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YJ-12反艦導彈2發可擊沉航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9-2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9月8日,日本方面發現中國兩架轟-6轟炸機穿過宮古水道上空,在東海和太平洋之間往返飛行。這次日本拍到的轟-6機翼下內側有獨特的長掛架,被認為是鷹擊-12的專用掛架。鷹擊-12,是中國最新研發的先進超音速反艦導彈。在很多軍事分析家眼裡,鷹擊-12是威力僅次於東風-21D彈道導彈的反艦利器。那麼,這是一種什麼類型的導彈?

最為神秘的反航母利器

據世界報報道,鷹擊-12重型反艦導彈(又名為YJ-12)屬中國最新的反艦導彈,也是目前為止最為神秘的反航母利器。

從網絡上的圖片來看,鷹擊-12重型反艦導彈採用了中國最先進的四進氣口一體式沖壓噴氣發動機,分別均勻對稱佈置在彈體周邊;彈翼採用可折疊式X佈局,彈頭採用略尖的拋物線氣動外形。這種佈局的好處是,當導彈進入高機動飛行模式時,至少會有兩個進氣道保持正常進氣,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末端的突防能力。

鷹擊-12是GPS+「北斗」聯合衛星制導+末端寬頻主動雷達系統,具有極高的命中精度。這種導彈發射後先爬升到一定高度的高空,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己方預警雷達的第一次目標參數確認,制導系統將參數發送給飛行控制系統後,導彈開始下降飛行高度進入低空巡航狀態。在低空巡航階段,導彈在靜默的衛星導航和慣性導航的引導下靜默飛行,速度為1.5馬赫,高度12∼15米。當飛行至攻擊目標到50公里時,主動制導雷達開機並與衛星制導確認目標最新參數,再與數據鏈信息相比對,確認後導彈進入末端攻擊狀態。

據猜測,鷹擊-12重量在2∼2.5噸之間,彈長約7米,飛行速度可達4.0馬赫,射程大約在400公里(也即「雙四」模式,特指400公里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鷹擊-12通過沖壓發動機賦予的高速性能,進一步壓縮敵方的反應時間,實現突防;如果集中進行「飽和攻擊」,破壞力將更加驚人。從作戰用途看,鷹擊-12可通過更換導引頭的方式,執行反艦乃至反雷達作戰,打擊方式非常靈活。

對於鷹擊-12載機的選擇,最早亮相的是 「飛豹」殲擊轟炸機。「飛豹」載彈能力強、航程遠、其充足的機體空間和較大的外掛能力非常適合改裝為重型導彈載機。「飛豹」的作戰半徑為1650公里,加上該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將對中國東、南沿海方向潛在的敵人造成巨大威懾,也有能力威脅第二島鏈內外的敵方海上目標。海空軍已經大量裝備的蘇-30MKK、殲-16、轟-6G/K等機型,也是鷹擊-12的理想載機;在作戰半徑上,這三者要比「飛豹」更大一些,能在更大的範圍內遂行反航母和反艦作戰任務。

由於鷹擊-12重量較大,即使「飛豹」這樣掛載能力比較大的戰機,也僅能攜帶兩枚鷹擊-12,換裝了新型發動機的轟-6G/K也只能攜帶四枚。

鷹擊-12主要設計目標是針對敵方設防嚴密的超大型海上目標,其超過300公斤的裝藥量,命中一枚也足以使大型艦艇喪失戰鬥力;如果同時命中兩枚,則足以把敵方的航母送進海底。

西方反導系統無能為力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刊文指出,鷹擊-12的高速度使其抗反導能力十分強大,甚至有可能導致各國水面艦艇防禦領域的一場新變革。鷹擊-12導彈末段速度達到4.0馬赫,當今西方現役任何近距攔截系統均對其無能為力。

專家們認為,DF-21D反艦彈道導彈和鷹擊-12超音速反航母導彈能夠有效穿透美軍目前由「宙斯盾」系統構成的艦載防禦網。要想攔截這些導彈,就必須研製更為高效的激光防禦系統,但這不是短時間能夠實現的事。預計至少在十年內,西方國家的艦艇還沒有有效防禦辦法。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認為,中國研製的鷹擊-12性能大大超過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反艦導彈,不但能從飛機上發射,還可以從軍艦、潛艇、陸地發射車上發射。這種導彈與聞名已久的東風-21D配合作戰,將使中國形成高低兩個方向的協同打擊能力,使敵方艦艇特別是航母等大型主戰艦艇難以防禦。

      責任編輯:春緋
中國航母編隊或配備攻擊性核潛艇      [2013-10-09]
華導彈出口大獲全勝 利潤高航母      [2013-10-08]
中國國產航母或可搭載超40架殲15      [2013-10-04]
專家:國產航母改進大 領先遼寧艦      [2013-10-02]
美媒:殲15中距空戰難抗越南戰機      [2013-09-30]
解放軍首提航母部隊 遼寧艦成軍      [2013-09-28]
中國無人機「利劍」可在航母升降      [2013-09-27]
解放軍司令:把航母建成拳頭部隊      [2013-09-25]
港媒:首艘國產001A航母似遼寧艦      [2013-09-25]
外媒:中國鷹擊-12 兩枚擊沉航母      [201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