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李嘉誠「離」港 半數資產移歐洲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8-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過去3年,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投資邏輯很好詮釋了一句話:大中華區好似一個商業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而城裡的人卻想逃出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8月1日,和記黃埔最新公佈的中期業績證明,李嘉誠的投資重心仍在不斷西移。受惠於英國配氣網絡WWU首次入賬收益和歐洲電訊業務持續改善,和黃錄得純利124億港元,按年勁升23%。以EBITDA計算,歐洲貢獻了集團35%的利潤,比香港和內地的利潤總和還要高出7個百分點。

在香港,李嘉誠正在為他的百佳超市積極物色買家,美國巨型私募基金KKR是最新的競購者。投行消息人士透露,和黃的心理售價不低於300億港元,籌得的資金除償還貸款外,很可能再次投入歐洲基建及公用事業。

作為一代「香港夢」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來越濃厚的「歐洲情結」,到目前為止,約半數的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3年累計海外併購額高達1445億港元。

李嘉誠究竟如何「離開」香港?

歐洲收購圖譜

「我1940年到香港,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我說話很少那麼堅定。」這是李嘉誠去年8月在中期業績會上的表白。

但李家的投資脈絡,卻似乎在講述另一個故事。李嘉誠的海外投資第一次被市場熟知源於2000年的「賣橙」神話,低買高賣,大賺1130億港元。不知是否因為年歲漸長,亞洲首富的投資策略越趨穩健,近年大愛公用事業。

2010年,以長子李澤鉅為先鋒,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和李嘉誠基金會聯手擊敗了由澳大利亞麥格理、阿布扎比投資局和加拿大養老金組成的財團,斥資58億英鎊(約700億港元)從法國電力公司(EDF)手中買下了英國電網業務。不到1年,長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費24.1億英鎊(290億港元)收購了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了10個月,長江基建高調出擊,6.45億英鎊(77億港元)收購英國配氣網絡Wales &West Utilities(WWU)。三項業務的企業價值合共超過125億英鎊(約1550億港元)。

短短24個月內,長江集團一躍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歷史投資總額超過300億英鎊(折合3720億港元)。單在基建方面,長江集團為英國1/4的人口提供配氣服務,旗下的英國電網掌控英國30%的電力供應;去年收購的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則為超過7%的英國人口提供食水。

毫不誇張的說,某種程度上,李嘉誠已經主宰了英國的經濟與民生。

完成收購WWU後,長江基建集團董事總經理甘慶林說:「英國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和成熟的法律、財務及受規管業務制度,集團視英國為最理想的投資地點之一。」但當記者在業績會上讓李嘉誠談論香港的營商環境時,他卻笑著說:「商人不談政治。」

今年6月,李嘉誠把觸角由英倫三島涉足到歐洲大陸。由控股母公司長江實業牽頭,豪擲97億港元收購荷蘭最大的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共計35%的股權。

除公用事業外,李嘉誠毫不吝嗇數百億資本開支,力求提振歐洲電訊的盈利。在最新公佈的中期報告中,主席李嘉誠用「重要里程碑」來形容歐洲電訊首次扣除資本開支後EBITDA錄得正數。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香港市場逐漸飽和,且不乏來自內地和海外的競爭者,零售、電訊業務盈利增長緩慢。

資產西移路徑

根據和黃提供的公開資料,自2010年以來,長和系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完成了10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445億港元。包括基建投資1241億港元和214億港元的電訊併購。這其中,歐洲地區占比高達97.1%。

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誠3年內僅有兩次參與併購。2010年,和黃從華潤集團手中耗費57億港元增持國際貨櫃碼頭的權益。今年3月7日,和記港口信託再次支付39億港元收購亞洲貨櫃碼頭股權的所有權益。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收購不到3個月,香港就爆發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碼頭工人罷工運動,前後歷時40天。最終,和黃屈服於壓力加薪9.8%才解決了勞資糾紛。截至6月底,和黃港口業務的EBITDA按年僅微升2%,與和記電訊香港並列盈利增速最慢的子公司。

就算是向來以香港為基地的地產業務,長實今年首6個月物業銷售收益同比大減37%至38.3億港元;由於出價不夠進取,年初至今竟沒有投得任何新土地。

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說:「商人永遠只會看重投資的回報率,香港盈利增長緩慢受制於過度競爭、人工和租金成本飆升等多重因素。歐洲經濟低迷,資產價格處於歷史低位,李嘉誠已逐漸將投資重心西移。」

這是有跡可循的。

2010年歐洲業務息稅前利潤(EBIT)占集團EBIT總額僅17%,香港占比30%,中國內地以28%位居次席。而截至今年6月30日,歐洲EBIT占比已升至31%,香港和內地分別降至17%和18%。若扣除資產折舊,歐洲上半年EBITDA錄得158億港元,是香港的2.4倍。

再以資本開支為例,和黃前6個月共計支出110億港元,投到歐洲地區的就有76億港元,占比高達69%。期內,香港與內地合共14.3億港元,甚至還不如亞洲其他地區的開支(20億港元)。

若計算資產和負債,歐洲總資產為3516億港元,占比44.5%。單一歐洲3集團負債累計1251億港元,若加上基建、港口和零售業務,歐洲債務總量超過集團總負債的一半。

郭家耀分析,資本開支的高低決定了公司資源投放的優先順序,李嘉誠寧可忍受連續8年的虧損(2003年-2011年)也要繼續投資歐洲3G業務,這本身已充分證明了歐洲在他心中的地位。

而高槓桿的財務投資出現在歐洲,則預示這場資產西移的過程還遠未結束。

      責任編輯:SalviNg
香港兩架飛機參與西沙遇險漁船救援      [2013-09-30]
香港窮人標準:全家月入11500以下      [2013-09-30]
香港一私人飛機降落時側翻 2人傷      [2013-09-28]
外交部駐港公署:反對美國總領事對香港政制說三道四      [2013-09-27]
梁振英:港人要對滬自貿區有信心      [2013-09-27]
香港重視與內地更高層面合作潛力      [2013-09-27]
梁振英重申政改不需外國援助      [2013-09-27]
香港政改不關外國的事      [2013-09-26]
梁敬國出任香港商經局副局長      [2013-09-25]
外交部:中國堅決反對外國干預香港內部事務      [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