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量產型殲-15艦載機(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根據中國國家媒體報道,中國的殲-15艦載型多用途戰鬥機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並交付使用。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12月5日援引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說,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殲-15戰鬥機。報道還說,沈飛公司已經開始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交付這種飛機。
報道說:「殲-15的批量生產和交付,不但打破了一些外媒對殲-15的詆毀和質疑,也將進一步加快遼寧艦的訓練進度、提高遼寧艦的訓練水平。」
被稱為「飛鯊」的殲-15有望成為中國主要的艦載戰鬥機。據(「洞察中國」網站的創始人)安德魯·埃裡克森和蓋布·柯林斯介紹,殲-15戰鬥機是中國對俄羅斯製造的蘇-33戰鬥機的仿製,不過中國「宣稱(殲-15)配備了更加先進、自主研發的航空電子設備」。據報道,殲-15戰鬥機還使用了中國製造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
2009年8月,一架殲-15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去年年底,殲-15開始在遼寧艦上進行起飛和降落測試。
中國的分析人士和國家媒體經常把殲-15「飛鯊」戰鬥機與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進行比較。今年3月,殲-15的總設計師宣稱,殲-15的技術性能和作戰能力「非常接近美國的F/A-18,達到世界級水平」。9月初,中國軍事分析人士在國家媒體上再次提起這一話題。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殲-15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優於F-18、法國的「陣風」和俄羅斯的米格-29K等其他第四代戰鬥機。
儘管如此,到了9月底,國家媒體上開始出現罕見的批評殲-15戰鬥機的聲音。這些報道重點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這種重型戰鬥機目前無法在全負載的情況下從遼寧艦的滑躍甲板上起飛。這種局限性將使得殲-15戰鬥機無法在已經攜帶反艦導彈的情況下同時攜帶「霹靂」-12中程空對空導彈,只能依靠「霹靂」-8短程導彈。報道批評說:「同樣受起飛重量限制,殲-15難以攜帶電子對抗吊艙,即使完成簡單的任務,也需要出動大批艦載機,這對數量有限的航母艦載機來說是極大的浪費。」
中國海軍目前正在南中國海水域利用唯一的航空母艦進行訓練。
據台灣「中央社」12月3日報道,大陸官方媒體披露,解放軍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的艦載戰鬥機——殲-15近日量產交付。軍事專家認為,這是大陸在對外展現軍事外交,對內則有安撫效果。
中國國防部日前宣佈自行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鄰國爭議。報道稱,大陸選在這個時間點放出殲-15已交付信息,引發外界關注。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研究中心的林穎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增設國家安全委員會,隨後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遼寧艦通過台灣海峽前往南海訓練,3日又曝光殲-15量產交付,「這一連串作為,顯示中國已能巧妙用解放軍作為外交工具」。
林穎佑還說,殲-15交付的信息可視為:對外能與美日爭鋒;對內則可以安撫民心,顯示解放軍也「掏出了新武器」。
台灣軍事雜誌《全球防衛》的編輯陳國銘說,航母艦載機訓練通常需要1-2個中隊,可以推測殲-15交付數量應該是在12到24架之間。遼寧艦這次到南海訓練,雖然大陸媒體未披露細節,但據推測應該有艦載機隨行,並進行起降訓練。
|