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李亞鵬一直被媒體塑造成敢想敢為的人。2013年4月,本刊記者曾在「COART亞洲青年藝術節」專訪他,談及王菲、談及男人的四十不惑,他沒用遣詞造句包裝自己所做的事情。時隔半年,回看當時的訪談實錄,不禁讓人感歎,也許離別早已在細節裡打下伏筆。
一則微博發佈的離婚消息,將王菲和李亞鵬推向了輿論的中心。
據南方人物週刊報道,「我們的女兒李嫣以後會跟我在一起生活……我們從戀愛到結婚,財務一直是獨立的,所以也不存在財產分配的問題」。李亞鵬認為自己「要一個家庭」,暗指王菲「傳奇」般高高在上,引來無數網友回應:求子不得、靠王菲生活、外遇被抓現行……一個男人所能犯的錯或碰不得的軟肋,都被當作這場婚姻走向終點的原因。
香港媒體在娛樂新聞中一直反應迅速,最早指出王菲與李亞鵬的財產有距離,保守估計王菲身家達10億元,而李亞鵬頂多是王菲的十分之一。對外界質疑李亞鵬吃軟飯,好友陳昭榮否認道:「亞鵬地產事業項目很大,根本不可能靠老婆。外人不清楚,才會老在這上頭做文章,我這朋友最清楚,從頭到尾都知道兩人財務是分開的。」
因為喜歡做各種事情,李亞鵬走過很多彎路,這些曲線總會被罩上王菲的身影。「八爪魚」是王菲給李亞鵬起的外號,因為他一度有過8個公司。
2010年宣佈退出幕前時,李亞鵬名下有超過市值3000萬的物業。2012年,他曾表示,3年內投資約2500萬元做「COART亞洲青年藝術節」,最終,他在束河小鎮圓了自己藝術中年的夢,而被李亞鵬稱為個人終極夢想的「書院中國」項目,遲遲不見落實。
「嫣然基金」是他近年最受關注的項目。有一次,為「嫣然基金」募捐的信被當面扔在地上,兩個月後,他收到10萬元捐款和落款為「對不起」的捐助信。他對「嫣然團隊」說:「我們做公益、做慈善,永遠不要有這一種潛意識,認為自己在做公益和慈善,自己的道德一定比別人高尚了一點點。一點點都沒有。你去做,是因為你需要去做,你想做,這是你自己的個人選擇。千萬不要因為做了公益,而有道德優越感。」
「COART亞洲青年藝術節」籌備的2010年,王菲打破5年的沉默,在全國開了多場復出演唱會,門票從2500元飆升至12000元,即便如此依然一票難求,一年的吸金能力高達1.3億人民幣。
女兒李嫣的病曾讓兩個個性迥異的人同心協力,現在女兒痊癒了,兩人的個性差異愈加凸現,陳昭榮說:「也許這比喻不太恰當,但成龍跟林鳳嬌能走到今天,也是一邊能犧牲,但菲鵬偏偏都是幕前的耀眼人物。」
李亞鵬一直被媒體塑造成敢想敢為的人。2013年4月,本刊記者曾在「COART亞洲青年藝術節」專訪他,談及王菲、談及男人的四十不惑,他沒用遣詞造句包裝自己所做的事情。時隔半年,回看當時的訪談實錄,不禁讓人感歎,也許離別早已在細節裡打下伏筆。
我能夠在無常當中隨時調整自己
人物週刊:商人、文化人、公益人、演員,這麼多身份你怎麼協調,未來的重心是什麼?
李亞鵬:每個人道路不一樣。我18歲考上中戲就感慨,一個做了10年無線電的人上了中戲,人生道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鄧爺爺1989年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在美國拍戲也是一個機緣,拿到了50萬美金的風投,98年底做了一個網站,到現在也做了許多商業上的事情。但我從2000年到2010年,每年拍一部戲,每部戲基本拍3個月,很難割捨演員這個職業。
大學不管情願與否還是上了,而且一切的根基是從這兒起的,要真的斬斷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到2010年我才真正找到和明確一生要做的事情,從這點來講我又不是那麼幸運的人。比如我的同學王學兵、陳建斌,我們一起長大,他們從小就堅定做演員,我卻不是。我以後主要做3件事:一個是嫣然天使基金,我一定會做,這是為我女兒做的;第二件事是COART,為了自己20年藝術生活的一種延續而做,畢竟這20年的藝術生活是不可抹殺的,只是我的興趣點慢慢調整了;第三件事是真正由心而發為自己做的「書院中國」。
人物週刊:人到40歲會有許多問題,你剛步入40歲,對人生和世界有什麼新的看法?
