩難」。按照全國人大公佈的立法規劃,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三審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屆時,將再次審議地方債券管理模式。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美國「汽車之都」底特律申請破產保護10日後,國務院就作出了全面摸底地方債務的部署,「速度很快,36個地區的地方債務審計結果,觸目驚心。這次全國範圍摸底,將對預防風險、建立科學完善的地方債務管理模式提供參考」。

現狀

地方債務高致「資不抵債」

36個地區的地方債審計結果已於6月公佈。在該份審計結果公告和上月27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審計署兩次對地方債敲響警鐘,強調目前,地方債存在個別地方政府債台高築、資不抵債、違規融資變相集資等問題。

地方債務總額在15萬億-18萬億

2011年,審計署審計了1979年以來到2010年底,全國31個省市區的地方債政府性債務,結果表明,當時的地方債務總額為10.72萬億元。

兩年已過,目前,全國的地方債務規模到底有多大?

今年2月,一國際金融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提出,中國各級政府負債可能高達30多萬億元。

對此,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予以否認。董大勝認為,根據國債、外債等數據測算,各級政府的負債應該在15萬億至18萬億元。

9省會城市債務率超100%

上月,審計署發佈的《審計公告》,也未通報目前的地方債務總額,但提出,至去年底,被審計的省市區地方債務總額共計38475.8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94%。其中,9個省會城市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最高的達188.95%,如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債務率最高的達219.57%。

報告指出,一些地區債務償還過度依賴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甚至陷入借新債還舊債「循環」。例如被審計的36個地區中,4個省、17個省會城市以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但這些地方去年的土地收入都明顯減少,其去年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需償還本息2315.73億元,系當年土地出讓收入的1.25倍。

上月,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披露,一些地方通過信託、BT(建設-移交)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現象突出。例如被審計的36個地區中,採用上述方式融資2180.87億元。

解讀

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

「地方債務風險整體可控」

今年系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償債高峰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的10.7萬億元地方債務中,約有11.37%需要在今年年償還,合計1.2萬億;2010年1384億的中央代發地方債券,3年到期今年需要還本付息,合計1500億。此外,地方政府通過信託機構融資的6500多億元政信合作,也有一部分需要兌付。

各級政府是否有能力應對償債高峰?是否會引發金融風險?對此,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等都曾表示,地方債務風險整體可控。

今年兩月,在全國兩會上,董大勝表示,我國地方債務總體規模並沒有一些國際金融機構所預算的那麼高,整體風險可控。

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項懷誠也表示,儘管地方債務規模近年來不斷增長,但中國的債務問題並沒有到嚴重的程度:第一,債務率本身不是特別高;第二,中國政府的債務基本上是內債;第三,中國政府債務「總體上看還沒有看到特別壞的、效率特別差的案例」。

此外,相關國家部委已對償債高峰年作出了部署。

除了加強對地方債務的審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分別在今年3月、今年6月兩度表示,將針對不同類型的地方債務,分門別類採取政策,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趨勢,之後研究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總的方向是「給地方政府開一條正道,堵住那些歪門」。

焦點

地方債券「禁還是放」?管理模式「兩端搖擺」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曾兩次參加預算法修正案座談會。據其介紹,我國該採取什麼樣的地方債券管理模式,地方債券究竟是禁還是放,一直是爭議焦點。

地方缺錢熱衷發債券

現行《預算法》規定,「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009年中央政府代發2000億元左右的地方政府債券,並且只有省級政府和計劃單列市具備通過中央代發地方債券的資格,地級市、縣級市禁止發行地方債券。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地方政府紛紛成立融資平台公司,通過平台公司發債券。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在「穩增長」的背景下,各地紛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推進步伐,地方債券發行規模逐年上漲。

葉青表示,地方政府之所以熱衷於發行地方債券,一方面原因在於「中央拿大頭、地方拿小頭」的現行分稅制體制,地方政府「事權」、「財權」不統一,想幹事,但缺錢;一方面在於目前的政績觀考核體系,以GDP、城市建設、形象工程為導向的政績觀考核問題仍普遍存在。

財經評論人楊國英指出,地方政府熱衷於發行地方債券,源於利益尋租空間,「地方政府通過持續舉債,不僅可以實現 保增長 的短期政績,更可以由此為關聯人的利益輸送提供便利」。

「禁還是放」下半年將有分曉

葉青說,針對地方債券存在的問題,預算法修正案修訂過程中,各界一直在探討,是不是該通過立法賦予地方舉債權,同時在法律中設定地方債券的審核程序。

就此,預算法修正案一審稿突破了現行預算法框架,賦予了地方政府舉債權,提出「對地方政府債券實行限額管理」;「地方政府如發債券,主體是省級政府」;「地方政府發債券的審批程序為:國務院確定地方債券的限額,報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下達,省級政府按國務院下達的限額舉債,作為赤字列入本級預算調整方案,報本級人大常委會批准」。

但二審稿刪除了上述條款,退回到與現行《預算法》一字不差的狀態,重申「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對於一審稿和二審稿的變化,全國人大財經委原研究室巡視員王連洲分析認為,一審稿和二審稿代表了兩種地方債券管理模式。一審稿是「適度放開」;二審稿是「一刀切禁止」。之所以從「適度放開」退回到「一刀切禁止」,主要是考慮到目前的政績考核和官員任免制度,為官一任一般只有幾年時間,採取「一刀切禁止」是為了避免現任官員追求政績,片面提高地方債券發行規模,引發政府風險。

但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提出,現行預算法關於地方債券的規定過於簡單籠統,已普遍出現了地方政府層面以潛規則強制替代明規則,大量隱性舉債的情況。「正確的思路和方略,應當是在地方已形成的實際負債面前,實事求是而又卓有遠見地 治存量、開前門、關後門、修圍牆 ,讓明規則變得有效、可行,使潛規則受到實質性的約束,有堵有疏,疏堵結合」。

下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三審預算法修正案。我國地方債券的管理模式究竟是「一刀切全面禁止」,還是「適度放開」,屆時將揭曉。

      責任編輯:SalviNg
審計署將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      [2013-07-28]
蘇州首富朱興良被執行監視居住      [2013-07-28]
何燕被查 領導照片曝露公司背景      [2013-07-28]
審計署將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      [2013-07-28]
廣州房叔昨受審 半億房產被洗白      [2013-07-27]
北京逾20股神破財後改行開出租      [2013-07-26]
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現身內地活動      [2013-07-26]
深圳富士康停工 營收大幅下降      [2013-07-26]
朱鎔基愛將傳遞訊號:將操刀稅改      [2013-07-26]
外資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      [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