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11月24日,瑞士日內瓦,伊核談判有關六國與伊朗就伊朗核問題的處理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階段性協議。各方紛紛對此表示歡迎。伊朗方面承諾削減鈾濃縮活動,換取對其放鬆70億美元制裁。
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道,十年來,伊朗核問題一直牽引著國際社會的目光,十年來,各方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長期、艱難的談判,付出了無數外交斡旋努力。
伊核問題達歷史性協議 外媒:縮減核活動換放寬制裁
經過為期四天高強度的談判,11月24日,伊朗與六國在瑞士日內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一項階段性協議。伊朗與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和俄羅斯,外加德國,自今年10月中旬以來,在日內瓦密集舉行多輪對話,終於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這一協議被評價為具有「歷史性突破」。
此輪會談原本應該在週五(22日)就結束,但由於首兩天的會談取得了進展,各方決定延長會期,派出更高級別負責人繼續外交努力,爭取達成成果協議。
當地時間24日凌晨,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的發言人邁克爾•曼(Michael Mann)首先在社交網站上披露了協議的達成。
據法新社消息,美國方面稱,這項階段性的協議內容包括將放寬對伊朗總價約70億美元的制裁措施,如果這項協議能得到履行,在6個月時間內將不會再對伊朗發動新的制裁。
美國白宮表示,在這項協議當中,伊朗承諾不再增加新的離心機,將廢止能允許鈾濃縮的「技術連接」,在6個月內將近20%鈾原料進行還原,使其濃度降至5%以下,停止建設阿拉克(Arak)重水核反應堆。以及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開放鈾濃縮設施,允許其進入納坦茲(Natanz)鈾濃縮廠和位於福爾多(Fordow)上午核設施。
此前外媒指出,六國要求伊朗凍結其核計劃重要部分六個月。伊朗則可在制裁上得到部分「可逆轉的」放鬆,包括對其數十億美元原油營收的解禁,及放鬆對貴金屬、石化產品和飛機零件的貿易限制。
不過,美聯社援引一名美國政府官員的話說,協議中並未包括承認伊朗鈾濃縮權利的內容。
各方歡迎 奧巴馬:「邁出重要一步」
協議達成後,各方紛紛對此表示歡迎。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稱,達成這項「很好」的協議,標誌著國際社會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邁出重要一步」。
不過他同時說,這只是「最初的一步」,如果伊朗六個月內未能充分履行協議,對其放寬的近70億美元制裁將被再實施,並且美國將對伊朗加大施壓。他也對美國在海灣地區部分盟友和以色列懷疑伊朗會否履行承諾,表示理解。
美國國務卿克裡則在日內瓦通過社交網站「推特」發表消息稱,「在日內瓦達成了協議,這是讓世界更安全的第一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克裡其後還表示,如果伊朗核項目確實只是用於和平目的,國際社會將對此表示「贊成」。
但克裡也指出,協議沒有賦予承認伊朗鈾濃縮權利的內容,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則說,伊朗核問題協議的達成「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好消息」。
伊朗總統魯哈尼稱,這項協議的達成「開啟了新的前景」。
伊朗外長扎裡夫表示,協議的達成是一項「重要成就,但只是第一步」。
另據新華網報道,扎裡夫24日在日內瓦說,根據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剛剛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在六個月內伊朗將暫停生產20%濃度的濃縮鈾,但可以繼續其他鈾濃縮項目。
伊核談判十年:道路漫長曲折
自2003年以來,伊核會談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歷史進程。
伊核研發始初階段
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朗開始核能源研發活動。其核技術主要從當時與其關係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80年4月,美國與伊朗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借口秘密發展核武器。
伊核問題浮出水面
2003年2月,伊朗宣佈發現並提煉出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並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伊核問題浮出水面。
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決議
2003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首次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此後,為使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決議。
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3年12月,在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伊朗一直強調和平利用核能資源的權利,並在暫停鈾濃縮活動方面多次出現反覆。
巴黎協議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國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伊朗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但由於雙方存有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
2006年1月初,伊朗宣佈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問題再度升溫。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把伊核問題報告聯合國安理會。7月12日,俄、美、中、英、法、德六國外長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核問題重新提交安理會。
聯合國決議
2006年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此後,由於伊朗拒絕停止鈾濃縮活動,安理會先後通過多份針對伊朗的制裁決議。
六國磋商機制
2006年伊核問題被提交安理會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英、法、俄、中與德國等六國官員多次舉行會晤,形成了關於伊核問題的六國磋商機制。2008年7月以來,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先後在日內瓦、伊斯坦布爾、巴格達、莫斯科以及阿拉木圖等地舉行多輪對話,由於雙方在鈾濃縮、制裁等核心問題上分歧嚴重,伊核談判一直未能取得明顯進展。
伊朗新政府溫和政策
自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今年8月初上任以來,伊朗政府頻頻釋放溫和信號,並在伊核問題上展示了務實和開放態度。魯哈尼在今年9月下旬聯大發言時表示,伊朗願意推進伊核問題對話,並重申伊朗核計劃只用於和平目的。9月26日,伊朗外長扎裡夫首次與六國外長就解決伊核問題面對面交換意見,各方同意於10月15日至16日在日內瓦舉行伊核問題下一輪對話。
2013年11月24日,各方就伊朗核問題達成階段性協議,該協議要求伊朗在6個月內凍結部分核項目,縮減核研發規模。如伊朗履行承諾,6個月內,其不會受到任何新的制裁,美國將解除對其近70億美元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