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涉及5.2億發票虛開的溫州林春平案可置於企業資金緊張的背景下,但案件司法材料也顯示出普遍性下較為特殊的涉案機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2日報道,140天裡,溫州商人林春平先是宣佈自己併購了美國銀行,獲得政協委員頭銜和「明星企業家」的光環,多次被官員在公眾場合樹為典型。然後劇情急轉直下,「併購美國銀行」被揭為「假新聞」,他也因虛開增值稅發票被捕。
11月19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虛開增值稅發票、抵扣稅款罪作出一審判處林春平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司法機關經一年多時間的偵查審理,揭開了以林春平為首的一個增值稅發票謀利的集團化系統,票面價值達5.2億元。
但林春平的辯護律師金克明11月21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虛開增值稅發票被查到涉嫌的當事人比較普遍,他們基本都沒被追究刑事責任。」
林春平案一直置於部分企業誇大費用減少納稅,應對財務緊張的背景下,但案件司法材料也顯示出普遍性下較為特殊的涉案機理。
特別財務表格
林春平,1970年生,溫州市甌海區澤雅人,是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
2012年春節剛過,林因對外宣稱自己收購了美國大西洋銀行而聲名鵲起,被封為「銀行家」,並當選為溫州市政協委員。
一個多月後,林春平即被媒體揭穿其在美國收購銀行一事純屬子虛烏有。此後,林還「頑強」地組織多場新聞發佈會企圖挽回敗局。然而,一場稅務和公安部門聯合發起的稽查風暴隨即向他捲來。
去年5月14日,溫州國稅開發區稅務分局工作人員在林春平實際控制的溫州中壽進出口公司(簡稱「中壽進出口」)核查時,發現公司出納的電腦裡存有一份特別的財務表格。
根據同案被告程林供述,國稅當時提取的該份表格是林春平授意下的常規性統計。表格反映中壽進出口在2012年2月3日至5月3日的3個月間,為全國上百家公司虛開增值稅發票的記錄,包括打款、扣點、退款過程。據統計,表格現金入賬合計約為4.2億元,扣點返現合計約為4億元。
然而,當稽查人員第二次來查賬時,公司大部分賬目被搬離。
公安偵查部門依據從電腦裡提取的上述表格記載的內容,以及稅務部門對相關情況的統計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對林春平掌控下的公司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情況,對受票單位等作調查取證後,形成了「林春平等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匯總表」。
調查顯示,林春平創辦溫州春平麗泰米業有限公司、溫州哈同商貿有限公司、溫州雙頻實業有限公司、溫州中壽進出口有限公司、溫州唐古實業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但5家公司一套人馬,員工一共才20來人。
涉案的公司共有5家。春平麗泰、哈同公司成立於2009年,登記的法定代表人是林春平;雙頻公司、中壽公司、唐古公司成立於2011年、2012年,後兩家的公司是以他人為法定代表人而作登記。
根據執法部門調查,最終呈堂的證據顯示林春平的公司實際業務量一年為2000萬元左右,而被查獲的銷項虛開的發票金額有5.2億元。林涉案的公司其中絕大多數是虛假經營,實際經營收入僅佔10%。
在沒有貨物銷售的情況下,林春平向全國315家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226份,價稅合計約為5.2億元,稅額合計約為7600萬元。
檢方指控,林春平還利用實際控制下的外地公司在遼寧錦州設立錦州中富農產品有限公司,讓高管胡振環從該公司為中壽進出口和溫州雙頻實業有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5563份,價稅合計約為6200萬元,稅額合計約為723萬元。林春平又從一名姓李的人士處購買海關完稅憑證137份用於抵扣,支付費用約為1.7%,後被上海等海關證實為偽造的憑據。兩項進項虛開稅款合計約為1.22億元。
去年6月10日,林春平因涉嫌虛開發票被刑拘,同年7月17日批捕。涉案的另有公司高管、財務經理、出納和中介人等6人也於同日批捕。
在後來一審庭審的最後陳述中,林春平認罪後說,他公司的涉案員工都是替他打工的,希望法庭能從輕處理。
集團化運轉之鏈
在這個林春平所掌控的集團中,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模式的虛開循環之鏈,這個鏈條上的主要環節包括銷項、內部財務核銷項、抵扣項,以及派生出的「掮客」一環。
此案中的另一主犯李俊波是中壽進出口的財務主管,實際上身兼林春平名下5家涉案公司的財務總管。
據李俊波供述,林春平開票過程是,先把開票款打到5家公司的任一公司賬戶,程某、於某將公司賬戶上的錢匯到林春平個人卡上。扣除4-6%點手續費基本是公司的盈利點數,餘款退還給受票客戶。
根據判決書記錄,5家公司中只有春平麗泰有經營大米,其他幾家公司幾乎沒有經營業務,主要是空開增值稅發票收手續費。李俊波並供述自己對虛開的事情知情,公司的財務人員也知虛開事項。
在銷票一環,除公司財務人員外,林春平掌控下的集團還派生出了編外的「掮客」環節。受票的企業實際上和林春平控制下的企業沒有任何業務往來,甚至連人都不相識。而他們的業務鏈在掮客的粘連中形成了巨額的發票交易。
根據某知名鞋業公司的總經理證言,由於增值稅發票當月額度不夠,供應商葉英稱沒有發票提供,此後公司通過葉英從雙頻公司、中壽公司處取得138份增值稅發票,金額合計為6569萬餘元,稅額為1110萬餘元。
葉英從中獲利後,積極性大增,從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4月期間,又從一個客戶達成的交易支付金額轉賬存入45筆資金,轉入金額共計為61,427,336元。
鞋業公司收到後,即轉到該公司相關人士的賬號上。證人證言證實掮客葉英從溫州哈同、雙頻實業、中壽公司共取得138份增值稅專用發票,已經用於抵扣稅款。
如此,林春平控制下的集團編內編外掮客開始公然對外招徠銷票客源。有證人證言顯示,葉英於2012年在溫州黃龍市場一帶發放名片發展發票業務,手續費為6%,除去林春平的收費點數,盈利大致在2個點數之間。
林春平通過自己或員工被告人徐某對外承接虛開業務,通過葉英等中介人以4%-6%的手續費將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給受票單位,指使公司財務主管李俊波開票、做賬、申報納稅,指使公司出納程林(化名)及於花(化名)進行扣除開票手續費、辦理資金空轉等虛開業務。林春平本人及通過另一被告人胡某進行虛開進項抵扣稅款發票。
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在當地屬於比較常見的現象。「虛開增值稅發票,在企業中普遍存在。市場一些零售環節,比如消費者買了一袋大米,習慣上不需要發票。因此企業主為了能夠抵扣這部分額度,就將這些多餘的增值稅發票作價抵扣給額度不夠的企業。這對本企業來說,也是一種合理利用。」一位浙江當地的企業主告訴記者。
另有一種虛開的目的是為了能得到銀行貸款而將本企業的營業額做大。就算一年只幾千萬營業額的小微企業,五六年的虛開增值稅發票額度也往往能超過上億元。
據浙江稅務系統的一名工作人員向本報表示,「啟動稽查的常規做法是,如果沒有舉報等明顯的違規行為,稅務部門往往不會輕易對一家企業或者機構啟動稽查。」
「此案中被查到的多家企業,這次都沒被追究刑責。」林春平的辯護律師金克明在一審判決後表示,對此案已經準備上訴,「『選擇性執法』將作為提起上訴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