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儘管在上游油氣勘探開發方面,中石化似乎很難超過另一巨頭中石油,但在下游煉化環節,中石化在「少虧」甚至「扭虧」上明顯做的比中石油要好很多。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10月30日,「兩桶油」相繼發佈了2013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今年1-9月,中石油煉化業務虧損額高達200億元;而中石化則賺了64.23億元。
自從2011年以來,中石油在煉化環節上的虧損額一直超過中石化。2012年,中石油的原油加工量為1.525億噸,中石化的為2.72億噸。
「按理說,在現在的油價情況下,原油加工越多虧的也應該越多。但中石油中石化則相反,擁有更多自有油源的中石油反而虧得更多。」一位業內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則稱,相比中石化,中石油對煉化業務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資本支出方面用於煉化的支出占比也相對更少。長期以來,就導致中石化的煉廠裝置更新改造速度要快於中石油,效益也就更好。
蹊蹺的虧損
前三季度,中石油實現營業額1.68萬億元,淨利潤達到953億元。但中石油的煉化業務依舊未能擺脫巨虧的宿命。
財報顯示,1-9月,中石化共加工原油7.345億桶,煉油與化工板塊經營虧損200.04億元。其中,煉油業務虧損53.21億元,化工業務虧損146.83億元。
與此同時,中石化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萬億元,實現淨利潤516億元。1-9月,中石化共加工原油1.74億噸,煉化板塊實現64.23億元。其中,煉油實現66.5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化工虧損0.59億元,同比減虧2.33億元。
從原油加工量看,中石油要遠遜於中石化。一般而言,在煉化領域,高油價情況下,煉油量與虧損額一般成正比。2008年,中石化曾巨虧1144億元;而中石油的虧損額為829億元。
但從2011年開始,兩巨頭在煉油與化工領域內的業績表現開始出現變化:中石油煉化虧損開始遠高於中石化。「這種情況其實很讓人費解。中石油的煉廠中,有近一半的原油來自於自己的油田,並且油的品質都不錯;而中石化的對外依存度近70%,並且進口的原油都是高硫高酸的劣質油。」上述業內專家稱。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石化煉油業務虧損348億元,化工業務盈利253億元,煉化板塊合計虧損95億元。而中石油當年煉油虧損600.8億元,化工虧損17.79億元,煉化合計虧損618.66億元,虧損額為中石化的6.5倍。
2012年,這種蹊蹺的局面繼續。當年中石油煉油虧損336.72億元,化工業務虧損98.39,合計虧損435.11億元;中石化則煉化合計虧損額為241.67億元。
被疑轉移利潤
中石化內部專家稱,由於歷史原因,「兩桶油」戰略定位各不相同。中石油在上游油氣勘探開發上佔據絕對優勢,因而長期以來對該板塊的支持力度最大。
在下游煉化環節,中石油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這個具體體現在對煉廠設備的改造投入、油品升級的投入方面力度均不大。」中石油集團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相反,中石化除了在上游勘探與生產業務板塊緊追中石油外,下游的煉油與化工板塊則被列為該公司的「優勢板塊」。
近幾年來,中石化加大了對旗下現有煉廠的改擴建。位於浙江寧波的鎮海煉化、廣東的茂名石化均通過改造後成為了2000萬噸級別的大煉廠。
中石化內部專家稱,一般來說,單個煉廠的煉油規模越大,其煉油的成本就會越低。中石化深知這一點,因而這些年來一直朝著這方面佈局。
事實上,在煉廠改造方面,中石油近幾年也在加速佈局。不過,兩桶油在佈局「千萬噸」煉廠上採取了不同的方式。
中石化內部專家分析稱,中石化一般會現有煉廠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例如將鎮海、茂名改擴建為2000萬噸級的煉廠;而中石油好幾個籌劃的大型煉廠都是走新建的路子。
「中石化的方式更加快捷,既能夠帶動現有煉廠的產能,也能很快的拿到土地批文等手續,迅速擴建;中石油新建煉廠的方式則比較慢,還要受到重新審批的桎梏。」該專家說。
另一個廣被業內質疑的是「兩桶油」在煉化板塊業績內部核算方面一直採取利潤轉移的方式做大煉化「虧損」。不過,這種說法遭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否認。
上述業內專家分析稱,中石油、中石化在內部核算採取的時各部門獨立核算。例如,中石油自有油田的原油供給旗下煉廠,油價是按照國際原油價格核算。這樣,中石油旗下煉廠拿到的原油成本價格是與國際原油價格一致。煉廠的成本轉而成為上游業務的盈利。
相反,中石化大部分原油來自進口。這些原油一般是在現貨市場上購買,由於油的質量普遍較低,因而其採購價格也一般遠低於國際通用的價格指數(例如:布倫特)所顯示的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