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22日在澳門舉辦的「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上表示,中國傳統宏觀經濟調控方式已走到盡頭,新一屆中國領導人理政思路正從「外延拓展」向「精耕細作」轉變,將保就業作為更加優先的考慮。
據中新社報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起和組織的年度高層學術論壇「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2日首度在澳門舉行,中外學者圍繞中國經濟轉折背景下宏觀政策取向展開討論。
高培勇認為,探討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主要基於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治國理政思路的變化。
他說,2008年以來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有週期性因素,但主要是經濟結構調整引發的危機,其復甦必將是痛苦和漫長的,中國無法置身度外。近年來中國勞動人口開始從製造業向生產率相對較低的服務業轉移,以及農業人口轉移速度下降、人口老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正在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中國經濟正轉入個位數增長的「中速增長」階段。
高培勇學術專長為財政經濟學、財政稅收政策分析,曾為國家領導人集體學習擔任主講人。在他看來,靠政府主導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藥效」下降,傳統調控方式已走到盡頭,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真正意義上的復甦不可能在原有經濟結構基礎上實現。
他認為,新一屆中國領導人理政思路正從「外延拓展」向「精耕細作」轉變,將保就業作為更加優先的考慮。而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和突出問題在於產能過剩,化解產能過剩要靠市場而非政府。政府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既不能經濟增速一有變化就出手干預,又要讓市場感受到政府在政策框架內有所作為,增加市場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