李亞鵬:40歲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我40歲才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個時候是清晰的,不是懵懵懂懂的。也不是那麼幸運,經歷了20年複雜的生活,忙忙碌碌的20年,沒有停止過。我很少去旅行、玩,惟一的愛好是下圍棋,經常在網上下,今年年初在電腦上刪了,最近又悄悄地下載了,聯眾圍棋。
這樣的愛好也會帶來一點點生活經驗。一個人不管做什麼,能夠在每一件事上不迷失方向,還能有一定的途徑和路徑達到目標。一直保持這樣非常難,做一件事還相對容易一些。佛說生命無常變化,這不僅是佛教用語,也是事實。今天對你是有利,有優勢,可能明年就變成你的障礙。我到中年以後,能夠在這種無常當中隨時調整自己,對內調整自我,對外審時度勢,這是要做成功一件事非常重要的前提。絕不可以拿過去30歲的經驗套今天,那時成功的經驗會變成今天的障礙。如果我說今天有一點點這樣的狀態,得益於那20年的繞彎,那20年在各個領域有碰撞和接觸,有許多的付出,也有許多失敗的例子。但是那也是廢話。
人物週刊:所謂的四十不惑。
李亞鵬:我39歲開始不惑的,我是按照課本走。
人物週刊:轉型期間遇到過一些困難或者想不通的問題嗎?
李亞鵬:這十幾年還好。大學剛畢業時最困惑,那時候畢業論文的題目是《理智與情感》。我上了4年大學,還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心態糾結,從大學畢業到97年那3年比較迷茫——大學畢業就失去一切了,原來還有校徽在胸前一別,驕傲一下。到底做什麼?拍戲我不想拍,可是做別的很不容易,而所有的優勢都指向拍戲。大學畢業一年沒有拍戲,寫劇本,寫了一年關於狼的故事,一個電影劇本賣了8000港幣,還是生活了一年,花完了生活不下去了,被現實所迫就回去拍戲。我拍戲還是有許多的機會,一直到1995年,拍《北京深秋的故事》,那時一年拍11個半月的戲,過年不拍,一直到1997年。那3年都是為了生活。到了1997年生活慢慢不是問題了,又開始想逃離。1998年碰到一個機會做一個網站,叫喜筵,是婚禮帶線下服務的網站,困惑那個時候也有。後面我要什麼,一直還是比較清晰的。
還有一次是有迷惑的,李嫣的出生讓我迷惑了3個月。確實迷惑,每天睡不著,很憂慮,很糾結,想很多。今天回頭看做了正確的選擇,沒有去逃避這個事。當時我們想移民美國,最後還是選擇了面對。困難不算迷惑,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難,這是肯定的。
人物週刊:COART籌辦時你說與王菲有提過,但她也不知道會請什麼人過來。
李亞鵬:我們倆的相處之道,就是在工作上絕不討論,絕不干涉。包括她這次來也不知道(COART到底是什麼),我就說自己去出差,這需要大家有一定程度的信任。我們辦了一個酒會,也做了關於項目的展覽,她那天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個項目有兩年多了,做規劃設計已經很久了,她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大的項目,有五星級的青年藝術家酒店,是16萬平米的綜合文化地產項目。她知道我的事情也是從媒體上看到的,她說「看到你在麗江看酒店,我還以為看客棧呢」,旁邊的親戚聽了以後笑了,說你們是不是一家子。
人物週刊:有什麼事情是你敢想,但是因為個人或者外部原因到現在沒有實現的?
李亞鵬:敢想但沒有實現的,過程中還有,可能記不清了,也不重要,但是(只要有)這3件事,就沒有什麼敢想不敢做的。
人物週刊:後面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吧?還是在做減法?
李亞鵬:再娶一個老婆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