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黑暗中,他盯著電腦屏幕,疲憊而麻木,輕輕按下按鈕——這直接決定那些與美國遠隔重洋的人的生死。作為21世紀「殺人利器」無人機的操作員,布蘭登·布萊恩特雖然無法親臨現場,卻真正將生命操控於股掌之間,他無法感到鮮血的慘烈,卻要注視襲擊對像幾小時直至他們歸於黃土。而下班後,布萊恩特還要嘗試回歸平常人,這種分裂的生活令他變成了一個「破碎的人」。
據新京報報道,許多年之後,面對無人機,布蘭登·布萊恩特依然會想起他首次執行無人機襲擊任務的那個遙遠一日,那一年是2007年,他剛過完21歲生日。
第一次殺人
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中,布蘭登·布萊恩特在一間黑色的斗室裡,看著三個男人走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遠處叢林綿延在興都庫什山上。房間裡的空氣中混雜著汗和香煙味兒,唯一的光線來自於顯示屏的光亮。
布萊恩特將攝像頭對準嫌疑人,然後放大。這三個人穿著傳統服裝,與普通牧羊人沒區別。除此之外,布萊恩特對這三個人一無所知,無論是他們的名字,還是他們心中所想。
但指令告訴他這三個人扛著槍,他快速將瞄準激光對準走在前面的兩個人。倒計時——3、2、1……12萬公里之外,地獄火導彈向目標呼嘯而去。
布萊恩特緊緊盯著屏幕,時間彷彿也在電子世界中被拉長。後面的第三個男人好像突然聽到了什麼,他快跑想要去拉扯前面的兩個人。巨大的亮光閃動,一下子又歸於寂靜,就像照相機快門閃過一樣,在布萊恩特的屏幕上是一片白色的火焰。
「煙霧很清楚,彈坑周圍散落著兩個男人支離破碎的屍塊。另外一個男人,他的右腿從膝蓋以上都被炸掉了。他拿著這條斷腿,血不斷噴出來,濺到地上。很久之後,他才慢慢死去。我看著他和大地融為一體,變成大地的顏色。」布萊恩特回憶說。
布萊恩特是一名「遠程領航飛行器感應操作員」,也就是「感應操作員」,他有著摔跤運動員般健壯的身板,鬍子剃得乾乾淨淨,冰藍色的眼睛能夠輕易打動人心,偶爾露出狡黠一笑。從2006年開始,他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地面操控站」工作,那是一間沒有窗戶的金屬房屋,像一個盒子。
在這裡工作的空軍小伙子們盡量保持操控站的黑暗,以便集中精神操控在阿富汗上空3公里高處飛翔的無人機。
像玩遊戲一樣
執行無人機任務,就像兩個人在玩實戰遊戲,布萊恩特每天都與隊友並肩戰鬥,他們並排而坐操作無人機。一枚地獄火導彈的發射需要兩人合作,布萊恩特的作用則相當於無人機的眼睛,他負責導彈的「終端導航」,通過激光指引導彈射向目標。隊友則負責扣動扳機,
對於為何會成為無人機操作員,布萊恩特說,這只是個偶然。他由母親一人帶大,家境不富裕。2005年,他跟朋友來到軍隊招募辦公室,他的朋友在最後一刻退縮了,但布萊恩特卻在文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空軍的各項考核中,布萊恩特的成績並不驕人,但他在能力傾向測試中能夠拿高分。因此他被分到情報部門,被訓練成一名圖像分析師。人們告訴他「將會成為幫助詹姆斯·邦德完成任務的人」。
與布萊恩特同期的學員大部分都被編入無人機項目,在距離拉斯韋加斯一個小時車程的克裡奇空軍基地受訓。10周課程後,布萊恩特參加了被稱為「綠旗」的考試,學員們操控捕食者無人機,向在沙漠中央用硬紙板做成的目標發射導彈。
「這就像是在玩角色扮演遊戲。」布萊恩特說。在幾個月之後,他被安排協助無人機在伊拉克戰區飛翔。雖然,他從未離開過內華達州。
不知道殺了誰
2007年至2011年期間,布萊恩特一直從事操作無人機工作。他承認,自己起初認為這很有意義,但之後越來越懷疑被遠程「殺死」的人都是恐怖分子嗎?
在2007年的一次任務中,布萊恩特看到一個小身影跑進一座阿富汗建築裡。雖然鎖定了目標,但他和同事都覺得那是個孩子,並就此提出詢問,得到的回答是那是一條狗,而最終報告裡既沒有提及孩子,也沒有提及狗。
5年的時間裡,布萊恩特的「遙控飛行時間」將近6000小時。2011年,當他選擇離開時,為了再也不碰無人機,他拒絕了近11萬美元的獎金。他獲得了一份記錄著他參與的各項任務和擊斃目標數量的證書。
「我漸漸變得麻木,像殭屍一樣在執行任務」。離開空軍的生活,布萊恩特常常酗酒,精神抑鬱,就像很多無人機操作員一樣。
美國空軍中約有8.5%「飛行員」在操縱無人機。但受不了這種生活而退出的「無人機飛行員」是普通飛行員的三倍。這種工作通常被認為「骯髒、危險又無聊」。監控無人機需要全天候執行任務,因此要佔用操縱者大量時間,以至於他們幾乎沒時間接受多餘的培訓或者教育,這對他們的前途非常有害。
2013年初,五角大樓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約30%無人機操作員厭倦工作,其中17%已經達到了臨床心理學界定的焦慮症標準。
一直以來,有關美國無人機的細節都很隱秘,外界知之甚少。布萊恩特是極少數掌握第一手材料,又願意將其公之於眾的人。不過,他並非斯諾登式人物,對於高級機密基本上絕口不談。
奧巴馬授權使用無人機的次數遠超小布什,並引發巨大爭議。但2012年皮尤一項民調卻顯示,61%美國公民支持軍事無人機部署,因為這不會危及到美國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