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專訪:歷史學者提前解析國安委六要點 【文匯網訊】提要:三中全會設立國安委,香港文匯報7月刊出中央領導人常備書《清代中央決策機制研究》作者、著名史學家趙志強獨家專訪,分析國安委為何在民主大國中呼之欲出的必然。他以美國國安委與清代軍機處資鑒,道出大國治理的本質,中樞決策成敗六要點,去中央決策部門化。
三中全會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會,非一時一人興起,而是歷史趨勢與國家大勢之必然。香港文匯報於今年夏至日獨家專訪清史權威、中央領導人常備史書《清代中央決策機制研究》作者趙志強。三個小時暢談,趙志強從清代中央決策機制(軍機處)到美國中樞決策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講述大清帝國與當今帝國美國,面對複雜情形勢下的軍政危機、國際安全,惰性官僚、常規部門難以因應時,在中樞決策方面的機制創建,道出大國治理的本質:「中樞決策、應對危機、高效運作,有官無官僚,創新不僵化」。
設國安委:歷史與國際必須之舉
香港文匯報於7月11日刊出整版報道,以《滿學大家,清史權威》為題聚焦這一話題,引起各界矚目。刊出後,有人問是否中國當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亦有人詢問趙志強是否有權威消息渠道知悉內情。趙志強在接受採訪時直言,自己是史學研究者,看得是大勢,縱觀世界,無論是美、中還是歐亞其他國家,民主大國都面臨著應對複雜環境提升中樞決策效率的困境,美國有著國家安全委員會以高效應對國際安全、軍政危機,其他國家亦各有應因之道。而清朝的康雍乾盛世與「中樞決策密不可分」,亦茲可借鑒。
趙志強並向我們贈送了《清代中央決策機構研究》,這其中,我們看到的是,常設官僚部門的制度性乏力,利益狹隘與運行惰性,由此,提升中樞決策的全面性與高效性已是大國運行常識與必然之舉。
整整四個月過去,中央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可謂大國決策、正當其時。
今年九月九日,香港文匯報報慶日,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尹樹廣對此文訪及中央決策機制的研究分析深表肯定,他向我們說「他對馮瑛冰副社長說,這是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自3月1日創辦以來,他所見到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他已推薦為香港文匯報季度最佳報道。
國安委:因應國際與邊疆危機產物
以下是刊出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7月11日的特稿《趙志強:滿學大家 清史權威》,值得一閱。有研究者有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產生是「常規官僚部門的片面觀點、狹隘利益及其循規蹈矩、缺乏創建的惰性,需要由最具綜合、全面視野的總統權加以制約和克服。」對軍機處的產生,趙志強有言,與官僚化的內閣互補協同,堪稱保證大國中樞決策高效運作的範本。
今年6月20日正值夏至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凱雷、王曉雪與趙志強教授在其北京家中對談六要點如下。1真學者,板凳一坐十年冷。趙志強感恩周恩來欽點研究滿文,一入故宮十六載終成大家。2《清代中央決策機構研究》是中央領導人偏愛之書。當下軍機處研究熱中錯漏比比皆是,這本書更是學界用來堪誤和索引的底本。3中樞決策與內閣是協同關係。趙志強澄清軍機處令內閣削權成「閒曹」的誤解,書中詳解帝國中樞與內閣的並行不悖的運作規律。4帝國中樞機構是大國成敗關鍵。趙志強有言:「成敗攸關所繫者,莫過於中樞決策。」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清代軍機處,都是反中央決策部門化,部門運作官僚化的產物。5對國際事務與邊疆事務的極端重視。美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全球大國角色定位的產物;清代設立理藩院,其該院尚書、侍郎多在軍機處行走,與中樞決策關係最為密切。6中樞決策機制盛極而衰的教訓。美國國家層面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軍隊層面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度正處於上升通道,尚在完善;而「清朝自嘉慶始衰落72年,理藩院高官竟無一人入值軍機處,可見成敗要害所在。」
全文如下:
趙志強:滿學大家 清史權威
(香港文匯報記者凱雷、王曉雪報道)採訪趙志強,正值夏至,在他的書房——澄懷軒,清茶一杯,坐談三時,如沐春風。15年的北京市社科院滿學所所長,是全國滿學研究與活動的核心組織者,趙志強沒有一絲官僚氣息,他是一位典型具有中國傳統氣質的學者,談吐論證中盡顯大家風範。從滿學學術前沿,到學界熱研的清代軍機處研究,趙志強直面核心問題、還原歷史真相,闡述問題本質,給出前瞻性理論框架,滿學領軍人物如此學養深厚,奧秘何在?
