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本核電國內重啟路遙 國外出口艱難。 【文匯網訊】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已經過去了2年零4個月,而在附近港口的海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濃度還在不明原因地繼續上升,事故處理也至今沒有終結。而就在今年7月9日,曾在事故現場指揮救助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前任廠長吉田昌郎撒手人寰。
據《中國經濟週刊》援引日本《東洋經濟週刊》報道,儘管東電的爛攤子還沒有理出個頭緒,但日本的核電已經開始準備再度啟用了。7月8日一早,就在吉田廠長離世的前一天,北海道、關西、四國、九州4家電力公司的10座核電站向日本核電規制委員會提出了重啟申請,並「希望政府同時審查全部核電站」。
然而,日本核電的新標準審查不透明,核電重啟還是要地方政府說了算;福島核電事故善後事宜至今未完成,圍繞核電的七大爭議仍未理出頭緒;企業想借出口緩解國內危機,但自身技術的限制、市場競爭激烈,可能會讓他們的出海計劃落空。
地方政府拒絕重啟
2011年3月福島核電事故後,日本於2012年9月成立了核電規制委員會(下稱「核規委」),制定了對重大核電事故的應對政策,在核電方面增加了新的限制。比如,核電站要配備多種電源,以備在核電站喪失外部電源時,保證核電站機器能夠運作;設立緊急對策辦公室;添加具有過濾功能的排氣設備;增加防火對策等等。此外,還要求核電站的使用年限在40年以內,安裝排氣設施,且電站不處於地質斷層帶上。
核規委根據這些條件審查是否允許核電站重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今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核規委將對核電站安全問題的審查做出判斷。
東京電力公司(下稱「東電」)此時也蠢蠢欲動起來。東電總裁廣瀨直7月5日訪問新潟縣政府,希望縣知事泉田裕彥理解東電在新潟的柏崎刈羽核電站的重啟問題。東電在2012年5月拿出的特別綜合事業計劃中提到,只有讓柏崎刈羽核電站重新啟用,公司才能扭虧為盈。
「我們希望東電方面能徹底調查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原因,追究相關責任。」泉田知事提出了這樣的條件,而根本沒有同意核電站重啟的意思。日本法律規定,只有核電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同意啟用,核電站才能投入使用,每隔一段時間,電力公司需重新申請一次。
從2012年9月開始,日本的電費已經上調了一次,這招致民眾的強烈批判,東電要想維持下去,如果不啟動核電,就需要再度提升電費。現在的東電,已處在虧損和用戶需求的兩難境地。
七大爭論,尚無對策
政府原定2013年拿出能源基本計劃,但官方至今沒有透露任何信息。要徹底解決日本核電當下面臨的問題,有7個問題繞不開,而這7個問題至今還未找到合適的答案:
1.新安全標準能否保證核電安全;
2.如何建設一個國有化的東電;
3.如何限制核電;
4.該出口核電技術嗎;
5.該如降低對核電的依賴;
6.電費上調後,中小企業面臨的破產問題該如何解決;
7.福島急缺處理核電事故的工人,該如何做好善後工作。
儘管新安全標準對核電站設定了種種新條件,但只要存有例外,標準就會落空。結果,對核電的限制,還是只能靠地方政府,把重啟的最終決定權交給周邊居民。
目前,東電希望在支付賠償金的時候,設一個金額的上限,不至於永遠無底洞地賠下去。有人提出,將全日本的核電站劃歸同一個電力公司管理,這樣能減少東電的負擔。有些人認為,如果東電變成了國營企業,問題處理的時候應該能好一些。
基於這些爭論,日本國內也分成了兩派。贊成派認為,讓福島縣內的核電站全部廢除掉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殃及日本的其他核電企業,地方政府應該和核電企業攜手管理好核電設備。反對派認為,目前核規委的審查手續不透明,形同虛設,而且新安全標準聽起來很好,但實際上給了核電企業一張免罪牌,似乎他們只要做到了這些,就可以不受任何良心的譴責。
核電出口看上去很美
日本核電設備生產企業共三家:東芝、三菱重工及日立製作所。這些企業都沒有在國外建造核電站的經驗,主要為法國阿海琺、美國西屋、美國通用電氣提供部分核電設備。
核電技術出口一直是日本企業的夢想,但正當他們想大幹一場的時候,福島核電事故令他們的美夢戛然而止。日本國內基本上不會建造新核電站,企業如果不去國外尋求出路,日本的核電技術很可能因此逐步消失。
放眼全球,核電市場依舊可觀。目前,世界上正準備建設的核電站共97座,每座核電站建設費用都在50億美元上下。今後,光這些正在建造的核電站,總額也在5000億美元以上。
「日本核電是世界最安全的。」今年4—6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便在世界各地遊說,向立陶宛、土耳其、阿聯酋、沙特、波蘭、英國等國強力推薦了日本的核電技術。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安倍政府已將推進核電的出口作為經濟增長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對於安倍首相的「頂級推銷」,東芝公司總裁田中久雄說:「簡直就是及時雨。」給予了很高的希望。
安倍的動作收到了一定效果。在土耳其,日本已經獲得優先交涉權,日本三菱重工與法國阿海琺的合資企業最終獲得了訂單。這是發生福島核電事故後,日本在海外獲得的首張訂單。
三菱重工在土耳其的核電站建設擬於2023年完工,形成獨立的發電送電體系。「伊籐忠商事及法國能源企業GDF蘇伊士公司,將成為三菱重工的合資企業,共同完成這項工作。」三菱重工核能出口部神田誠部長表示。
同時,缺乏經驗的日本企業正通過收購來提升自身的核電建造水平。
去年11月,日立用9億美元收購了英國核電公司和地平線核電公司項目。日立計劃在海外建設4~6座核反應堆。「我們在運行、維修方面,一直在尋求合作夥伴。」日立公司歐洲事業戰略室室長舛井崇說。
東芝則早在2006年以62億美元高價收購了美國西屋公司。東芝自己只有先進型沸水堆技術(ABWR,屬第三代核電技術),這項技術很難在美國得到認可。於是該公司收購西屋公司,獲得了先進非能動式壓水堆1000技術(AP1000,屬第三代核電技術)。
「我們現在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其所需的核電技術了。」東芝核電海外技術部部長野田哲也說。
然而,日本企業的美夢只是看上去很美。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保有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有100座,其中50%屬於西屋公司管理,這些核電站將相繼進入維修階段。近年來,美國因為發現了頁岩氣,能源價格開始下滑,相比之下,核電並不便宜。日本企業很難在美國找到新的市場。
此外,核電站從建造到停止使用大約要60年,能進入這個領域的業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風險與產出的利潤同樣巨大。今年6月,三菱重工交付使用的蒸汽發生器在美國發生了事故,美國核電企業只好廢棄該反應堆,三菱重工為此或將支付1.3億美元的損害賠償。
而日本企業不可能忽視它的強勁對手。中國如今已具備批量建設第三代AP1000核電站技術條件,而且建造價格更便宜。將來,中國使用自己的技術進入世界市場,日本的如意算盤也許並不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