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重慶市最近半個月來進行了一系列的密集幹部調整,本次官員大調整的背後,是該市在新推出的「五個功能分區」後的點將佈陣。這也是重慶市過去近2年來,呼之欲出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略性動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幾項與重慶經濟相關的指標仍在向好。比如,2013年1-10月該市公共財政收入和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均高於去年同期。雖然經濟增速略有減緩,但在全國仍處前列。當地統計部門認為其經濟結構已明顯改善。
同時,該市2011-2012年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上浮,國有控股和外資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雙雙下降的趨勢曾令人關注。目前雖無今年數據更新,但統計部門在前三季度分析中也稱「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當地參與政策制定的專家認為,該市幾年前給人以縱橫捭闔、整合全球資源入渝的資源輸入風格,最近一年在政經佈局上則更加低調務實,靜默潛行。直到近期,隨著一些關鍵崗位官員任免和主要領導對「改革攻堅期」的表述,和深化城鄉統籌綜合試驗區的舉措,才給人以「密集發聲」之感。
重慶市社科院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勇認為,過去一年重慶至少有三個方面的重大變化,一是發展戰略做了重大調整和細化,推出了「五個功能分區」發展戰略;二是孫政才主導推出了「22件民生實事」;三是抓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
排兵佈陣調人事
11月20日上午,重慶市江北區召開幹部大會:該市中共市委組織部原常務副部長杜和平調任江北區委書記;原區委書記燕平則任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這一天,重慶市市委副書記張國清還主持民主協商會議,商討有關遴選重慶市副市長人員的事宜。
一年前的這一天,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到任的第一天。這一天,孫政才在全市幹部大會上,與當地官員見面,接替前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兼任的重慶市市委書記一職。
杜和平與燕平的職位變動,只是重慶市近期官員職務密集變動的一個縮影:此前一天,重慶市委常委、原宣傳部部長徐海榮調任萬州區區委書記,原萬州區委書記吳政隆改任重慶市市政府秘書長。
重慶市近期相關幹部職務及職位變化頻繁:11月18日,原巴南區委副書記錢建超調任彭水縣委書記;同日,原酉陽自治縣縣委書記陳勇調任銅梁縣委書記。
今年7、8、9月份,重慶市已有一批區縣主要負責人的職務職位發生了變化,分別是李光榮已於今年7月出任奉節縣委書記;8月28日,原綦江區委書記王越任沙坪壩區區委書記,原沙坪壩區委書記李劍銘隨後調至重慶渝富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潘毅琴接替王越任綦江區區委書記;8月29日,原奉節縣縣委書記謝禮國調任重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等。
該市主要國企負責人也在此間發生了變動,10月28日,重慶市水務集團董事長武秀峰退休,李祖偉接任董事長;8月28日重慶市還免去了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銀峰的職務,後調任重慶糧食集團任董事長。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來,不計市級領導及各市級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職位變化,至少有13個區縣22個黨政一把手的職務、職位發生了變動。
仔細梳理這些職務變動,可發現三大特點,一是在當地官場曾發生「事故」或問題的官員,被調離原崗位或「弱化」處理。其次,近期重慶市密集調整的區縣主要官員中,多位在原崗位有突出成績的官員得到大幅擢升;其三,部分在邊遠區縣有成效的官員,相對集中地調整至重慶渝西片區。
為什麼重慶會在渝西地區布下「重兵」?其原因在於,該市計劃通過啟動對之前發展戰略的盲點區域渝西地區,來帶動新的「五個功能分區」發展戰略破局。
所謂「五個功能分區」,是孫政才入渝後,用大致半年時間跑遍重慶市各區縣調研,新確立的重慶市發展戰略計劃圖。
「田野調查」重定功能分區
「他這兩天正在江津雙福新區等渝西地區調研,」當地一位副廳級官員11月21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孫政才入渝後,重視「田野調查」,他通常都會自己先實地去看,先去聽,然後再聽官員的匯報,這樣就能更準確地掌握情況。
當地媒體公開報道顯示,孫政才則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將該市主城區以外的30多個區縣都跑了一遍,部分區縣如萬州等地,則去了3次。
2012年11月24日剛到任幾天的,孫政才就前往三峽庫區中的萬州區、雲陽縣調研。至今年4月1日時,赴任重慶市委書記一職僅4個月零10天的孫政才,就實地考察了重慶40個區縣中的22個。至今年6月8日時,孫政才已跑遍該市30多個區縣。
孫政才還對重慶市主城區採用了另一種「田野調研」方式:微服私訪。一位當地政界人士11月22日稱,「他到重慶後,經常到重慶市主城區內各大商圈微服私訪,去得最多的是江北區觀音橋商圈」。
孫政才跑出了什麼?5月1日,孫政才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認為重慶是直轄市體制,中等省架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是重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他認為,針對區縣功能定位不夠清晰,產業同質化,招商引資存在無序競爭,考核指標設置不夠科學,資源優化配置亟待加強,「兩翼」地區生態環境約束嚴重等問題,綜合考慮人口、資源等因素,需要在原有的「一圈兩翼」區域發展戰略上進一步科學劃分功能區域、明確區縣功能定位。