家承:一盞油燈 滿文抄詩
原來成為大家,系受教於大家——故宮深處冷板凳16年,滿學重鎮潛心研究又22載,滿文研究這一冷門終成海內外奠基清史研究獨樹一幟的顯學。
採訪時才得知,趙志強原來是地道的新疆錫伯族,從小家承淵源,貓冬時節,錫伯人一盞油燈,全家幾代人團聚一室,有時抄詩抄書、有時讀書吟誦,「我在家就沒打過牌,從小的消遣就是讀書、抄詩書,聽父親用很美、很有韻味地聲音讀史書和文學作品。」
趙志強小心翼翼拿出藏於書櫃深處厚厚一疊父親的手稿,用滿語念給記者聽,「這些有的是在野外唱的歌,有的是父親自己寫的歌,還有錫伯族民間故事集和父親隨手寫的雜記,手稿封面上還有父親親手畫的小鳥。之前有日本人和韓國人看到後,都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說從未見過這樣珍貴的材料。」那上面以古老的滿文書寫著一個民族的史憶,未來付梓出版是對已逝的父親、正在消亡的滿文最好的慰籍與傳承。
借鑒:軍機處與國家安全委員會
趙志強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六十餘萬字的專著《清代中央決策機制研究》不僅是海內外相關清史研究者的學術參考書,也成為一些中央高層領導偏愛之書。
這本基於滿文檔案二十年研究所成的力作何以受熱捧,這其中,不僅僅有現實因素,還有著更宏大的歷史背景。縱觀世界,無論是美、中還是歐亞其他國家,民主大國都面臨著應對複雜環境提升中樞決策效率的困境,美國有著國家安全委員會以高效應對軍政重大危機,其他國家亦各有應因之道。而清朝的康雍乾盛世與「中樞決策密不可分」,茲可借鑒。
清代中央決策機制的核心,就是設置軍機處。趙志強在書中詳細論述了軍機處與內閣、理藩院等關係,以詳盡準確的事實破解有關軍機處是內閣分支機構、軍機處令內閣削權成「閒曹」的種種誤解,平實寫就、娓娓道來,還原軍機處的本來面目——與官僚化的內閣互補協同,堪稱大國中樞決策高效運作的治理標本。
趙志強指出,縱觀金清興替三百年,成敗攸關所繫者,莫過於中樞決策。其中清代軍機處的產生於應對邊境重大事變,發展於首腦治國理政專業、高效之需,終成常設機構。他並特別指出,「清代中期的決策機構裡不僅集中了一批滿洲人才,還有蒙古族、漢族等各民族的優秀人才。有官無吏,扁平高效的決策機制,加上所做決策基本是符合客觀的,這套運作體系為清朝興盛打下制度基礎。」
海內外研究軍機處文章著作頗多,為何趙志強這本專業書籍成為壓卷之作。這正是基於趙志強滿文檔案的權威、專業研究——諸多清史專家不懂滿文滿語,而中樞運行不少是以滿文記錄,因此,學界以此堪誤,高官以此備考,由此可見滿文研究之重要。
研究: 清史揭示治國規律
以強大的滿文檔案為底,趙志強的清史研究揭示著治國安邦的規律,他以長期的研究進一步指出,清朝民族政策成功,除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外,很大程度得益於建立蒙古衙門——理藩院,其該院尚書、侍郎多在軍機處行走,與中樞決策關係最為密切,更主要體現於獨自議奏民族事務,以此綏撫蒙古,超越前代僅以修長城自保,可謂真正的堅不可摧。而清朝自嘉慶始衰落72年,理藩院高官竟無一人入值軍機處,可見成敗要害所在。
炎炎暑期,趙志強又將帶領同仁再赴新疆,探訪滿學相關聯的遺址如伊犁將軍府等。記得去年時節,香港文匯報拜訪新疆書記張春賢,他提及44位伊犁將軍不少都戰死邊疆。趙志強就此談到,治疆者有著深厚歷史感很是難得,尤其是清朝理藩院與伊犁將軍的設置,令清朝處理蒙回等民族事務好於前代。清朝的民族事務治理與中樞決策中的關係,值得治國理政者與決策智囊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