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10月22日,20歲的胡振宇做了一次新型火箭發動機測試,結果不算成功,他沒鬱悶,反而很樂和。在過去的五年中,研究、裝配、測試火箭已經成了這位華南理工大學大四學生的生活常態。
據河北青年報報道,四個月前,在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胡振宇作為「總指揮」,與幾位同伴一起成功發射了自製的火箭 KC-SA-TOP。火箭高約2.8米,重50多公斤,是國內目前起飛質量最大、系統最複雜的業餘火箭。火箭飛至約4000米高空後,進入雲層超出視線範圍。在火箭升天的瞬間,胡振宇對著藍天,放聲大吼:「成功了!」
但胡振宇的火箭夢並未終止,他的夢想是將來做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
初中迷上火藥,偷著在家「配藥」
11月13日晚上10點,胡振宇回到了住處——一間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胡振宇喜歡鋼琴和網球,是個典型的夜貓子,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窩在出租屋裡研究火箭,幾乎凌晨才睡。火箭發射成功後,他仍在繼續研究和試驗。
與之前不同的是,現在胡振宇不是那麼在乎結果。10月22日,胡振宇和同伴進行了一次液體火箭發動機測試,推力600N級別。測試前,他們用線穿了幾根火腿,放在發動機下面。測試並不算成功,火腿倒被烤熟了,他拽著咬了兩口,笑著說:「不錯,挺香。」「我們火箭愛好者就憑興趣,失敗了,沒事,再來。」胡振宇在電話中說。
同樣,走上搗鼓火箭的道路,也緣於興趣。初三時,一則煙花廠爆炸的社會新聞引起了胡振宇的注意。喜歡化學的胡振宇,在感歎煙花爆炸威力驚人的同時,也多了一個念頭——這力量是怎麼來的?帶著這個疑問,胡振宇開始自學,除了上網查資料和看書,他還偷偷跑到實驗室,拿一些氯酸鉀、紅磷等化學藥品回家研究。
怕被家人制止,胡振宇一直偷偷做這些,但他的秘密還是洩露了。一天晚上,胡振宇在書桌上配藥品,他拿著一個螺絲刀往裝著已配製好藥粉的瓶子裡戳,「火苗突然就躥出來了」。直到撲滅了火,他才發現手被燒掉了皮。自此,父母開始嚴密「監控」「愛搗蛋」的兒子,不允許他再碰危險物品,但他們有時還是會從床底下翻出一箱炸藥,一通教育後,胡振宇還是沒低頭。他打起了游擊戰,轉到外面做實驗。
首次發射受阻,「把火箭衝下發射」
高中三年,胡振宇啃完了三套不同的有機化學教材,筆記記了厚厚兩本。他的「研究成果」也從前期的「混合炸藥」變成了「合成炸藥」,爆炸威力由普通鞭炮變成了軍用級別。高一時,胡振宇就曾把自己製作的火藥應用在小規格的自製火箭上,不過發射後,只能勉強飛過樓頂。
高考時,「炸藥小子」胡振宇本想憑借化學競賽,進入重點大學,卻因壓力過大,在比賽中失常,遭遇失敗。胡振宇最終愣是苦練體育,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華南理工大學的工商管理學院。
大學時,胡振宇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在化學系出勤率最高的工商管理系學生,一個是國內業餘航天愛好者聚集地「科創論壇」的活躍分子。他在論壇裡結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研究火箭的團隊,每個人負責不同的領域,胡振宇主要負責總體規劃和發動機、燃料、箭體的設計。
幾個人各自拿出了自己的生活費,作為「項目資金」。火箭上的零件,他們都是自己去工廠做,為了省運輸費,幾個小伙子還騎著自行車運鋼材,回到宿舍兩腿如灌鉛。為了做火箭的實驗,胡振宇每天都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到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的實驗室,做實驗至凌晨兩三點,累了就在實驗室內的折疊床上睡,躺三四個小時又起來繼續忙,一連忙了三個月。為了節省開支,他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飯。