5月28日下午,重慶市召開該市區縣委書記座談會,孫政才在這次會議上提出,「區縣是全市發展的基礎,區縣興則全市興,區縣穩則全市穩,區縣活則全市活」的觀點。
7月15日,孫政才赴渝後的重慶發展戰略思路及方法基本敲定,直至24日,分赴三大主要戰略板塊區縣,集中徵求意見。
2013年9月13日,重慶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方式,將重慶市的發展戰略定為五個功能分區,分別是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
該市負責宣傳事務的相關負責人11月10日對本報記者稱,五個功能分區的核心價值之一是,對不同功能分區的考核體系完全變了,不再單純以GDP來考核各個區縣,不過,這一「指揮棒」方案仍在進一步細化中,將在近期推出。
重慶市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員李勇11月21日稱,重慶直轄之後的經濟戰略,曾經歷了多次演變和深化,賀國強任重慶市委書記時,將重慶經濟戰略定為兩大圈,主城區和庫區,各自側重發展;黃鎮東任重慶市委書記後,將其細化為三大經濟區,分別為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和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
汪洋2005年就任重慶市委書記後,將發展戰略進一步調整,且明晰為「一圈兩翼」,分別為一小時經濟圈,渝東南及渝東北兩個翼狀區域。
李勇稱,重慶新推出的「五個功能區」戰略,是原有的「一圈兩翼」的升級版,將原有的一圈進一步細化為了核心區、拓展區和發展新區三個板塊,但核心是要發展渝西地區,用好國家給予的「成渝經濟區」這一招牌,以及遠比渝東南及渝東北好的基礎設施優勢。
重申「發展」問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發表《重慶改革攻堅期需要法治精神和法治保障》的署名文章,「攻堅期」概念開始引人關注。一年之間,重慶市究竟都有哪幾個領域發生了重大變化?哪些領域的挑戰仍在繼續?
重慶市統計局的公開信息稱,2013年前三季度重慶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為8637.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4%。該局認為,今年前三個季度,重慶經濟在全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大背景下,重慶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經濟結構明顯改善,經濟效益顯著提升,經濟發展保持了穩步發展勢頭。
此前三年,重慶市的經濟增速逐步減緩,分別是2010年17.1%,列全國第二;2011年16.4%,列全國第一;2012年13.6%,列全國第二。該市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認為,「重慶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且將重慶市重新定位為西部欠發達地區。
張德江在十八大期間的講話,孫政才和黃奇帆在2013年重慶市兩會上的發言,都在這一問題上重申重慶現階段仍處於「欠發達階段,欠發達地區」。孫政才也特別提出,重慶有14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區縣,扶貧任務還非常艱巨。
2010年至2012年重慶市的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為1018億元,1488.2億元和1703.5億元。今年前10個月,重慶市的「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85.9億元,增長14.3%。而2012年當地財政局公佈的前10月統計指標為1319.5億元。由於相關統計口徑不一,暫無法確認相關增幅的問題。
在區縣一般預算收入上,今年前10個月各區縣也實現全部正增長,雖有基數不同的因素,但與去年多地收入一度負增長相比,仍令財稅部門感到平穩。
但是相關官方數據顯示,重慶今年前10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增幅較此前均有所下降。但官方從稅收角度的分析認為,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四大主體稅種實現較快增長,其重點投入的汽車製造業領域也有較高的稅收增長支撐作用。由此可見當地企業可能確已實現較去年更好的經營情況。
過去一年當地還提出「22件民生實事」,分別涉及50萬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解決2606個撤並村不通公路及沒有衛生室的問題,解決最困難地區5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7.4萬口山坪塘的整治問題,以及完成200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567萬平方米(7.21萬戶)城市棚戶區改造,897台「三無」老舊住宅電梯改造更新,新增362座城市公廁和100座過街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等。
目前的信息顯示,重慶在過去一年解決歷史問題,採取了諸多低調、務實的處理方式,對重慶打黑中出現的歷史遺留問題,強調依法辦理:對部分罰沒的民營企業資產予以發還,但簽署保密協議。不否認過去「平安重慶」的提法,但對其高達200億元的投資作調整、優化處理;對幾百名警察逐一調查平反或恢復原職。不過,目前暫無公開信息顯示,有涉黑案件接受申訴。
孫政才認為,「當前,重慶正處在加快推進」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關鍵階段和改革發展的攻堅時期,迫切需要法治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