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援引美國《世界日報》5日刊載社論指,眼前中國在東海、南海,受到美、日和菲律賓等聯合抵制。東亞經濟一體化也受到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阻擾,進展遲緩。雖然東邊海洋遇阻力和競爭,依然可以在西邊謀突破,也可以東西並進,多管齊下。中國如果非東、非西、非南、非北,但亦東、亦西、亦南、亦北,迂迴轉進,策略運用得當,便有機會成為世界中央的真正大國,就不是外國連手可以抵擋得住。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出訪中亞,同時赴俄國聖彼得堡參加G20峰會。他這次出席在中亞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非常重要,是中國鑄造西進大戰略的奠基工程,應予關注。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最近提出中國西進大戰略思想。他認為,「東穩西進」是中國應長期經營的戰略。中國不僅是傳統華夏秩序的中國,更應以世界秩序的「中央之國」自任。他說:「中國現在是非東、非西、非南、非北,亦東、亦西、亦南、亦北的中央大國。」「處於特別社會發展階段,擁有與眾不同文明傳統,承先啟後,縮小南北差距」。習近平此行頗有建構這個世界之央的中國意味。
中亞國家能源豐富,地廣人稀。中國需要能源,也肯下本錢,幫助他們擴大建設水壩、高速公路等基本設施。而融合中亞各國的「上海合作組織」,各國都有反恐的共同需要。
眼前中國在東海、南海,受到美、日和菲律賓等聯合抵制。東亞經濟一體化也受到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阻擾,進展遲緩。
歐亞大陸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中軸。19世紀末葉,地緣戰略家馬漢曾預言,誰能控制中亞的世界地理中心,誰就是世界霸主。當時英、俄在此展開「大遊戲」 (Great Game)。中國富強,足以成為世界屋頂上大遊戲的主角;中國是實力最強大開發中國家,中俄兩國合作無間,共同營造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亞是歷史傳統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今天歐亞大陸的新絲綢之路鐵路交通已經暢通了。從東海連雲港到德國漢堡路程只要15天,比海路運輸的距離短。中亞各國都非常積極促成新絲綢之路的發展,這是加快中亞經濟發展的有效辦法,世界各國都重視此一地區的潛力,日本、韓國都著眼於此,各種投資並不遜於中國。
歷史發展正帶給中國機會,東邊海洋遇阻力和競爭,可以在西邊謀突破,也可以東西並進,多管齊下。中國如果非東、非西、非南、非北,但亦東、亦西、亦南、亦北,迂迴轉進,策略運用得當,便有機會成為世界中央的真正大國,就不是外國連手可以抵擋得住。這個西進大戰略需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步步為營,多代經營,才能奏功。習近平的中亞訪問,不妨視為積極邁開西進的一小步,這也是「中國夢」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