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遼寧艦航母的正式服役和「殲—15」艦載機的著艦飛行成功,極大激發了人們航母夢的熱情。日前,中央媒體對我國核潛艇的報道又揭開我國海基核盾牌的神秘面紗。這也讓那些常常誣蔑我們缺乏軍事透明度的西方勢力的指責越來越站不住腳。
據環球時報報道,核潛艇歷來是世界海軍強國的利器。冷戰時期,美國憑借強大的航母力量佔優,蘇聯則憑借核潛艇的優勢獲得與美國的海上總體戰略平衡。蘇聯解體後,美國獨霸世界海洋,上世紀90年代又開始把海軍戰略調整為「由海到陸」。
美國海軍「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無論是反潛、反艦還是對陸地打擊方面的作戰能力方面都是舉世無雙;18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中的4艘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每艘潛艇可以發射156枚「戰斧」巡航導彈;而保留的其他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其中任何一艘,所裝載的100多枚「三叉戟D-5」核導彈就足以毀滅一個中等國家。
世界上其他海上軍事強國都是把發展海基核威懾能力置於優先地位,法國原先的陸、空、海三位一體的核威懾體系改為由「無畏」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獨力承擔。
我國在面對外部封鎖,內部經濟科技基礎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獨立自主發展核潛艇力量。1970年,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潛艇正式服役。1988年8月,我國核潛艇首次發射運載火箭成功,翻開中國海基核威懾體系建設的重要一頁。
在核潛艇建設方面,我們既要看到幾十年來我們取得的飛速進步,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們與先進海上軍事強國的巨大差距。只有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才能發展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利益相適應的強大海基核力量。為此,筆者認為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要「規模適度」。我們的核潛艇力量無論是數量還是技術水平,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當中都是最少和最弱的,我們絕不能盲目攀比美國去建造70到80艘核潛艇,但是至少也應該擁有20多艘左右的規模才行。
其次,要「瞄準高端」。我們應該盡快提高核潛艇的綜合性能,包括降噪低音、機動能力、搜潛和攻潛的反潛能力、對水面和陸地目標的打擊能力,以及在複雜海情和複雜電磁環境中行動的生存能力和抗打擊能力等。
第三,要「穩步推進」。受到科技、工藝等方面的限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大幅縮小與其他海上軍事強國的差距,要按照「多型號、多批次、少數量和以新換舊」的原則,逐步提高我們核潛艇的技戰術性能。
第四,要「統籌平衡」。建設海軍是花大錢的,發展核潛艇也是要花大錢的。要按照統籌平衡的原則,搞好戰略規劃,既考慮到核潛艇部隊建設的需要,也要考慮到海軍其他兵種建設的需求,更要考慮到解放軍其他軍兵種的建設需求,搞好需要與可能的統一。
總之,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為包括核潛艇部隊建設提供了空前的經濟和技術基礎,而包括核潛艇部隊建設在內的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維護世界和平的神聖事業提供可靠安全保障。(作者:楊毅 海軍少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