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殲-20曝光回馬槍絕技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0-22]    我要評論
     

中國殲20戰機掛彈試飛。

【文匯網訊】近日,國防大學副教授、空軍特級飛行員吳國輝大校做客人民網,為網友揭秘空中作戰體系。

據人民網報道,吳國輝在訪談中表示,在新的空戰條件下,戰鬥機可實現近距越肩格鬥。中國引進蘇-35戰機,其一大原因就是它具備了相當的越肩發射格鬥導彈的能力。

據吳國輝介紹,空中戰鬥機的格鬥,即空中拼刺刀,過去都是靠咬尾、機炮,後來發展為使用格鬥導彈。目前在新的空戰條件下,又發展為近距的越肩格鬥,即戰機發射導彈後,能夠越過機翼向後攻擊。據他分析,戰機能夠實現越肩發射,主要源於先進的後視雷達。在發現目標後,導彈具備矢量推力和先進的過載,機動能力也很強。而飛行員的頭盔瞄準器及立軸發射的大角度,也使得導彈的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據悉,中國研製的殲-20戰鬥機在攜帶有PL-10導彈之後將具備「超級回馬槍」絕技,任何尾隨中國戰機的敵機都要心驚肉跳了。

第四代、第五代戰鬥機普遍具有越肩格鬥能力。例如俄羅斯的R-73M2、R-74ME已經實現越肩後向攻擊,美國的AIM-9X、中國最新研製的PL-10等第四代格鬥導彈也具備越肩攻擊能力。吳國輝指出,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其原因之一就是蘇-35具備了相當的越肩發射格鬥導彈的能力。未來,近距越肩發射的格鬥導彈將使得飛機的性能和飛行員的技能發揮到極致。

所謂越肩發射就是本機利用機載火控系統控制機載空空導彈攻擊尾後敵機的一種新型的攻擊方式。簡單講就是戰機可以在不掉頭的情況下,向後發射導彈進行攻擊的作戰方式,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一種全新的空戰方式。

近日,一組殲-20戰機2002號原型機掛載某型空空導彈的照片被曝光,這是殲-20戰鬥機首次攜帶武器出現在世人面前。網友發現,中國隱身戰鬥機已經採用了一種全新型號的格鬥空空導彈,一些分析人士稱,這種導彈也許稱為PL-10或PL-13(霹靂-10或霹靂-13),是一種新型高性能格鬥空空導彈,與美國最新的AIM-9X導彈性能相當。

越肩發射是—種新的攻擊方式,即本機利用機載火控系統控制機載空空導彈攻擊尾追本機的敵機的攻擊方式。同時越肩發射又可分為兩種發射方式:一種是導彈向前發射、在空小轉彎,然後去攻擊後方的目標,叫做前射(forward—firing);另一種是導彈直接向後發射,去攻擊後方的目標,叫做「後射」(rear—firing),也叫「後向攻擊」,有時講越肩發射。而在沒有講足何種發射方式時,一般可以認為是前射,因為在前射時,導彈畢竟越過了本機機翼這個「肩」,而後射卻沒有。

目前,只有第四代近距空空導彈具備越肩發射能力,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越肩發射能力讓第四代空空導彈的做戰飛行包線遠大於第三代導彈。這樣,第四代導彈的殺傷能力和不可逃逸區都得到了成倍提高。

根據海外的資料,我國第四代近距導彈的編號是PL-10,早期的方案是無彈翼佈局,顯然強調了射程、速度等方面的指標,不過為了改善發射包線兩端的性能,採用了推力矢量技術,但是顯然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最終我們看到的PL-10還是和IRIS-T一樣,採用了大量的邊條翼,也就是導彈中部的長方形彈翼。

新型PL10導彈採用邊條翼的佈局,不過從圖片上來看,它的彈翼長度似乎較小,顯示在提高昇力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兼顧速度方面的指標,同時位置比較靠前,這樣降低升力中心變化範圍,有利於簡化導彈的控制系統,另外它的尾舵面較大,顯示可以提供較大的控制能力,對於正常佈局的導彈來說,尾舵的升力方向和彈翼的升力方向是相反,所以因此導彈的響應特點較差,較大的舵面可以提供較好的操縱能力,同時也可以起到平衡導彈的重心,尤其導彈發射包線的末段。另外它可能和IRIS-T一樣,也採用推力矢量來增加導彈的機動性能。