2011年11月,團隊研製的第一支探空火箭完成,高2.5米。「本來我們是準備發射的,但消息一放出去,我們就接到了廣州市空管局的電話。」胡振宇說。
因為「存在安全隱患,且無發射先例」,第一次發射被迫中斷。胡振宇的熱情沒被澆滅,「我們換個地方,預設好距離,把火箭朝下進行地面測試」。就這樣,沒過多久,胡振宇和同伴們在郊區做了這次試驗。「根據當時火箭上的電子裝置提供的數據,如果能正常發射,應該也會成功。」胡振宇說。
發動機爆炸,當鋼琴陪練掙錢
幾個人並沒放棄,幾乎不眠不休地又重新做起來。一個月後,第二支自製火箭出爐。凌晨4點,火箭剛剛做完,大家就衝到預定地點,做地面發動機試驗。但由於製作時間太緊,設備簡陋,在起飛點火時,發動機發生爆炸。看到耗費了幾千元的火箭再次升空失敗,胡振宇整個人都蒙了,「我以為我們一定能成功。」
這時(2012年年初),廣州一家公司給胡振宇的團隊捐了十萬元,作為資金支持。這無疑是雪中送炭,大家重新開工,還興沖沖地租了一間7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2012年10月,火箭主體基本完成,但團隊內的矛盾和分歧也爆發了。2013年4月,贊助的公司覺得由於法律法規的隱患發射無望,中斷了贊助,團隊的工作也都終止了。最終,團隊解散,只剩下胡振宇和一屋子的材料和零件。這是胡振宇最艱難的時期,他撤掉了工作室,租了一個20多平方米的小屋。「那時候,晚上根本睡不著,總做夢,夢到發射失敗的時候,夢中就掉眼淚,枕頭都濕了。」胡振宇說。
但胡振宇依然堅信「火箭一定能成功發射」,他開始獨自做剩下的工作。為了掙錢繼續做實驗,喜歡鋼琴的胡振宇當起了鋼琴陪練,一節課45分鐘掙20塊錢,一天上三四節課。同時,他還開始積極聯繫空管部門,「想找一個合規矩的發射點」,但胡振宇一直在吃閉門羹。找公安局,工作人員一臉詫異:「你發了,出了問題,才是我們的責任吧?」他曾向瀋陽、甘肅部分地區的部門發出邀請,希望能夠獲得發射批准,但最終還是沒有部門批准,大都認為火箭並不在他們監管的範圍之內。最終,胡振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提到的「修建固定或者臨時性對空發射場,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獲得批准;對空發射場的發射方向,不得與航路交叉」,研究了國內航線,「只有內蒙古符合條件」。最終火箭做好了,發射地也定在了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
最終發射也有缺憾,想做民營火箭
7月,胡振宇和20多個科創論壇中的「火箭少年」,把火箭分解,租車前往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
7月27日,胡振宇將火箭調試了一整天。29日下午2點,胡振宇製作的高約2.8米,重50多公斤的火箭KCSA-TOP順利升空,鑽進了雲層。胡振宇興奮地從遠處的土坑裡衝出來,揚天怒吼。「我終於做到了,那時候才是全身都放鬆了。」胡振宇說。雖然這是國內目前起飛質量最大、系統最複雜的業餘火箭,但聊起這次發射,胡振宇仍有遺憾,「真正的成功是火箭出去了,降落傘自動打開,所有飛行數據都會被記錄,回收時,所有東西都在。但這一次大家只找到了一個火箭頭。所以,也不算是完美。」
火箭升空後,不少人向這位年輕的「火箭少年」拋出橄欖枝。有人許諾胡振宇高薪,希望他留下來。但對於自己的未來,胡振宇有自己的看法。「我喜歡嘗試,比如在做火箭的過程中,催化劑一般都要用氧化鐵,我就希望換一種原料試試。我試過二茂鐵,但殘渣太多,還試過別的,最終我用的是氧化銅。我並不是想標新立異,只是想做不同的嘗試,沒準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現在很多機構都是為了項目成功來做實驗,他們的壓力在於只准成功不許失敗,而我不怕失敗。」胡振宇說。「現階段我還是會去找新的資金來源,我的夢想仍然是做中國民營航天公司。」胡振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