在制導系統方面,第四代近距格鬥空空導彈採用紅外成像導引系統,有兩種一種是線列陣,如IRIS-T採用的4x128銻化銦線列陣,它採用機械掃掃瞄體制,技術和結構比較簡單,但是可靠性和靈敏度仍舊相對偏低,還有一種就是AIM-9X採用的128*128面積陣,採用電子掃瞄,探測距離遠、靈敏度高,抗干擾能力強,便是結構複雜,成本較高,根據軍用電子元器件材一書,我國已經可以生產128x128乃至更大的凝視焦平面陣列器件,實現了二維電子掃瞄,器件的作用時間長,探測距離遠,靈敏度高,特別是省去了複雜的機械掃瞄機構,從而大大減少了設備的體積和重量、功耗,增加了可靠性, 這對於空間有限的戰術導彈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般認為PL-10可能採用的是128x128面積陣。

PL-10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我國空軍近距格鬥能力,特別是第四代作戰飛機之間的空戰很大可能是近距格鬥,現代超視距空戰主要武器是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目前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是以第三代戰鬥機為目標研製,由於導彈的空間和能源限制,它對於三代戰鬥機的探測距離一般在25公里左右,考慮到四代機的隱身能力,這它對於第四代作戰飛機的探測能力可能要降低到10公里以下,這樣就需要載機的機載雷達長時間開機、鎖定目標,以便為導彈提供導彈制導信號。

而對於第四代戰鬥機來說,長時間開啟雷達會導致飛機增加暴露概率,對於雷達來說,孔徑和功率是提高探測距離的兩個關鍵參數,而空空導彈的直徑有限,末制導雷達的天線孔徑顯然受到限制,加上彈上能源供應也比較低,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改善,所以以目前技術條件,現在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對付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恐怕還是力不從心。

另外PL-10還有助提高我國空軍現有第三代戰鬥機的近距空戰能力,目前第四代近距空空導彈在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呈現擴散態勢,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空軍相繼裝備了或者 或者即將裝備AIM-9X、紅外型MICA和AAM-5這樣的第四代近距空空導彈,而我國空軍目前裝備的是PL-8和R-73這兩種近距空空導彈,它們均採用多元紅外制導,雖然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比點光源有所提高,但是比起紅外成像制導還是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配備PL-10有助於我國空軍對抗周邊空軍裝備第四代近距空空導彈帶來的威脅。

對於殲-20來說,PL-10研製成功只是完成一部分,因為第四代戰鬥機考慮到隱身能力,需要把武器內置,發射的時候把導彈推出艙外,這對於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沒有問題,但是對於紅外制導空空導彈來說,發射前就無法截獲目標,雖然紅外成像掉導方式也可以實現發射後鎖定能力,但是在許多情況下仍舊需要導引頭發射前鎖定目標,但是武器艙長時間開啟不但會增加飛機的阻力,也會導致飛機RCS的增加,所以F-22採取了側面小武器艙,可以讓紅外彈把導引頭伸出機體以外,探測目標,從相關圖片來年,殲-20採取的也是這樣的辦法。

與F-22不同的事,殲-20似乎可以把整個導彈伸出機體,然後彈艙艙門可以關閉,這樣的設計可能是避免艙門對於鴨翼氣流的干擾,殲-20側面武器艙上方有鴨翼、邊條等氣動部件,它們用來產生和加強機體渦流,以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如果艙門開啟時間過長,會對機體的氣流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殲-20採取了這樣的設計。

中國隱身戰鬥機已經採用了一種全新型號的格鬥空空導彈,一些分析人士稱,這種導彈也許稱為PL-10或PL-13,是一種新型高性能格鬥空空導彈。

      責任編輯:東方
中國殲-20戰鬥機加油系統曝光      [2013-08-25]
殲-20再度試飛並空中放油      [2013-06-23]
揭秘殲-20彈艙:勝過F-22、F-35      [2013-04-10]
殲-20試飛2年 首見掛彈飛行      [2013-03-31]
殲-20掛載導彈第一次試飛      [2013-03-28]
美軍紅旗軍演演練圍剿殲-20      [2013-03-11]
美媒稱中國殲20遇瓶頸外購戰機      [2013-01-27]
中國新戰機大跨越 採用鈦合金      [2013-01-19]
解放軍殲-20戰機「真身」曝光      [2013-01-17]
中國殲-20曝光回馬槍絕技      [20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